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梅

作品数:61 被引量:48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20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生物学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7篇盆地
  • 9篇源岩
  • 8篇油气
  • 7篇地质
  • 7篇烃源
  • 7篇烃源岩
  • 7篇孢粉
  • 6篇页岩
  • 6篇有机质
  • 6篇塔里木盆地
  • 6篇同位素
  • 5篇巽他陆架
  • 5篇陆架
  • 5篇海相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植物
  • 4篇生烃
  • 4篇松辽盆地
  • 4篇离子

机构

  • 5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3篇北京大学
  • 7篇同济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勘探...
  • 5篇贵州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山东科技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3篇长江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贵州省地质矿...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61篇王晓梅
  • 35篇张水昌
  • 24篇王华建
  • 14篇张斌
  • 14篇苏劲
  • 12篇何坤
  • 10篇米敬奎
  • 9篇叶云涛
  • 5篇朱光有
  • 4篇孙湘君
  • 4篇吴朝东
  • 4篇胡健
  • 4篇周文喜
  • 3篇王明镇
  • 3篇蔡郁文
  • 3篇张锡麒
  • 3篇赵文智
  • 3篇汪品先
  • 2篇张宝民
  • 2篇陈建平

传媒

  • 7篇石油勘探与开...
  • 4篇地质学报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石油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2篇岩矿测试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第五届中国石...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化工管理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沉积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19
  • 6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3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中I号断裂带石油地质特征与成藏控制因素
本文对塔中I号断裂带石油地质特征与成藏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塔里木盆地海相层系目前油气勘探进展很快,特别是塔中地区奥陶统碳酸盐岩 礁滩复合体大面积富含油气的发现,初步证实了塔中地区海相层系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已成为海相碳酸盐...
王晓梅张水昌朱光有
关键词:油气勘查油气成藏石油地质
文献传递
可钻桥塞多簇射孔分段压裂完井技术在大港油田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大港油田属于复杂断块油气田,储层具有敏感性强,低渗特低渗、微裂缝发育的特征。油田主要采用的固井滑套分段压裂完井工艺,存在着分段级数有限、起裂位置不准确等缺点。可钻桥塞多簇射孔分段压裂完井工艺具有可无限级分段、裂缝起裂位置明确、一次性形成多条裂缝,进行大规模压裂改造等优点。大港油田在小5-23-1L井的成功应用该技术,有效提高了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效果。
王晓梅
关键词:分段压裂完井
如何实现油气成藏期的精确定年被引量:11
2013年
随着油气田"精细勘探"的进一步发展,油气藏的精确定年日益成为一种必要。目前可实现油气藏精确定年的方法多依靠放射性同位素体系,如钾—氩、氩—氩和铼—锇等。按照所测定样品的不同,又分为成藏矿物定年、油气包裹体定年和储层有机质定年等。但在实际勘探工作中,受地质定年理论或实验方法学的影响,单一定年技术所提供的年代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仍有所欠缺,在对地质事件的解释上也容易产生一些疑议。在如何实现油气成藏期精确定年这项命题上,不仅需要不断地提高和改进实验分析技术,还需要完善定年方法的基础地质理论,以实现对数据结果的合理解释。油气成藏年代学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方法技术上,应从各油气藏的特点出发,寻找与油气成藏直接相关的产物,采用多技术手段,获得较全面的年代学信息。
王华建张水昌王晓梅
关键词:油气成藏期同位素定年钾-氩铼-锇
中元古代增氧事件被引量:7
2022年
富含氧气是地球有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本质特征之一,也被认为是各种复杂生命诞生并不断演化的关键.长久以来,科学界一直认为,地球表层氧化是幕式的,其中两个关键时期是古元古代早期(2.45~2.10Ga)和新元古代晚期(0.80~0.54Ga)的两次大氧化事件,之间则是长达13亿年的低氧环境.但近年来,国内外多个团队基于中国华北燕辽中元古界的独立研究证实,至少在1.59~1.56、1.44~1.43和1.40~1.36Ga三个时期的大气氧含量为现今水平(PAL)的4%以上,高于国际普遍认知的<0.1~1%PAL.高的大气-海洋氧化程度在澳大利亚、西伯利亚的同期地层中也得到验证,指示两次幕式氧化事件之间的中元古代早期(1.59~1.36Ga)增氧事件可能是全球性的.中元古代增氧事件与Columbia(Nuna)超大陆裂解、富有机质页岩和铁-锰矿床沉积、真核藻类早期演化相耦合,指示地球表层系统演变和资源形成受地质和生物作用的共同驱动.
张水昌王华建王晓梅叶云涛
关键词:地球系统氧气高于庄组
松辽盆地高含CO_2气藏储层包裹体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3
2009年
对松辽盆地高含CO2气藏储层包裹体及其气体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储层中CO2包裹体不发育,包裹体中CO2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气藏中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比较大的差别,包裹体中的CO2显示有机成因,而气藏中的CO2显示无机成因;但包裹体中与气藏中的烃类气体的同位素特征却比较一致。造成包裹体上述特征的原因一是无机幔源CO2的充注速度快,包裹体来不及生长;二是在CO2充注以前,储层已经被烃类气体所饱和,在储层缺水的地质环境下不适宜包裹体的形成。最后结合地质特征认为,CO2的充注发生在烃类气体充注以后。
米敬奎张水昌王晓梅陶士振
关键词:包裹体CO2成因松辽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规模性有效烃源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6
2016年
尽管对于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天然气的来源问题一直都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所有观点均不认为马家沟组自身发育TOC〉0.5%的规模性烃源岩。通过分析该盆地中东部奥陶系近年来大量新钻井的岩心和岩屑样品,揭示了马家沟组不同岩石类型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特征,首次发现并证实马家沟组存在有机质丰度高的规模性有效烃源岩。研究结果表明:①马家沟组有效烃源岩的岩性主要为暗色薄层—厚层状含云泥岩、云质泥岩和泥云岩,其富集分布明显受沉积相的控制,马家沟组沉积期间海退期较海侵期更有利于规模性有效烃源岩的发育,层位上主要集中分布在马五上段,其次为马五中—下段、马三段和马一段;②平面上有效烃源岩围绕米脂盐洼呈双环带状分布,次级洼陷有效烃源岩呈中厚—厚层状,累计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③有效烃源岩在米脂凹陷中心和次级隆起则呈薄层状,累计厚度小、有机质丰度低;④有效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0.30%~8.45%,其生烃母质为浮游藻类和疑源类,有机质类型为腐泥型或偏腐泥混合型。结论认为:该盆地奥陶系有效烃源岩普遍处于过成熟阶段,以产干气为主,生气量大,是马家沟组天然气的主要贡献者。
涂建琪董义国张斌南红丽李成建王晓梅费轩冬周文宝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有机质丰度
烃源岩非均质性及其意义——以中国元古界下马岭组页岩为例被引量:15
2017年
以中国元古界下马岭组页岩为例,基于野外露头、镜下观察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不同尺度的烃源岩非均质性及烃类的微观赋存特征进行研究。岩石圈板块运动和古纬度位置导致烃源岩宏观旋回性和非均质性,天文轨道力控制的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烃源岩微观非均质性的最主要原因。因此,烃源岩非均质性是恒定存在的,不仅体现为有机质含量的差异,还包括碎屑物来源和孔隙度的差异。在油气资源评价,尤其是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时需要充分考虑烃源岩的非均质性。烃源岩非均质性特征为油气生成、排驱和储集提供了良好的"源储组合",为估算非常规油气经济可采储量提供了新的参考指标。因此烃源岩非均质性的定量化研究对非常规油气形成机理及资源量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王晓梅张水昌王华建苏劲何坤王宇王晓琦
关键词:页岩烃源岩非均质性元古界
以新元古代-寒武纪界限为例探讨地史时期冰室期和暖室期的交替变化
张水昌王晓梅张宝民王瑞良边立曾
塔西南坳陷周缘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类型被引量:12
2015年
塔西南坳陷及其周缘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战略接替区和新的储量增长点。伴随近年该区油气勘探活动中重要井位的突破,油气勘探显示十分明显的增长前景,成为重要的勘探和研究焦点。选取塔西南地区巴什托—亚松迪油气田、柯克亚油气田、喀什凹陷和玉北地区共32件原油和油砂进行原油族组成、原油气相色谱、色谱-质谱和碳同位素分析,厘定塔西南原油和油苗样品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对原油进行精细划分并族群,揭示原油的成因类型。研究认为:塔西南麦盖提周缘地区识别出巴什托原油族群、柯克亚原油族群、克拉托原油族群和玉北原油族群。琼002井、琼003井、群5井、群7井等属巴什托原油族群,BT4井、曲1井和琼003井位于色力布亚断裂逆冲断裂带下盘,可能受深部寒武系等烃源层烃源贡献的影响,地球化学特征与巴什托主体原油显示差异性,但仍属于巴什托族群,BT2井分子地化特征与巴什托主体原油具明显差异,其位于色力布亚断裂带上盘,可能为寒武系烃源贡献。巴什托原油与LN46井和TZ30井所采集的典型台盆区奥陶系烃源岩具可对比性,可能存在石炭系烃源岩的贡献,为混源油气藏;饱和烃气相色谱显示其为至少2期充注。柯东1井属柯克亚原油族群,油-源对比显示,柯克亚原油与侏罗系烃源岩具良好对比性。喀什凹陷原油与油砂存在差异,原油来自中下侏罗统康苏组和杨叶组烃源岩具可比性,克拉托油砂与下石炭统烃源岩可比。玉北地区的YB1井和YB1-2X井与巴什托原油族群地化特征具有可比性。丰富的油气显示与多套烃源层的复杂成因关系揭示塔西南地区油气勘探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胡健王铁冠陈建平崔景伟张斌师生宝王晓梅
关键词:油-源对比地球化学生物标志化合物塔西南坳陷
塔里木盆地喜马拉雅晚期油气藏调整与改造被引量:34
2012年
为理清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对喜马拉雅晚期构造运动背景下塔里木盆地油气藏的调整与改造进行分析。塔里木盆地油气成藏过程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十分强烈,主要发生了物理调整和化学改造两方面的次生作用:一方面由于地层的翘倾和圈闭的调整,早期形成的油气藏发生侧向长距离运移和垂向渗漏再聚集;另一方面巨厚的地层沉积加速了有机质的热演化,生成大量裂解气,天然气侵入早期油藏导致油气性质发生重大改变,重质油、轻质油、蜡质油、凝析气等各种类型的油气形成并分布在同一区域。喜马拉雅晚期油气藏的物理调整和化学改造作用导致塔里木盆地横向上大面积油气差异分布,纵向上多层系含油、但油气性质各异的复杂格局。
张水昌张斌杨海军朱光有苏劲王晓梅
关键词:生物降解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