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贺春

作品数:7 被引量:192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电针
  • 5篇源性
  • 5篇神经源
  • 5篇神经源性
  • 4篇电针治疗
  • 4篇神经源性痛
  • 3篇针刺
  • 3篇疗效
  • 3篇疗效比较
  • 2篇针刺镇痛
  • 2篇疼痛
  • 2篇痛觉
  • 2篇痛觉超敏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学
  • 1篇电生理学特征
  • 1篇电针频率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动作电位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

作者

  • 7篇王贺春
  • 6篇韩济生
  • 5篇万有
  • 3篇姚磊
  • 3篇王韵
  • 2篇孙瑞卿
  • 1篇邓伦斌
  • 1篇曹晓杰
  • 1篇罗非
  • 1篇景峥

传媒

  • 3篇针刺研究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年份

  • 2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 Hz电针减轻神经源性痛大鼠的痛觉超敏和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被引量:39
2003年
目的 :已知电针能减轻大鼠辐射热引起的疼痛和急、慢性炎症痛 ,本文探讨电针能否减轻大鼠神经源性痛。方法 :将大鼠右侧L5/L6 脊神经结扎 ,用引起 5 0 %缩足的机械刺激阈值评价机械性痛觉超敏 ,用大鼠 5min内在 5± 1℃冷板上的缩足次数反映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给予电刺激 ,波宽 0 .6ms ,频率 2Hz ,电流强度为 0 .5 ,1和 2mA ,各 10min ,共刺激 30min。结果 :2Hz电针能减轻痛觉超敏 (持续 1h)和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 (持续 12小时 )。电针前15min皮下注射纳洛酮 (1mg/kg)能阻断电针对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的作用 ,但不能阻断对痛觉超敏的作用。结论 :低频 (2Hz)电针可能通过阿片机制减轻持续性的神经源性疼痛 ,低频电针也能减轻机械性痛觉超敏 ,该作用可能不是通过阿片机制完成的。
孙瑞卿王贺春景峥王韵万有韩济生
关键词:神经源性痛痛觉超敏持续性疼痛
不同频度电针治疗大鼠慢性神经源性痛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7
2002年
目的 :比较不同频度电针治疗大鼠慢性神经源性痛的疗效。方法 :大鼠L5/L6 脊神经结扎慢性神经源性痛模型 (ChungModel) ,给予不同频度的电针治疗 (每天 1次、2天 1次、3天 1次和 4天 1次 ) ,观察疗效。采用引起缩足的机械刺激阈值 ( 50 % )来评价机械性痛觉超敏 ,用大鼠5min内在 5± 1℃冷板上的抬脚次数来反映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结果 :随着电针次数的增加 ,3天 1次组、4天 1次组、2天 1次组的镇痛效果均可以得到累加。而在四组不同频度中 ,3天 1次组后续镇痛作用效果最好 ,对机械性痛超敏的抑制至电针后 48hr,对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的抑制持续至电针后 1周。经统计学检验 ,3天 1次组与其他针刺频度组镇痛作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P <0 .0 0 1 )。结论 :电针频度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综合累加效应和后续效应 ,3天
王贺春万有姚磊韩济生
关键词:疼痛神经源性针刺镇痛电针频率
不同频率的电针对大鼠神经源性痛的治疗作用被引量:84
2002年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的电针能否减轻大鼠神经源性痛。方法 :将大鼠右侧L5 /L6脊神经结扎 ,用引起 5 0 %抬足的机械刺激阈值评价机械性痛觉超敏 ,用大鼠 5min内从 5℃冷板上的抬足次数反映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给与 2Hz或 10 0Hz电刺激。结果 :① 2Hz和 10 0Hz电针均能减轻痛觉超敏 ,2Hz起效较早。②两种频率电针均能减轻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 ,但 2Hz持续的时间长 ,多次电针后 2Hz的镇痛效果可持续长达 4 8h。③针刺而不通电也能显著减轻冷诱发的持续性痛。结论 :电针能减轻神经源性痛 ,且低频 (2Hz)电针的镇痛效果优于高频 (10 0Hz)电针。
孙瑞卿王贺春王韵罗非韩济生
关键词:电针神经源性痛痛觉超敏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电生理学特征的改变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研究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细胞电生理特征的改变。方法 :以单侧L5和L6 脊神经结扎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 ,运用全细胞电流钳技术进行电生理记录。结果 :引起损伤侧DGR中、小直径神经元兴奋的基强度降低 ,动作电位爆发阈值下降 ,小直径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时程变宽 ,自发放电的细胞比率明显升高。结论 :神经损伤诱导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强 ,这可能是引起动物神经病理性痛敏的原因之一。
邓伦斌姚磊王贺春曹晓杰万有韩济生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痛动作电位背根神经节
不同频度电针治疗大鼠慢性神经源性痛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6
2001年
Chronic pain, especially the chronic neuropathic pain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long duration, slow recovery and difficulty to control in clinic practice makes it more serious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Nowadays, the field of chro nic neuropathic pain has been grasp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present stud y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optimal interval parameter of the electroacupunctur e (EA) treatment. L 5/L 6 nerve ligation model was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 f EA on neuropathic pain. Mechanical allodynia was assessed by 50% paw withdrawal t hreshold and cold induced ongoing pain was detected by the number of paw lifts within 5 minutes when free rat was put on to 5±1 ℃ cold plate. Han’s Acupoint Nerve Stimulator (HANS) was connected to needles inserted into acupo ints "Jiaji"(EX B 2/L 5) and "Weizhong" (BL 40) on both sides. Other parame ters were: intensity of 0.5~ 1 mA, 1~2 mA , ten minutes each; frequency of 2 H z; and 0.6 ms in pulse width. Different interval parameter was Q 1 day (one tr eatment/day), Q 2 day, Q 3 day and Q 4 day. Results: Optimal interval pla ys a critical r ole for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The interval of Q 1 day ha s a declining analgesic effect or even not any effect. The other 3 groups have accumulative effect and long lasting analgesic effect (24 hours for mechanical allodynia and 1 week for cold induced ongoing pai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or 0.001). Among these 4 in tervals, Q 3 day group is the best. Longer lasting analgesic effect following this interval choice (48 hours for mechanical allodynia and 10 days for cold i nduced ongoing pain). Amongst the 4 interval parameters, Q 3 day group has don e better effect than the others(P<0.01 or 0.001).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ne EA treatment every 3 days is the optimal interval. And it may have som ething to do with the clinical practice.
王贺春姚磊万有韩济生
关键词:电针镇痛疗效动物实验针刺疗法
慢性神经源性痛电针治疗的适宜参数及其神经可塑性机制研究
神经源性痛是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以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为主要特征.临床上神经源性痛病程长、难恢复、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因而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在腰5...
王贺春
关键词:神经源性痛电针治疗镇痛机制
不同穴位电针治疗大鼠慢性神经源性痛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3
2002年
目的 :比较不同经穴电针治疗大鼠慢性神经源性痛的疗效。方法 :选用大鼠L5/L6 脊神经结扎慢性神经源性痛模型 ,给予不同经穴的电针治疗 ,穴位选用“夹脊”(L5)、“环跳”、“委中”、“阳陵泉”和“足三里”。采用引起缩足的机械刺激阈值 ( 50 %缩足阈值 )来评价机械性痛觉超敏 ,用大鼠 5min内在 5± 1℃冷板上的抬脚次数来反映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分别于电针后即刻、2 4hr、48hr和 72hr检测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 ;电针后即刻、电针后 1 2hr、2 4hr和 48hr检测机械性痛觉超敏 ( 50 %缩足阈值 ) ,以观察其疗效。结果 :以上五个穴位单次电针均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对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的抑制均可持续至电针后 2 4hr,其中“委中”对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可持续至电针后 48hr;对机械性痛觉超敏的镇痛作用即刻效果较好 ,电针后 1 2hr消失。五个穴位镇痛强度之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 :临床经验提示穴位选择是影响针刺镇痛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本实验条件下 ,“委中”穴电针后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最长 。
王贺春万有王韵韩济生
关键词:神经源性痛针刺镇痛穴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