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成文

作品数:40 被引量:654H指数:11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13篇生物学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腕足
  • 12篇晚古生代
  • 12篇腕足动物
  • 12篇古生代
  • 7篇地块
  • 6篇石炭
  • 5篇地层
  • 5篇动物群
  • 5篇油井水泥
  • 5篇水泥
  • 4篇油气
  • 4篇生物地理
  • 4篇石炭世
  • 4篇晚石炭世
  • 4篇古生物
  • 4篇古生物地理
  • 3篇腕足动物群
  • 3篇构造古地理
  • 3篇古地理
  • 2篇地质

机构

  • 28篇吉林大学
  • 6篇长春地质学院
  • 6篇教育部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石化
  • 2篇中海油研究总...
  • 1篇贵州大学
  • 1篇贵州科学院
  • 1篇阿尔伯塔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吉林省核工业...
  • 1篇中国石化中原...
  • 1篇成都欧美克石...

作者

  • 40篇王成文
  • 7篇张兴洲
  • 7篇孙跃武
  • 7篇马志红
  • 7篇刘永江
  • 7篇李宁
  • 6篇王成文
  • 6篇迟效国
  • 5篇金巍
  • 4篇周建波
  • 4篇刘立
  • 3篇韩国卿
  • 3篇赵国伟
  • 3篇温泉波
  • 2篇王天武
  • 2篇马小琴
  • 2篇张梅生
  • 2篇胡大千
  • 2篇张松梅
  • 2篇许文良

传媒

  • 5篇长春地质学院...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世界地质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吉林地质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油田化学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辽宁地质
  • 1篇长春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2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区域构造演化被引量:213
2010年
东北地区主要由东部佳木斯地块、中部兴安—松嫩地块和西部额尔古纳地块构成,各地块之间主要构造带拼合时代的研究表明,晚古生代之前各地块之间已经完成拼合,形成了统一的佳—蒙地块。晚古生代开始东北地区进入统一的盖层演化阶段,在佳—蒙地块南缘发育了晚古生代具有大陆边缘沉积特征的盖层建造。晚古生代早期佳—蒙地块南缘为活动陆缘,在~320Ma向北的俯冲过程中古亚洲洋板块发生断离,形成火山弧,同时导致其北侧"贺根山"弧后洋的拉开,持续的向北俯冲导致弧-陆碰撞,并于~280Ma贺根山洋已经完全闭合。佳—蒙地块南缘开始由活动陆缘向被动陆缘环境转化,最后在晚二叠世末期古亚洲洋完全闭合转入内陆环境。
刘永江张兴洲金巍迟效国王成文马志红韩国卿温泉波赵英利王文弟赵喜峰
关键词:晚古生代古亚洲洋
层序的成因及层序地层格架被引量:14
2001年
层序的成因是沉积基准面变化所引起的 ,沉积基准面是全球性海平面变化、构造升降、沉积物供应和气候四个因素耦合作用导致的。通过对同位素测年、生物地层对比、层序成因、层序地层对比及层序界面性质五个方面的讨论 ,指出层序地层格架不是一个等时地层格架 ,不能作为全球对比的标准 ,它所体现的主要是沉积作用和沉积地层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
刘鹏举王成文孙跃武
关键词:层序地层格架海平面变化气候沉积物
东北及邻区晚古生代地层接触关系与佳-蒙地块的形成和演化被引量:6
2017年
东北及邻区晚古生界及其相关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含有丰富的大地构造信息,本文系统梳理了这些资料,用以阐述佳-蒙地块的形成与演化。佳-蒙地块南缘的西别河组、北缘的卧都河组及东缘的黑台组等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地层底部均发育不整合(或非整合),揭示了东北地区曾经历了一次十分重要的大地构造运动,标志着佳-蒙地块的形成。区内泥盆纪—石炭纪和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之间多为整合接触,说明这一时期佳-蒙地块处于稳定沉降接受沉积阶段。佳-蒙地块南缘晚二叠世林西组底部的平行不整合界面及其上部的磨拉石建造,以及中—晚二叠世地层序列由海相向陆相的转化,表明林西组处于前陆盆地的沉积环境,标志着佳-蒙地块与华北板块发生碰撞拼合。佳-蒙地块南缘早三叠世卢家屯组底部的不整合及卢家屯组下部砾岩所具有的磨拉石建造特征,说明碰撞造山作用仍在持续进行,属于递进造山作用。晚三叠世大酱缸组底部的不整合,说明造山作用已经完成,佳-蒙地块独立发展的历程结束。
李宁王成文
关键词:晚古生代不整合
辽宁省大石桥地区变泥质岩石中矽线石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1995年
辽宁大石桥地区江河岩群变泥质岩石中含有大量的疙瘩状矽线石集合体,主要产于华子峪岩组、汤家沟岩组和江还山岂组中。研究表明,它们的产生和分布既有层控性,又与所处的构造位置有关。本区的矽钱石是在溶液的参与下交代早期变质矿物石榴石、蓝晶石、红柱石和十字石等矿物而形成的,并非是石英+白云母反应的产物。因此,本区的矽线石集合体不能作为高角闪岩相的标志矿物。
王天武刘永江王成文王朝顺
关键词:矽线石泥质岩地质意义变质岩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属于大陆边缘沉积的确定被引量:7
2010年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围绕佳—蒙地块呈环带状分布。岩屑长石砂岩等非稳定型沉积发育,岩性横向变化较大,岩相不稳定,火山岩发育等说明其属于活动型沉积。从佳—蒙地块的核心到边缘缝合带可见有古陆—类陆表海—陆棚海—深海的较为明显岩相带变化。从环带状分布、活动型沉积和构造岩相带有规律分布等方面确定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属于佳—蒙地块的大陆边缘沉积。
李宁王成文孙跃武马小琴刘慧
用于深水/超深水低温固井的纳米水化硅酸钙/明胶接枝磺化醛酮晶种早强剂
2024年
针对深水/超深水低温固井作业面临着水泥浆强度发展缓慢、候凝时间长的难题,纳米水化硅酸钙(CSH)晶种可通过晶核作用有效促进水泥水化速率。然而,CSH易团聚,造成粒径不均匀,且制备过程中用到的分散剂又会延迟水泥水化,无法满足深水/超深水低温固井作业要求。为此,以明胶、甲醛、丙酮等为原料制备明胶接枝磺化醛酮缩聚物(SG);以SG为高分子有机分散底液,采用溶液法制备纳米水化硅酸钙/明胶接枝磺化醛酮晶种(SG-CSH)。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透射电镜、等温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了SG-CSH的微观结构、水化放热规律、水化产物和低温早强性能。结果表明,SG具有优异的插层分散能力,与CSH形成的晶种具有低钙硅比(1.0)、粒径分布(3~100 nm)窄和分散性好的特性,体系在长久保存下稳定无沉淀;加入SG-CSH后在水化反应早期生成更多的氢氧化钙和钙钒石,加快水泥水化速率。水泥浆稠化实验和抗压强度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实验相比,加入SG-CSH后水泥浆的稠化时间明显缩短,30℃下的稠化时间从210 min缩短至125 min;加入4%SG-CSH的水泥浆在10、15、30℃下候凝1 d后的抗压强度分别提升1.9、1.3、5.0 MPa,表现出优良的低温早强性能。
张钦岳陈顺理陈泽华岳家平冷雪霜王成文
关键词:硅酸钙油井水泥早强剂
几种凉水型腕足动物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04年
腕足动物的分布主要受温度—纬度控制,凉水型分子的地理分布、迁移与古气候的变化关系十分密切,向赤道方向的进退则代表了古气候的冷暖变化。通过兴蒙造山带中二叠世哲斯几个凉水型腕足动物属的地理分布特征分析,Yakovlevia具两极分布的特征,为典型凉水分子。
张松梅王成文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
东北地区及其邻区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端,区域构造上地处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地质构造十分复杂,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热演化。前中生代时期受古亚洲洋构造体系控制,经历了诸多微板块的拼接、与华北板块碰撞拼接和古亚...
刘永江吴琳娜金巍马志红张兴洲王成文迟效国许文良温泉波韩国卿
关键词:晚古生代中生代地质特征
兴蒙造山带中二叠世哲斯期腕足动物古生物地理归属被引量:7
2004年
两极分布的凉水型分子是古地理一级区划的重要标志之一。根据兴蒙遣山带中二叠世哲斯期的10个腕足动物属(族)的地理分布的特征分析,Yakovlevia等腕足动物的地理分布具有两极分布的特点。是典型的凉水型的腕足动物,并具有亲北极生物的特征,其古生物地理区划应该属于北方大区。
张松梅王成文
关键词:腕足动物古生物地理
尚家地区葡萄花油层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被引量:21
2009年
为了研究尚家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利用油源对比首先确定出葡萄花油层油主要来自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其具有较强的供烃能力;然后利用油分布与源岩空间位置关系、油运移动力和通道特征,确定出该区葡萄花油层油成藏模式为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超压作用下通过T2源断裂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再在浮力作用下通过被断裂沟通砂体侧向运移至尚家地区,最后在浮力作用下通过T2—T11断裂向葡萄花油层中运移,在断块、断层遮挡和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油成藏主要受扶杨油层油分布区、T2—T11断裂分布和圈闭发育的控制,即扶杨油层油分布区控制着油聚集分布的区域,T2—T11断裂分布控制着油聚集的具体部位,圈闭发育为油聚集成藏提供了场所。
王文明王成文
关键词:葡萄花油层成藏模式主控因素扶杨油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