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苓

作品数:30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细胞
  • 23篇干细胞
  • 22篇造血
  • 21篇造血干
  • 21篇造血干细胞
  • 20篇干细胞移植
  • 18篇造血干细胞移...
  • 10篇急性
  • 10篇白血
  • 10篇白血病
  • 9篇异基因
  • 9篇基因
  • 8篇异基因造血干...
  • 8篇疗效
  • 7篇异基因造血干...
  • 6篇髓系
  • 6篇髓系白血病
  • 6篇淋巴
  • 5篇血液
  • 5篇移植后

机构

  • 3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0篇王苓
  • 27篇胡炯
  • 22篇唐暐
  • 11篇樊星
  • 8篇沈志祥
  • 7篇窦汉波
  • 6篇赵维莅
  • 5篇山洁慧
  • 5篇陈玉宝
  • 4篇李军民
  • 4篇王丽宁
  • 3篇王莹
  • 2篇王焰
  • 2篇季育华
  • 1篇杨婉花
  • 1篇陈瑜
  • 1篇陈秋生
  • 1篇华丽
  • 1篇吴文
  • 1篇赵冰冰

传媒

  • 7篇内科理论与实...
  • 5篇白血病.淋巴...
  • 5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00例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移植前临床特征与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移植前的临床特征与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100例接受allo-HSCT治疗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中位年龄34(15~55)岁。46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亲缘供体移植、51例HLA相合非亲缘无关供体和3例半相合亲缘供体移植。其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2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7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36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例。处于疾病早期患者78例,进展期患者22例。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供患者HLA相合、干细胞来源(骨髓、外周血)、供受者性别、移植前疾病状态和诊断-移植时间等因素与移植后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移植相关病死率(transplantation related mortality,TRM)和复发率(relapserate,RR)的关系。结果:100例患者随访24(1~84)个月,移植后5年预期OS率为(59.9±7.2)%,TRM为(24.9±6.5)%,RR为(22.4±5.9)%。单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疾病状态与移植后OS率、TRM、RR相关,诊断-移植时间与移植后OS率、TRM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疾病状态与OS率、RR相关,诊断-移植时间与TRM密切相关。结论:移植前疾病状态和诊断-移植时间对移植治疗的长期生存、复发和不良反应相关,早期移植是提高移植疗效关键。
唐暐王苓赵维莅陈玉宝沈志祥胡炯
关键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白血病
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对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2022年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被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 但仍有部分患者面临治疗失败。人体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HSC)含量极少, 必须通过动员才能促使HSC从骨髓释放到外周血。HSC动员是auto-HSCT的关键过程, 其动员效率和采集量对auto-HSCT成功, 以及移植后转归均有重大影响。由于动员能力差导致的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低是auto-HSCT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auto-HSCT中回输HSC数量不足, 可能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在采集前使用新型HSC动员剂普乐沙福抢先治疗, 可有效降低HSC动员失败率。笔者拟就auto-HSCT现状、HSC动员现状、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在HSC采集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旨在为临床中外周血HSC动员不佳患者的识别和指导合理的普乐沙福抢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汪靖王苓王丽宁姜杰玲胡炯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动员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外周血CD34^+细胞检测对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结果及时机选择的意义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研究外周血CD34^+细胞数对采集结果 的意义,并探索可用于临床指导外周干细胞采集时机选择的参考阈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57例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采集患者,以环磷酰胺(CTX)化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10μg/kg)动员,COBE分离仪(Spectra Version 6)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应用流式细胞术监测外周血中CD34^+细胞绝对计数.结果 采集产品单个核细胞(MNC)中位数4.6×10^8/kg(0.3×10^8/kg~10.5×10^8/kg),CD34^+细胞中位数2.4×10^6/kg(0.16 × 10^6/kg~34.9×10^6/kg),外周血CD34^+细胞数是产品MNC和CD34^+细胞总量唯一相关指标,外周血白细胞(WBC)与采集产品MNC和CD34^+细胞数无关.进一步分析提示外周血CD34^+计数≥15/μl,单次采集效率提高,CD34^+细胞采集量达1×10^6/kg和2×10^6/kg比例为81%和60%,采集产品MNC和CD34^+总数明显提高.提示外周血CD34^+细胞数15/μl可作为启动采集.ROC分析发现外周血CD34^+细胞25(26.5~28.6)/μl,单次采集足量CD34^+细胞概率最大.结论 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是外周血自体干细胞采集重要的相关指标,CD34^+细胞15/μl可作为采集时机选择的阈值.
唐暐王苓赵维莅沈志祥胡炯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干细胞采集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人患者静脉滴注白消安预处理后药动学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成人患者静脉滴注大剂量白消安预处理后的药动学特征及与患者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3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人患者静脉滴注白消安1.6 mg·kg-1,q12 h,连续8剂。在首剂和第5、7剂给药时,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白消安浓度,采用WinNonLin软件以非房室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首剂和第7剂静脉滴注给药后白消安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人患者体内代谢过程符合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L(4.1±1.8),(4.6±1.9)mL·min-1·kg-1;Vd(1.3±0.5),(1.2±0.5)L·kg-1;AUC0-12(1 218.5±351.0),(1 501.2±444.3)μmol·min·L-1;AUC0-∞(1 694.8±741.7),(1 882.2±754.1)μmol·min·L-1;cav(1.8±0.6),(2.2±0.7)μmol·L-1。第7剂给药后AUC及cav值较第1剂增加(P<0.05)。患者清除率与其体重呈负相关(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人患者体内静脉滴注白消安的代谢过程符合一室药动学模型,个体间差异较大,清除率和体重负相关,开展治疗药物监测有利于患者临床治疗。
黄菁菁陈冰王苓唐暐胡炯杨婉花
关键词:白消安静脉滴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药动学
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细胞遗传学预后中等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不同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预后意义。
赵冰冰王苓唐暐王黎王焰李军民沈志祥胡炯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大剂量阿糖胞苷细胞遗传学疗效分析分子生物学特征异质性疾病
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后巩固化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与目的:目前,大剂量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是部分复发/难治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其再次复发率仍较高。因此我院血液科骨髓移植病区尝试对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高危复发的难治性患者进行巩固化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接受auto-HSCT治疗的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auto-HSCT治疗后给予巩固化疗的19例患者作为治疗组,与仅接受auto-HSCT治疗的19例进行对照(对照组)。巩固化疗方案为Mini-BEAM或减低剂量CBV,每次化疗间隔2~3个月,共2个疗程。以auto-HSCT为随访起点,比较2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7.2和7.5个月。意向性分析显示2组中位PFS分别为24.7和7.8个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9)。OS呈现一定差异的趋势(P=0.055)。完成治疗分析显示2组中位PFS分别为24.7和5.2个月,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高危恶性淋巴瘤患者,在自体移植基础上进一步予以巩固化疗,可延迟疾病复发、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俞杨樊星王苓唐暐胡炯
关键词:淋巴瘤复发难治自体干细胞移植巩固化疗
3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一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加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既往的研究显示,传统化疗如马法兰、VAD(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方案,对降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异常浆细胞、缓解疾病症状有效,但获得完全缓解(CR)比例极低,治疗后患者中位总生存(OS)期仅为2~3年[1].常规化疗基础上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能显著提高MM患者的CR和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患者的OS以及无进展生存(PFS)率[2-5].
樊星唐暐王苓胡炯
关键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沙利度胺
EBMT积分体系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中的预后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疾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的危险因素,探索中国人群EBMT积分预测移植长期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allo-HSCT治疗的血液病患者,预后评估参照EBMT积分,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疾病状态、诊断至移植时间、供/患者性别组合、供体来源。将患者分为3组:低危组(O~1分)、中危组(2~3分)和高危组(4~7分)。结果移植后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13(10~1827)d,存活患者中位随访837(166~1827)d,预期4年总生存(OS)率、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及复发率(RR)分别为(57.5±4.6)%、(21.6±3.7)%和(42.7±6.1)%。其中低危组4年OS率、TRM、RR分别为(72.2±9.0)%、(8.1±4.5)%和(27.3±8.7)%,明显优于中危组[分别为(57.7±6.0)%、(23.1±5.1)%和(44.9±8.3)%]和高危组[分别为(36.9士10.2)%、(33.5±9.2)%、(51.5±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2和0.009)。结论EBMT积分体系能有效提示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OS率、TRM和RR。
王苓唐暐樊星赵维莅陈玉宝沈志祥李军民胡炯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肿瘤预后
单克隆抗体用于NHL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4年
王苓李军民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NHL抗原单抗肿瘤细胞
一项关于造血干细胞回输后环磷酰胺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瞻性临床研究(NCT01435447)的中期结果分析
王苓唐暐樊星王丽宁胡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