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婕婷

作品数:15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威海)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医药卫生
  • 3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刻板印象
  • 5篇地图
  • 4篇城市
  • 2篇道德
  • 2篇外来务工
  • 2篇外来务工人员
  • 2篇维度
  • 1篇代际传递
  • 1篇道德修养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修养
  • 1篇中介
  • 1篇中介作用
  • 1篇儒家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心理
  • 1篇社会心理学
  • 1篇农民
  • 1篇农民工

机构

  • 13篇南开大学
  • 4篇山东大学(威...
  • 2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5篇程婕婷
  • 8篇管健
  • 7篇汪新建
  • 2篇张斌
  • 1篇史梦薇
  • 1篇王炳江
  • 1篇张斌
  • 1篇岑怡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2篇心理学探新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心理科学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心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列再生法初探城市代际移民刻板印象
城市代际移民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市化进程下迅速分化和形成的两类群体,特殊的背景身份为其带来污名及歧视等问题。本研究以刻板印象作为社会心理学视角的切入点,利用新近的系列再生法探讨该群体的刻板印象规律。系列再生法源于B...
程婕婷管健汪新建
关键词:刻板印象
内群体刻板印象内容的维度补偿现象被引量:1
2016年
为验证内群体的刻板印象内容具有补偿性的动态变化,研究采用系列再生法,将428名在校大学生分成3个实验组,每组分别阅读否定大学生群体的能力、社交性和道德的信息后,完成刻板印象内容的测量问卷。结果显示,单一维度的否定性信息改变内群体评价,具体表现为降低该维度评价,或者提升其他维度评价,或者二者同时发生。由此可见,内群体刻板印象内容存在"此高彼低"的补偿现象,并非保持稳定的偏好状态。
程婕婷张斌汪新建管健
关键词:刻板印象
城市居民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刻板印象被引量:2
2015年
刻板印象对人们的社会认知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利用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和偏差地图的外显测量、系列再生法的内隐测量,一致发现城市居民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具有高热情和高能力的良好刻板印象,却因乡村流动到城市的特殊经历,受到乡村背景、父辈身份、社会固有观念的影响,导致刻板印象引发城市居民的积极情绪被弱化,反而与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民所属的高热情-低能力群体丛一样,唤醒城市居民的同情以及排斥和帮助行为。
程婕婷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本土研究路径被引量:4
2015年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基于热情和能力双维结构建立四项前提假设,备受肯定与广泛应用的同时,亦受到理论和现实的挑战。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面前,模型的验证与应用可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完成本土化过程,从话语表述上重新建立符合中国人用语习惯的形容词描述方式,结合理论和环境对个体或群体的解读与影响完善维度框架,充分考虑中国当前社会结构因素同维度间的关联性,以单一和交互视角描述社会群体刻板印象的同时重视个体多重群体身份的影响,最终实现模型的理论与实践双重价值。
汪新建程婕婷
关键词:刻板印象本土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确认、测量及卷入的影响被引量:46
2011年
目的: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大陆群体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和系统模型进行确认、测量,并检验心理卷入是否影响刻板印象改变。方法:预研究通过125名被试的开放式问卷收集典型群体32个,研究一通过103份有效问卷获得群体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研究二通过112份有效问卷探索卷入对于模型改变的影响。结果:①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在中国大陆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②32个群体可以通过热情和能力维度聚类为四个群体类别;③以农民工群体为例,其刻板印象是混合的;④心理卷入对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具有较大影响。结论: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对中国群体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心理卷入程度改变模型的静态性。
管健程婕婷
系列再生法:探讨刻板印象的新思路被引量:5
2010年
系列再生法最早起源于Bartlett(1932)对记忆的研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该方法旨在寻找被试之间的信息如何传递和变形,其传播变形背后的意义和规律何在。目前应用该方法的最新研究围绕以记忆探测为出发点,寻求记忆链条的传播规律对刻板印象的解释,对该领域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评述了系列再生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施方法后,分析了该方法在刻板印象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证据和未来的应用与展望。
管健程婕婷
关键词:刻板印象记忆
城市代际移民刻板印象及偏差地图
本研究以刻板印象作为社会心理学视角的切入点,利用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tereotype Content Model,SCM)和群际情绪-刻板印象-行为趋向系统模型(Behaviors from Intergroup Af...
程婕婷
关键词:刻板印象
文献传递
功能性躯体症状的母系代际传递性:家庭教养方式的作用
儿童功能性躯体症状(Functional-somatic Symptoms,FSS),是指发生在儿童群体中无生理病理学原因,或经医学治疗后无改善的躯体不适症状。FSS的表现形式多样,常见症状有偏头疼、腹痛、四肢无力等,在...
张斌程婕婷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中介作用代际传递
文献传递
城市移民儿童的刻板印象内容与偏差地图分离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tereotype Content Model,SCM)是用来描述和预测某一群体在既定社会分类中的框架结构,偏差地图(Behaviors from Intergroup Affect and Ster...
程婕婷
关键词:农民工
文献传递
道德修养与压力应对:传统儒家应对观及其现代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传统儒家应对观包含了压力源、应对资源和应对方式三个部分。首先,儒家认为压力的来源就是道德方面的缺陷;而儒家的应对资源是以道德修养为基础的理想人格;儒家对压力的认知和应对也充满了道德因素。纵观儒家压力应对的全过程,儒家既注重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又注重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传统儒家应对观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既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还能提高个人完成目标、克服困难的动机,也给予个体更多的自我调节的方法。
史梦薇王炳江岑怡程婕婷
关键词:传统儒家道德修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