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方

作品数:6 被引量:15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人口
  • 2篇中国人口
  • 2篇人均受教育年...
  • 2篇人口文化
  • 2篇人口文化素质
  • 2篇文化
  • 2篇文化素质
  • 2篇教育年限
  • 1篇一体化
  • 1篇人均GDP
  • 1篇人口分布
  • 1篇人口集聚
  • 1篇人口增长
  • 1篇适宜性
  • 1篇市域
  • 1篇经济集聚
  • 1篇空间自相关
  • 1篇长江
  • 1篇长江三角
  • 1篇长江三角洲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篇田方
  • 6篇段学军
  • 3篇秦贤宏
  • 2篇李慧
  • 1篇虞孝感
  • 1篇张伟
  • 1篇王磊
  • 1篇金志丰
  • 1篇王磊
  • 1篇张伟

传媒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经济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长江三角洲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关系研究被引量:101
2009年
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地级市1982—2007年人口数据和GDP数据,计算了各城市的人口地理集中度、经济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等,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集聚特征和经济集聚特征,两者在空间上的匹配关系及不同步性。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特点;根据这两个地理集中度指数将长江三角洲16城市为三种类型:人口集聚超前于经济集聚,人口集聚滞后于经济集聚,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阶段内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均位于苏州市域内,历史轨迹呈现出人口和经济重心均向西南方向移动,并在向南移动上更具相关性的特点,经济重心移动的速度和规模远远超过人口重心的移动;分析表明,未来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中,人口和经济的空间分布关系将趋向于协调发展。
王磊王磊段学军田方
关键词:人口集聚经济集聚长江三角洲
泰州市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优化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人口的优化分布不仅要考虑到生态保护、灾害规避、环境质量等,还要考虑经济实力、交通便利程度以及人口的发展现状。借鉴以往研究,结合案例区特点,从区域人口集聚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源要求出发选取评价指标,建立基于乡镇单元的评价体系,运用GIS工具综合分析泰州市域人居约束性和适宜性的空间分异特征,综合得到人居综合适宜性空间分布特征,据此进行泰州市域的人口增长与调控分区,将研究区域划分为5类人口增长类型区。研究认为:泰州人居适宜空间主要分布在县市城区、部分邻近乡镇以及戴南镇、苏陈镇、黄桥镇等地区,北部地区如大营镇、合陈镇、大邹镇等人口居住综合适宜性相对较低,应进行人口规模控制或调减,引导这些地区人口向周边生态约束性低、居住环境较为友好以及发展吸引力较大的城镇集聚。
田方段学军金志丰
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被引量:8
2008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文化素质对中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研究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人均受教育年限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并对中国31个省份的人口文化素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1)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为:东北高、西南低,自东北向西南依次呈现高、中、低3级阶梯.(2)研究期内,中国各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第1个时期(1982~1997年),人口文化素质提升幅度与初始水平相关;在第2个时期(1997~2005年),则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3)中国31个省份人口文化素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协调发展型、素质滞后型、经济滞后型和双双滞后型4种类型.
秦贤宏虞孝感段学军李慧田方
关键词:人口文化素质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GDP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背景下的人口优化布局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人口问题是制约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核心区,长三角地区经济和人口快速集聚,近年来出现了中心城市人口过度膨胀、生态环境敏感区受到挤占、后发地区人口集聚动力不足等问题。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要求出发,合理布局该区域的人口,已经成为该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利用统计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方法,采用多种模型对本区人口规模与增长、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人口预测与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优化和调控长三角地区的人口布局,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优化增长区、快速增长区、较快增长区、限制增长区等人口增长类型区。
段学军张伟张伟
关键词:一体化长三角
基于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市域人口增长调控分区研究——以南京市为例被引量:18
2010年
构建人口规模收益函数和外部成本函数,对南京市主城、郊区和县城进行最优人口规模分析;进而通过人口随机分配模型和基于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的优化目标函数,以预测的总人口规模和圈层人口最优规模为约束条件,采用蒙特卡洛法进行求解,获得人口的优化分布结果,与现状人口分布相比,把南京市域空间划分为四类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认为,商业街区和老街区如湖南路、新街口街道、洪武路街道、朝天宫街道等老街区人口密度过高,需要进行人口规模的控制或调减;处于郊区的东山镇、沿江街道、仙林街道等,人居适宜性相对较高,现状人口密度较低,应快速集聚人口;南北两翼以及生态保护区的生态敏感性高,需要削减人口。
段学军田方
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被引量:17
2008年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从要素和资本投入推进转变为知识创新推进,人口文化素质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因此,研究我其空间格局及其演变对实现各地区人口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人均受教育年限为切入点,以省级行政区为单元,从地理学的视角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结果显示:①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为:东北高、西南低,并依次呈现出高、中、低三级阶梯。②我国31省市人口文化素质分布的标准差、级差和基尼系数都是先略有缩小后扩大,表面整体差异将继续存在;人口文化素质重心在研究期间一直往地理中心方向移动,表明东北部与西南部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空间自相关性呈微弱波动起伏,表明宏观格局基本稳定。③人口文化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分为四类,分别是良好促进、严重制约、微弱促进和微弱制约。
秦贤宏段学军李慧田方
关键词:人口文化素质人均受教育年限空间自相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