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迪

作品数:53 被引量:27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5篇学位论文
  • 13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储层
  • 8篇测井
  • 6篇反演
  • 5篇低渗
  • 5篇致密砂岩
  • 5篇砂岩
  • 4篇地层
  • 4篇地震资料
  • 4篇动校正
  • 3篇低渗透
  • 3篇低渗透油藏
  • 3篇叠前
  • 3篇压裂
  • 3篇岩相
  • 3篇影响因素
  • 3篇油藏
  • 3篇盆地
  • 3篇气田
  • 3篇褶积
  • 3篇网络

机构

  • 3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5篇中国石油大学...
  • 1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新疆...
  • 3篇克拉玛依职业...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52篇王迪
  • 10篇王贵文
  • 7篇王尚旭
  • 7篇袁三一
  • 6篇冉冶
  • 6篇赖锦
  • 6篇李梅
  • 5篇张晓涛
  • 3篇魏耀东
  • 3篇赵显令
  • 3篇孙立强
  • 3篇陆诗阔
  • 3篇孙艳慧
  • 3篇朱红波
  • 2篇李凡
  • 2篇魏建新
  • 2篇侯吉瑞
  • 2篇蒋晨
  • 2篇刘善伟
  • 2篇孙珊珊

传媒

  • 4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石油化工设备
  • 2篇国外测井技术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石油化工设备...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Applie...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物...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第二届中国工...

年份

  • 2篇2022
  • 5篇2021
  • 10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致密砂岩储层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裂缝扩展研究
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是一种新型的无水压裂技术,和水力压裂相比,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具有降低储层污染、压后返排彻底等诸多优点。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技术最早应用在北美地区的致密砂岩储层开采中,现场生产数据也证明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对...
王迪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力学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行列自注意力全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鱼塘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全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鱼塘提取方法,基本步骤为:利用遥感图像计算NDWI,并利用NDWI进行初步分类,然后制作遥感图像样本集和标定样本集;接下来构建自注意力全卷积神经网络并训练模型,接着用训...
曾喆游嘉程王迪黄建华刘善伟
文献传递
生物基纳米流体及其在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基纳米流体及其在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具体提供了一种生物基纳米流体组合物,其包括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和SiO<Sub>2</Sub>纳米颗粒,其中,SiO<Sub>2</Sub>纳米颗粒与鼠...
张志勇张忠智王迪罗一菁孙珊珊侯吉瑞刘同敬
基于井筒完整性的近井区应力分布与套管安全评价
目前,井筒完整性概念及其在油气井管理方面的地位逐渐被重视,油气井井筒完整性概念最早应用于国外的油气田管理方面。由井筒完整性失效统计分析可知,套管失效是导致井筒完整性失效的主要因素。本文从井筒完整性的角度出发,在井屏障因素...
王迪
关键词:应力分布安全评价
基于多信息约束反演的品质因子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信息约束反演的品质因子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叠前地震数据,所述叠前地震数据包括时空几何结构信息、时空域振幅衰减信息、时空域相位衰减信息;基于岩石物理理论中子波衰减的物理信息,...
袁三一王迪余子昭桑文镜王尚旭
文献传递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层序地层学特征被引量:10
2016年
充分利用薄片分析以及X-衍射等资料,结合元素俘获(ECS)测井解释所获得的岩石矿物组合特征,从层序界面对成岩特征的控制以及不同基准面旋回内的成岩作用发育规律两个方面分别对川中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成岩作用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可划分为2个超长期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须二段、须四段底部的层序界面之下碳酸盐胶结物含量普遍增加,而界面之上的砂体普遍见溶蚀现象,储层物性相对变好。须四段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时期形成的沉积物颗粒粒度较粗、泥质含量低、砂体厚度大、连通性好,在成岩过程中原生孔隙容易得到保存,再加上受到层序界面所控制的有机酸性水溶蚀作用的影响,有利于次生孔隙的产生。而基准面下降期,砂体的连通性变差、泥质夹层增多,在成岩过程中原生孔隙不易保留同时也不利于次生溶蚀孔隙的产生,因而物性最差。须二段总体也具此规律,但由于其埋藏更深,经历成岩作用更为复杂,因此并不如须四段明显。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优质储层追踪对比及预测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为成岩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提供借鉴。
赖锦王贵文王迪周正龙冉冶陈晶王抒忱张晓涛
关键词:层序界面基准面旋回ECS测井须家河组
运用地震资料确定三维空间内断层滑动参数的定量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用地震资料确定三维空间内断层滑动参数的定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步骤S1:过工区内某一点选择两条不同方向地震剖面,通过剖面解释分别给出某一断层界面和被同一断层切割的两个不同产状的地层界面沿不同地震...
陆诗阔王迪管国健
文献传递
致密砂岩储集层成岩相定量划分及其测井识别方法被引量:25
2015年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长8油层组储集层的岩石学、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等特征,本文对该储集层开展了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分析等工作。结果显示,在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定量计算的基础上,根据成岩作用强度及其组合特征对成岩相分类命名,将储集层划分为强压实强胶结中等溶解、强压实强胶结弱溶解、中等压实中等胶结弱溶解和强压实弱胶结弱溶解4种不同的成岩相,并选取成岩综合系数作为不同成岩相的定量表征参数。选取声波时差、密度等对成岩相响应较灵敏的测井曲线,通过岩心薄片刻度测井的方法建立了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的测井定量识别模型,并对池46等井的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赖锦王贵文黄龙兴官斌蒋晨冉冶张晓涛李梅王迪
关键词:成岩相测井识别储集层鄂尔多斯盆地
基于岩石物理相约束的致密砂岩气储层渗透率解释建模被引量:27
2014年
充分利用岩心、薄片和钻测井等资料,对四川盆地JQ区块须家河组须二段致密砂岩气储层的沉积微相、成岩相和裂缝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须二段沉积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为主,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间湾等微相;根据成岩作用类型、强度、成岩矿物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将储层划分为压实致密、碳酸盐岩胶结、伊蒙混层充填和不稳定组分溶蚀4种成岩相;裂缝相则以局部层段发育的近水平缝为主.通过三者的叠加与复合对储层岩石物理相进行分类命名,划分出了河口坝-不稳定组分溶蚀-近水平缝相等多种岩石物理相.然后按照岩石物理相对储层物性的建设与破坏作用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归纳出了PF1~PF4四大类岩石物理相.通过建立每一类岩石物理相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表明,基于岩石物理相约束而建立的储层渗透率解释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岩石物理相是揭示致密砂岩气储层成因机理并提高其物性参数测井解释精度的有效途径.
赖锦王贵文罗官幸黄龙兴赵显令李洪楠李梅王迪
关键词:岩石物理相致密砂岩气沉积相成岩相须二段
地球物理测井岩性解释方法综述被引量:31
2015年
测井岩性解释成果是储层参数计算和油气评价的基础,为沉积相划分等地质研究提供了依据.但解释方法不一,涉及的数学方法和计算处理步骤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优劣差异,前人对此分门别类的论述少.基于此,进行文献调研并将解释方法分为4类:基于测井响应特征的定性解释法、基于测井响应方程的图版求解法、基于测井响应方程的方程组求解法、基于"岩心刻度测井"的统计分析法.系统梳理总结每类解释方法的数理基础、计算处理步骤、适用条件、应用效果影响因素,进行解释方法优劣对比和研究趋势展望,得出如下结论:1)四种解释方法的数理基础分别是正反演理论、平面几何作图、矩阵代数求解、应用统计学等数学方法理论,解释方法实质上是这些数学方法理论在测井岩性解释上的应用,将统计学习理论中涉及的数学方法应用于测井岩性解释是解释方法的研究趋势;2)定性解释法、图版求解法的计算处理受人为因素干扰大、数据处理效率低,方程组求解法、统计分析法更易于实现测井数据的自动、快速处理,数据处理的高效自动化、岩性解释的智能化是其研究趋势;3)从定性解释法到统计分析法,适用的岩性剖面从单矿物岩性地层向多矿物岩性地层过渡,对火成岩等强非均质性复杂岩性地层的适用性和解释能力逐渐增强;4)解释图版、解释模型、解释参数、计算处理中关键表征参数等因素对解释结果影响显著,进行越来越完善的地质分析化验来约束解释结果、优化解释模型和解释参数,是解释方法的研究趋势.
赵显令王贵文周正龙王迪冉冶孙艳慧张晓涛李梅
关键词:岩性测井影响因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