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晓燕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队列研究
  • 1篇质粒
  • 1篇人类免疫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随访
  • 1篇随访时间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型
  • 1篇启动子
  • 1篇启动子活性
  • 1篇缺陷病
  • 1篇重组质粒
  • 1篇免疫缺陷
  • 1篇免疫缺陷病
  • 1篇免疫缺陷病毒
  • 1篇活性
  • 1篇活性分析
  • 1篇干扰素
  • 1篇干扰素调节因...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国家人口计生...

作者

  • 2篇曾争
  • 2篇白晓燕
  • 1篇王彬彬

传媒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近期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和研究进展
2013年
流行病学研究中,常使用患病率来了解HIV在人群中的感染情况,但是发病率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价值更大。患病率是指患者(新旧未愈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而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出现新病例的数量,是对指定时间新发感染率的点估计。后者能更好地阐释新发感染的传播动力学特征,对高风险人群的划分、监控预防措施的确立、医疗资源的分配等有重要指导意义。此外,还有助于临床试验受试者的筛选和疫苗研究等。发病率估计的经典方法是队列研究,即对研究人群进行长期监测随访。然而,队列研究随访时间长,实施难度大,费用昂贵。为监测发病趋势,需每年都重复试验。另外,受试者加入队列研究后往往会进行健康咨询,主动避免高风险生活方式,导致所得发病率降低,不能正确反映群体发病率。故队列研究结果也并非“金标准”。
白晓燕曾争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高风险人群队列研究随访时间
干扰素调节因子3 rs2304204野生型及突变型重组质粒的构建及活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构建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rs2304204野生型及突变型重组质粒并比较二者启动子活性。为进一步研究IRF-3对HBV感染的影响打下基础。方法以人全血DNA为模板,扩增含rs2304204位点的IRF-3启动子区1355bp目的序列,插入pGL3-Basic载体中,构建rs2304204野生型的重组质粒(wIRF-3)。以wIRF-3为模板,利用基因定点突变试剂盒构建rs2304204突变型重组质粒(mIRF-3)。wIRF.3、mIRF-3和pGL3-Basic质粒分别转染HEK293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并计算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单位(RLU)。结果成功构建IRF-3rs2304204野生型及突变型重组质粒,且wIRF-3质粒转染组RLU明显高于mIRF-3质粒转染组(P〈0.005)。结论野生型重组质粒的启动子活性明显高于突变型重组质粒,启动子活性的不同可能进而影响机体抗HBV感染的临床结局。
白晓燕王彬彬曾争
关键词:干扰素调节因子3HBV启动子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