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艳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腐霉
  • 5篇腐霉利
  • 4篇抗药机制
  • 4篇病菌
  • 3篇菌株
  • 2篇油菜
  • 2篇油菜菌核
  • 2篇油菜菌核病
  • 2篇油菜菌核病菌
  • 2篇生化特性
  • 2篇葡萄
  • 2篇酶基因
  • 2篇霉病
  • 2篇菌核
  • 2篇菌核病
  • 2篇菌核病菌
  • 2篇抗药
  • 2篇抗药性
  • 2篇灰霉病
  • 2篇灰霉病菌

机构

  • 7篇扬州大学

作者

  • 7篇王艳
  • 6篇陈夕军
  • 6篇徐敬友
  • 6篇童蕴慧
  • 4篇孔维文
  • 2篇黄姗姗
  • 2篇曹敏娟
  • 1篇纪兆林
  • 1篇薛林宝

传媒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植物保护
  • 1篇中国蔬菜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棚春番茄-夏丝瓜/叶菜-秋莴笋高效栽培被引量:3
2010年
近年来,扬州市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蔬菜生产面积达3.27万hm^2,其中设施(主要为单体钢架大棚)蔬菜面积达3667hm^2,复种面积达2.67万hm^2。笔者针对扬州地区地理位置、气候和设施蔬菜生产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蔬菜新品种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并进行组装集成,形成苏中地区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模式。
王波王艳高峰陈小兵薛林宝
关键词:钢架大棚秋莴笋春番茄叶菜丝瓜生产面积
油菜菌核病菌抗腐霉利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及抗药机制初步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通过室内紫外线和药剂诱导,获得多株高抗腐霉利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突变体。与野生亲本菌株相比,抗性突变株(EC50>800μg/mL)在高糖(>40g/L蔗糖)和高盐(>5g/LNaCl)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表明对高渗透压比较敏感;菌丝相对电导率较高,显示细胞膜透性增大,胞内电解质渗出较多。试验还发现,在含药培养液中,亲本菌株菌丝内甘油大量合成和积累,增加462.45%,而抗药突变株甘油含量仅稍有增加或有所下降,说明抗腐霉利突变株对外界渗透压的调节能力较低。根据已报道组氨酸激酶(HK)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经PCR扩增和测序,获得油菜菌核病菌HK基因保守区域序列1605bp。抗、感腐霉利菌株HK基因保守区域在第45位、第81位和第625位碱基不同,但编码的氨基酸一致。因此,油菜菌核病菌对腐霉利的抗性及抗药菌株的高渗敏感性与HK基因保守区域碱基突变无关。
陈夕军曹敏娟孔维文王艳童蕴慧徐敬友
关键词:菌核病菌腐霉利
油菜菌核病菌对腐霉利的抗性诱变及抗药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6
2009年
从江苏省镇江市和扬州市采集菌核病植株的茎,从中分离获得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单菌核菌株。32个野生型菌株药剂敏感性(EC50)频率分布数据显示,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基线EC50值为0.1981±0.0220μg/mL,MIC(最小抑菌浓度)值为1.1±0.1595μg/mL。实验未发现田间抗腐霉利菌株。通过室内紫外线和药剂诱导,获得多株高抗腐霉利突变体(EC50〉1000μg/mL)。这些抗性突变株经转管培养5~20代后抗药性稳定。它们对同类药剂异菌脲和有机磷类甲基立枯磷也表现高抗,但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敏感。与野生型敏感菌株相比,抗腐霉利突变株菌丝生长较慢,对油菜茎秆和叶片的致病力均较弱。
陈夕军曹敏娟王艳童蕴慧徐敬友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菌腐霉利诱变抗药性生物学特性
灰葡萄孢抗腐霉利的分子机制研究
根据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组氨酸激酶基因BcOS-1序列设计特异引物,经PCR扩增和测序,获得腐霉利敏感菌株XY6-1S和抗性菌株XY6-1R052、XY6-1R140、XY6-1R202组氨酸激酶...
陈夕军王艳童蕴慧孔维文徐敬友
关键词:灰葡萄孢腐霉利抗药机制
文献传递
灰葡萄孢抗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综述了灰葡萄孢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抗性的产生及现状,抗性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特性以及抗药性机制,并就灰葡萄孢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抗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陈夕军王艳童蕴慧纪兆林徐敬友
关键词:灰葡萄孢抗药性
灰霉病菌抗感腐霉利菌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
经紫外线照射、亚硝基胍处理和药剂诱导,分别从灰霉病菌野生敏感菌株XY6-1S获得高抗腐霉利菌株XY6-1R052、XY6-1R140和XY6-1R202,其EC和MIC分别>100μg/mL和>1000μg/mL。在1~...
王艳陈夕军童蕴慧孔维文黄姗姗徐敬友
关键词:灰霉病菌腐霉利抗药机制
文献传递
灰霉病菌抗感腐霉利菌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经紫外线照射、亚硝基胍处理和药剂诱导,分别从灰霉病菌野生敏感菌株XY6-1S获得高抗腐霉利菌株XY6-1R052、XY6-1R140和XY6-1R202,其EC50>100μg.mL-1、MIC>1 000μg.mL-1。在1~4μg.mL-1药剂浓度下,敏感菌株菌丝呈现不同程度的形态异常,甚至细胞壁破损,而抗性菌株菌丝未有明显改变。在含20μg.L-1以上蔗糖或1.25 g.L-1以上NaCl培养基上,抗药菌株菌丝生长明显差于敏感菌株,表明前者比后者对高渗透压敏感。另外,抗药菌株菌丝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敏感菌株,显示抗药菌株细胞膜透性明显改变,因而导致电介质渗漏。在含药培养液中,敏感菌株菌丝甘油含量急剧上升,提高904.63%,而抗药菌株菌丝甘油含量仅增加20.54%~44.00%,因此对于高渗环境,敏感菌株具有较好的调节能力。
王艳陈夕军童蕴慧孔维文黄姗姗徐敬友
关键词:灰霉病菌腐霉利抗药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