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昌杰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柞蚕
  • 3篇柞蚕场
  • 3篇蚕场
  • 2篇生物产量
  • 2篇综合配套技术
  • 2篇柞树
  • 2篇冠层
  • 2篇冠层结构
  • 2篇光能
  • 2篇光能截获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循环
  • 1篇生产力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量研究
  • 1篇树型
  • 1篇去叶
  • 1篇物量
  • 1篇林内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辽宁省蚕业科...
  • 1篇韩国国立首尔...

作者

  • 6篇姜波
  • 6篇王昌杰
  • 6篇杨思河
  • 5篇黄刚
  • 2篇温达志
  • 2篇吴春生
  • 1篇林继惠

传媒

  • 2篇蚕业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6
  • 2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柞蚕场蒙古栎冠层结构与光合生产力研究被引量:2
1992年
柞蚕场的树冠类型和冠层结构是影响蚕场光合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测定现有三种树冠型的叶面积指数、叶量分布、光能分布等冠层结构特点,表明中干型结构优于无干型,“阶梯”树型优于中干型,表现出更合理的叶量和光能分布格局,具有最大的叶面积指数和较大的光合生产力。
杨思河文诗韵尹忠馥林继惠王昌杰姜波黄刚
关键词:柞蚕场光合生产力
柞蚕林冠层结构、林内光照分布与叶生物量研究被引量:9
1991年
柞蚕林是以养蚕为目的的萌生栎林,林冠经剪伐而形成不同的冠型结构。本文对3种冠型的叶面积系数,冠层内叶量分布及消光系数等冠层结构特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冠形的冠层结构特点明显影响林内光照环境及叶生物量。现有的3种冠型中,“阶梯”型结构有较高的叶面积系数和较合理的叶量分布,因而具有较高的叶生物量。“中干”型叶生物量与无干型虽无明显差异,但“中干”型消光系数较低,林内空间较大,林内光照环境比“无干”型结构优越。
文诗韵杨思河尹忠馥王昌杰姜波黄刚
关键词:冠层结构光照
去叶对尖柞生长效应初探被引量:3
1993年
尖柞是放养柞蚕的主要树种之一。本试验试图通过人工去叶模拟试验来探讨不同去叶强度对尖柞生长的相对影响,为蚕业生产上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树种和去叶强度 试验在辽宁省蚕科所试验场内进行。为8年生尖柞,株行距1×1平方米,在第3年齐地面剪伐过一次。试验共设重度(去叶100%,D4)、较重度(去叶75%,D3)、中度(去叶50%,D2)、轻度(去叶25%,D1)和对照(不去叶,D0)五个处理,各重复4次;样树大小接近,共20株。
温达志杨思河尹忠馥姜波王昌杰黄刚
关键词:柞树去叶
受干扰的生态系统Ⅰ.柞蚕林的养分循环被引量:12
1993年
本文通过田间实验与测试揭示了柞蚕林养分循环状态和干扰因素对养分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部储存的养分占总积累的比重较大。同时叶部养分向树体转移能力较强。柞蚕林二级生产力是以收获蚕茧为主要形式,其养分输出水平对系统的养分平衡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对树体养分内循环方面。林木养分储量的下降是造成生产力衰退的重要原因。对养分循环格局的认识有助于对该系统干扰强度进行调控,以增强柞蚕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杨思河文诗韵李敦求温达志姜波王昌杰
关键词:养分循环
柞蚕场复层冠型异步轮伐技术
本发明涉及柞蚕场集约化经营的综合配套技术,具体地说是作树剪伐的工艺。它是在无干柞墩内北部边缘留1-2株作为乔木状的中干树型,将干高1.2-1.5米处剪枝、放拐,每隔5-7年轮伐一次。优点是扩大了叶片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
杨思河姜波王昌杰吴春生文诗韵黄刚
文献传递
用于柞蚕场的伐木方法
本发明涉及柞蚕场集约化经营的综合配套技术,具体地说是柞树剪伐的工艺。它是在无干柞墩内北部边缘留1-2株作为乔木状的中干树型,将干高1.2-1.5米处修剪,每隔5-7年轮伐一次。优点是扩大了叶片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空间,...
杨思河姜波王昌杰吴春生文诗韵黄刚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