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密度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组织化学
  • 1篇组织芯片
  • 1篇微血管
  • 1篇微血管密度
  • 1篇胃癌
  • 1篇腺癌
  • 1篇临床病理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管
  • 1篇淋巴管密度
  • 1篇免疫
  • 1篇免疫组织
  • 1篇免疫组织化学
  • 1篇CD34
  • 1篇D2-40
  • 1篇表达及临床意...

机构

  • 2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2篇胡永伟
  • 2篇丁厚中
  • 2篇曹方
  • 2篇王阔
  • 1篇周平
  • 1篇房文铮
  • 1篇朱荣

传媒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ATA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2013年
目的检测氨基酸转运体1(ATA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构建282例乳腺癌组织及45例癌旁乳腺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TA1蛋白在原发灶、癌旁乳腺组织(石蜡标本)的表达差异,并分析ATA1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培养3株乳腺癌细胞株,同时收集新鲜乳腺癌组织及癌旁乳腺组织各10例,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 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ATA1在其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2例乳腺癌组织,ATA1阳性率为70.2%(198/282);45例癌旁乳腺组织(石蜡标本)ATA1阳性率为22.2%(10/45),两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病理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T-PCR及Western boltting方法检测出新鲜乳腺癌标本及3株乳腺癌细胞内ATA1呈高表达。结论乳腺癌组织中ATA1的阳性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提示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乳腺癌发生、侵袭及转移过程的调控。
王阔曹方丁厚中胡永伟
关键词:乳腺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
胃癌中D2-40和CD3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D2-40和CD3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D2-40阳性的淋巴管密度(LVD)和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VD)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8例胃癌和36例癌旁组织中D2-40和CD34的表达情况,并分别计数D2-40阳性的LVD和CD34阳性的MVD,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D2-40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2%(92/108)和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D34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4.4%(102/108),高于癌旁组织的36.1%(1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胃癌组织中LVD和MVD计数分别为10.14±5.37和45.32±15.7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3.38±1.69和4.92±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者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与性别、年龄无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MVD和LVD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乏淋巴管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9.0个月(95%CI:59.91~77.20个月),高于富淋巴管组的33.0个月(95%CI:23.20~42.66个月);乏微血管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7.0个月(95%CI:58.10~76.39个月),高于富微血管组34.0个月(95%CI:24.63~44.02个月),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2-40标记的LVD和CD34标记的MVD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胃癌发展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曹方王阔朱荣胡永伟周平房文铮丁厚中
关键词:胃癌D2-40CD34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