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娟

作品数:32 被引量:408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9篇文化科学
  • 5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1篇教学
  • 8篇土壤
  • 7篇课程
  • 7篇混交
  • 6篇混交林
  • 5篇植物
  • 5篇栎林
  • 5篇课程教学
  • 5篇白榆
  • 5篇刺槐
  • 4篇子午岭林区
  • 4篇辽东栎
  • 4篇辽东栎林
  • 4篇林区
  • 3篇杨林
  • 3篇养分
  • 3篇山杨
  • 3篇山杨林
  • 3篇生理生态
  • 3篇林型

机构

  • 22篇安徽农业大学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0篇秦娟
  • 13篇张震
  • 11篇王育鹏
  • 9篇上官周平
  • 8篇巫厚长
  • 7篇欧红梅
  • 7篇郭匿春
  • 6篇孔海燕
  • 2篇王凯博
  • 2篇徐微
  • 2篇许克福
  • 1篇安慧
  • 1篇李丹
  • 1篇陈美玲
  • 1篇汤婕
  • 1篇陶晓
  • 1篇刘勇
  • 1篇刘勇
  • 1篇刘勇

传媒

  • 4篇河北农业科学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生态科学
  • 2篇农业与技术
  • 2篇求知导刊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生物技术世界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滨州学院学报
  • 1篇生物安全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专业实践教学中思政育人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为例被引量:6
2020年
实践教学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安徽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强化实践教学,从挖掘实践教学的思政资源、搭建各类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以及增进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等方面进行改革,着力构建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实践育人体系,有效促进了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互动,提升了思政育人质量。
孔海燕巫厚长秦娟王育鹏张震
关键词:生态学实践教学
喜旱莲子草提取物的杀虫活性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喜旱莲子草是全球性恶性入侵杂草,近年来在我国已呈蔓延之势,对经济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目前已开展了其入侵机制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然而,针对其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较少。【方法】分别研究了喜旱莲子草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等溶剂提取物对小菜蛾、斜纹夜蛾的选择忌避、触杀和胃毒作用。【结果】喜旱莲子草各有机相提取物对小菜蛾和斜纹夜蛾均具有一定的选择忌避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小菜蛾和斜纹夜蛾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效果逐渐增强,且校正死亡率与提取物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经喜旱莲子草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4000 g·L-1处理后,小菜蛾的触杀校正死亡率均达到70%,经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4000 g·L-1及正丁醇层和水层500 g·L-1处理后,斜纹夜蛾的触杀和胃毒校正死亡率均达到80%。【结论与意义】该研究结果对喜旱莲子草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李丹张震王育鹏秦娟李为花谭曼丽
关键词: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杀虫活性植物源农药资源化利用
植物之间互作效应及其生理机制被引量:28
2005年
在分析不同植物互作效应的基础上,就互作效应在农林复合系统中对植物体内养分、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植物生物学产量等的影响进行了概述,(1)互作促进了植物根系生长,使植物根系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作用,也有利于根系间的养分竞争;(2)植物之间的他感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生态系统及栽培生态系统中,在植物资源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种相生相克作用;(3)互作促使植物体内的养分转移,改善体内的养分状况,达到植物之间养分互补;(4)互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和根际养分吸收环境,维持植物生产力;(5)互作能更有效地利用光、热、水、土和养分等资源,并减轻病虫危害,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在豆科与非豆科植物互作中,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作用为其互作植物提供了氮素营养保证,这种形式互作的产量优势通常在缺氮情况下表现更为明显。
秦娟上官周平
关键词:互作效应植物他感作用土壤养分生物学产量
小麦条锈菌钙结合蛋白基因PsNCS1及PsCaMK的功能分析
由条形柄锈菌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造成小麦产量下降的重要病害之一,因此深入了解小麦条锈菌的致病机理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小麦条锈菌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以及对参与的各种信号通路的研究也成了众多科学家的研究热点...
秦娟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
文献传递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对《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以期解决现有课程教学方法的不足,进而反思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环境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秦娟张震王育鹏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模式
白榆-刺槐互作条件下叶片养分与光合生理特性被引量:5
2012年
以一年生实生苗白榆(Ulmus pumila.)和刺槐(Robinia pseudocacia.)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了白榆-刺槐在互作条件下其叶片的养分特性与光合生理特性。分别测定在单作及互作条件下,白榆和刺槐植物叶片的氮、磷含量、氮磷比值及叶绿素相对含量(Chl)、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白榆-刺槐互作较单作提高了叶片的N含量,而两种不同栽植方式对白榆或刺槐的叶P含量影响较小;互作处理中,白榆叶片的Chl和净光合速率(Pn)大于刺槐且均高于其相应的单作;白榆的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可变荧光与初始荧光之比(Fv/Fo)均高于刺槐,且互作高于其单作处理,说明互作较单作提高了叶片PSⅡ的潜在活性,增加了PSⅡ的光能转化效率;两种植物不同的栽植方式对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变化影响较小,而互作刺槐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高于其单作,这表明互作刺槐叶片PSⅡ的潜在热耗散能力较强,这是一种叶片为免受光破坏的保护机制,它可有效地避免过剩光能对光合机构的损伤。
秦娟上官周平
关键词:白榆刺槐养分光合生理特性
高等农林院校生态工程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浅谈被引量:5
2015年
生态工程学作为生态学的分支和工程学的新领域,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在高等农林院校中实施生态工程学课程教学十分有必要,生态工程学课程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态工程学的教学过程中,针对生态工程学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在提高课程教学效率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回顾"生态工程学"的起源、发展现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课程考核方法,增强生态工程从业人员的生态学专业素质,为"生态工程学"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郭匿春巫厚长王育鹏秦娟欧红梅张震
关键词:生态工程学社会实践教学改革
白榆-刺槐混交林叶片养分与光合生理特性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白榆、刺槐纯林及其不同比例混交林[白榆∶刺槐分别为1∶1(1B1C)、1∶2(1B2C)和2∶1(2B1C)]植物叶片的N、P含量、叶绿素(Chl)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5—9月,2种纯林和3种混交林植物叶片N、P含量均呈减小趋势,到植物生长末期,1B2C混交林中刺槐叶片的N含量和白榆叶片的P含量均较其纯林有明显提高;3种混交林中,白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刺槐,且1B2C混交的白榆叶片Chl值在7月达到最大;3种混交林刺槐和白榆的光合速率(Pn)均大于其纯林,1B2C混交的刺槐叶片Pn在7月达到18.54μmol.m-2.s-1;不同比例混交林刺槐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较其纯林有明显改善,为1B2C>1B1C>2B1C.至9月,3种混交林中白榆叶片的PSII电子传递量子效率明显大于纯林;2种纯林与3种混交林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差异较小,而纯林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显著高于1B2C混交林.白榆-刺槐混交林可以显著提高植物叶片的养分含量和光合作用能力,其最优混交比例为1B2C.
秦娟上官周平
关键词:白榆刺槐混交林叶片养分含量光合生理特性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从《环境生态学》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实践教学及双语教学4个方面对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探索,以期解决现有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实践实习以及理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而反思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加深对《环境生态学》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秦娟张震王育鹏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
合肥市城乡梯度下麻栎林土壤呼吸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9年
以合肥市城乡梯度下3个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4月-2018年6月开展中心城区-城郊-乡村梯度下麻栎林(Quercus acutissima)土壤呼吸速率及主要环境因子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城乡梯度森林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中夏季较高、冬季最低,呈单峰型曲线,年均土壤呼吸速率大小顺序为乡村(1.89μmol·m^-2·s^?1)>中心城区(1.86μmol·m^-2·s^-1)>城郊(1.80μmol·m^-2·s^-1);土壤温湿度及土壤活性碳氮沿城乡梯度呈递减格局,土壤C、N在城乡梯度不同位置变异很大,3个区域的pH值差异不显著;不同城乡梯度下森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中心城区和城郊森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含水量呈负相关,土壤理化性质对城乡梯度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因区域不同而有差异;不同城乡梯度下森林的Q10值存在一定程度差异,Q10值大小顺序为:城郊(2.15)>中心城区(2.10)>乡村(1.86)。因此,土壤温度及土壤理化性质是造成城乡梯度森林土壤呼吸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控制城乡梯度森林土壤呼吸的因素和更准确估测城市碳通量具有重要作用,可为管理和保护城市森林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支持。
范洪旺许克福陶晓秦娟程毅雷家凤
关键词:麻栎林土壤呼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