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鹂

作品数:9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大学语文
  • 1篇大学语文教学
  • 1篇新论
  • 1篇新作
  • 1篇学语
  • 1篇语文
  • 1篇语文教学
  • 1篇日月
  • 1篇审美
  • 1篇审美情感
  • 1篇诗情
  • 1篇诗情画意
  • 1篇诗兴
  • 1篇士人
  • 1篇士人心态
  • 1篇唐词
  • 1篇陶渊明
  • 1篇叛逆
  • 1篇情爱
  • 1篇情爱意识

机构

  • 7篇三江学院

作者

  • 7篇王鹂
  • 1篇王同书

传媒

  • 4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蒲松龄研究
  • 1篇继续教育研究
  • 1篇三江高教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温柔的叛逆——《花间集》艳风新论被引量:1
2002年
《花间集》体现了对中国古代正统文学审美情趣的悖离和叛逆。正统的诗文审美情趣主要来自两方面 :儒家的现实情志和释道的超然理趣。而从《花间集》的爱情表现、《花间集叙》的词学观和后人的词学批评来看 ,《花间集》集中表现爱情相思正是对正统文学审美情趣的叛逆。
王鹂
关键词:词学观《花间集》爱情心理
魏晋文学中情感的自觉被引量:1
2006年
文章研究了审美情感因素在魏晋文学理论及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比较了魏晋文学理论的"诗缘情"与儒家诗教说的"诗言志"的不同,并结合对魏晋诗歌作品情感内容的分析,指出魏晋文学的自觉从根本上说是审美情感的觉醒。对理解"文学的自觉"的内涵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鹂
关键词:魏晋文学审美情感
“大学语文”教学中对比法的运用技巧
2010年
"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意义侧重在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对比法教学在这方面的效果较好。具体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对相关作品进行在写作背景、主题、方式等各方面同中求异的对比或同异互参的比较,从而以点带面,由浅入深地将写作技巧、文学知识与更深广的历史文化思想等相糅合,给学生较全面地人文精神的启迪和陶冶。
王鹂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
胸有明珠在 诗中日月长——评顾浩新作《浩斋琴韵》
2005年
顾浩《浩斋琴韵》思想上与世界人民同心,为祖国新貌讴歌,和亲友喜忧共鸣;艺术上构思别致,着意形象创新,韵味醇厚,熔铸诗情哲理,炼词琢句,多姿多彩。其“新古诗词”对创作当代诗具有启示意义。
王同书王鹂
浅探中晚唐“词代诗兴”背后士人心态的新变
2010年
词最初具有鲜明的娱乐性,政治动荡的晚唐五代却是文人词兴起的时期,后人或称为"词代诗兴"。其间文人心态的变化是造成此文学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自中唐以后政局的不稳定导致文人的人生追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功业之心的淡化,二是享乐意识的加剧,三是情爱意识的张扬。这些反映在诗歌创作上就是内容及情趣渐趋世俗化,但正统的诗歌观念对此是否定的,而此时的词还处于文学的边缘地位,用词的形式来表达世俗的享乐、不经的儿女情长尚不会引起观念领域的批判,因此晚唐五代艳情诗兴起一时又复归雅正,而大量写男女之情的词却蔚然而起。
王鹂
关键词:情爱意识
写照传神 风雅妙悟——《世说新语》的诗情画意
2006年
《世说新语》所展示的人物风度、心理的特征以及在表现方法上重在传神写意的特色,使得《世说新语》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面貌,这对了解魏晋时代独特的人文景观有参考、借鉴意义。
王鹂
关键词:传神写意诗情画意
隐与名——浅谈陶渊明的“身名”之思
2009年
本文立足陶诗本身探讨陶渊明对自我的审视和期待,重点解析陶渊明隐居后对生死、对生前身后名等问题的思考,其答案就是以精神的永存超越死亡,这种信念支持他写作、固穷、守节。
王鹂
关键词:陶渊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