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先俊

作品数:37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会议论文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2篇癫痫
  • 9篇痫灶
  • 8篇脑电
  • 6篇电图
  • 6篇手术
  • 5篇灶定位
  • 5篇皮层
  • 5篇痫灶定位
  • 5篇颅内
  • 5篇脑电图
  • 4篇电极
  • 4篇婴儿
  • 4篇婴儿痉挛
  • 4篇婴儿痉挛症
  • 4篇难治
  • 4篇结节
  • 4篇痉挛
  • 4篇痉挛症
  • 3篇电刺激
  • 3篇硬膜

机构

  • 37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37篇石先俊
  • 32篇刘仕勇
  • 30篇杨梅华
  • 27篇安宁
  • 26篇刘立红
  • 20篇杨辉
  • 13篇侯智
  • 11篇廖白军
  • 8篇蔡方成
  • 8篇张琴
  • 7篇黄轶
  • 6篇张春青
  • 5篇黄婷
  • 5篇李维
  • 4篇冯林
  • 3篇肖农
  • 3篇张东
  • 3篇朱敏
  • 3篇候智
  • 3篇魏宇佳

传媒

  • 5篇癫痫与神经电...
  • 3篇立体定向和功...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第六届CAA...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癫痫杂志
  • 1篇中华中青年神...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10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节性硬化症伴顽固性癫痫脑电图分析及术前定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伴顽固性癫痫的脑电图特点及术前痫灶定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7例(其中30例行手术治疗)结节硬化所致顽固性癫痫的多导多形式脑电图特点并结合临床、影像学及发作期ECT等综合定位.结果:局灶性放电(单灶)4例,一侧双灶7例,一侧多灶或双侧改变以一侧优势的17例,双侧镜灶1例,双侧双灶3例,双侧弥散性放电5例.28例患者可定侧,并与影像学检查、临床发作相一致.术中行皮质及深部电图探测,证实了术前定位.本组随访1~6年,平均3.5年.30例患者中有16例获得Ⅰ级(Engel分级),7例获得Ⅱ级,5例为Ⅲ级,2例Ⅳ级.平均智商(IQ)从术前的55.4分提高到64.1分.结论:结节硬化伴顽固性癫痫EEG放电广泛,双灶或多灶性改变为主,大部分可通过多形式多导联脑电图定位,找出痫灶放电优势侧,并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发作期ECT等,找出原发痫灶并予以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杨梅华黄轶刘仕勇杨华安杨辉安宁石先俊张琴蔡方成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EEG痫灶定位
立体脑电图与硬膜下皮层电极监测在癫痫评估中的比较——立体脑电图具有更少的出血和感染并发症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比较立体脑电图(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和硬膜下皮层电极监测在癫痫评估中的运用.方法 收集2011年6月-2015年6月进行SEEG(48例)和硬膜下皮层电极监测(52例)的患者资料,观察致痫灶评估结果、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结果的差异.结果 SEEG与硬膜下皮层电极监测在致痫灶阳性率、手术率方面并无差异,但SEEG监测可显示多部位及双侧的致痫灶;采用SEEG与硬膜下皮层电极监测后进行癫痫灶切除手术的患者,在癫痫控制结果和术后智力改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SEEG较硬膜下皮层电极监测总体并发症更少,其中出血和感染几率更低(P<0.05).结论 SEEG和硬膜下皮层电极监测在手术结果方面并无差异,但SEEG具有更少的并发症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颅内电极监测方式.
马元施石先俊李维侯智安宁刘立红杨梅华杨辉张东刘仕勇
关键词:癫痫手术
56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伴癫痫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伴癫痫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56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导致癫痫发作的患者,根据患者病史、动态-视频脑电图、影像学、功能区评估特点按照癫痫手术切除方式治疗,根据Engel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13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发热、头痛并发症,3例早期轻偏瘫,均无远期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术后随访1~3年,43例患者Engel评分Ⅰ级,11例评分Ⅱ级,2例Ⅲ级。结论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伴有癫痫患者按照癫痫外科手术方式均可达到明显的控制癫痫发作效果。
侯智李维安宁石先俊刘仕勇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癫痫外科手术
SEEG电极置入后患者癫痫发作类型改变的分析与对策(附6例报告)
张春青侯智杨梅华石先俊刘立红刘仕勇安宁杨辉
自制显微吸引器式电刺激探针在21例桥小脑角肿瘤切除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桥小脑角肿瘤以听神经鞘瘤最为常见,瘤体与附近颅神经及脑干关系密切。随都会显微外科的发展,完全切除肿瘤已不再困难。
石先俊杨梅华刘仕勇廖白军冯林
关键词:桥小脑角肿瘤
疗效分析56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伴癫痫手术
侯智李维安宁石先俊刘仕勇
视频脑电图与发作期SPECT对痫灶定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发作期SPECT在术前痫灶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4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所行长程VEEG与发作期SPECT定位的情况,比较两者定位的一致性.结果 发作期SPECT定位阳性率为94%,VEEG为96%.两者完全一致占46%,部分一致占29%,完全不一致占25%.阳性率及定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灶定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结果显示48例患者中Engel Ⅰ级27例,Ⅱ级10例,Ⅲ级8例,Ⅳ级3例;其中EngelⅠ~Ⅱ级的37例中33例来自两者定位一致的患者.结论 发作期SPECT与VEEG检查有较高的一致性,两者联合应用优势互补,可提高定位准确性,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杨梅华黄轶杨华安刘仕勇杨辉安宁黄婷刘立红石先俊蔡方成张琴
关键词:癫痫脑电描记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O臂导航引导下的立体脑电图深部电极置入
<正>目的探讨O臂导航在立体脑电图深部电极置入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5例在O臂导航引导下置入深部电极的癫痫患者,观察深部电极置入的精度和并发症,与单独使用神经导航方法和有框架立体定向方法比较。结果 O臂导航组25例患者置入...
石先俊赵春冯林张春青魏宇佳候智杨梅华刘仕勇
文献传递
立体脑电图证实的后头部癫痫电-临床分析
<正>目的探讨后头部癫痫电-临床和影像特征。方法选取11例行后头部部分脑叶切除术的癫痫患者,因不能准确定位行神经导航下颅内电极置入,捕获至少3次惯常发作,证实癫痫灶起源于后头部,术后回访1年以上,未见临床发作。在脑电图录...
杨梅华石先俊张春青候智刘立红廖白军刘仕勇
文献传递
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在术中唤醒功能区电刺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在术中唤醒功能区电刺激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需在全麻唤醒下行脑功能区电刺激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奇数组作为观察组,偶数组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分别取患者入院当日、术中唤醒及术后的生命体征或/和HAMD因子进行评分,各组前后及两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前、后各组自身对照,观察组无差异(P>0.05),对照组有差异(P<0.01)。在术中唤醒时及术后两组间进行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术中唤醒功能区电刺激患者起积极作用,能够解除患者对疾病治疗的顾虑,可有效地控制患者术前的焦虑紧张心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医疗质量满意率。
石先俊杨梅华刘仕勇刘立红廖白军
关键词:唤醒电刺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