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平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蛟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莱姆
  • 2篇莱姆病
  • 1篇地理分布
  • 1篇疫苗制备
  • 1篇游走性
  • 1篇游走性红斑
  • 1篇染病
  • 1篇螺旋体
  • 1篇扩增
  • 1篇扩增子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分型
  • 1篇基因鉴定
  • 1篇红斑
  • 1篇RFLP
  • 1篇病原学
  • 1篇病原学研究
  • 1篇伯氏疏螺旋体
  • 1篇传染
  • 1篇传染病

机构

  • 3篇吉林省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蛟河市疾病预...
  • 1篇长春市宽城区...
  • 1篇通化市疾病预...
  • 1篇黄泥河林业局
  • 1篇长春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万康林
  • 3篇王平
  • 3篇王春生
  • 2篇辛生
  • 2篇杨修军
  • 2篇葛延辉
  • 1篇李梅
  • 1篇刘宏涛
  • 1篇李玉清
  • 1篇郝琴
  • 1篇耿镇
  • 1篇黎伟明
  • 1篇杜跃军
  • 1篇赵日国
  • 1篇安笑秋
  • 1篇宋緖华
  • 1篇张诚
  • 1篇王泽坤
  • 1篇许长喜
  • 1篇王峰

传媒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延边、吉林地区莱姆病分布调查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该地区莱姆病传播媒介蜱地理分布及其病原菌携带情况与人群、动物莱姆病感染率。方法应用BSK、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DFA)进行病原体培养、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人群、动物IgG抗体检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IFA)对分离到的伯氏疏螺旋体菌株进行鉴定。应用rrf(23s)间隔区扩增的限制型内切酶,对培养出的流行菌株进行致病性基因分型。结果媒介蜱带菌率为39.22%(551/1405)、人群平均感染率为6.99%(70/1002)、四种动物感染率为27.15%(177/652)。基因分型至少存在2种基因型B.garinii和B.afzelii。结论延边、吉林地区存在莱姆病疫原地,人群、动物感染率较高。
王春生万康林杨修军张国芳刘福才施德文董成王平
关键词:基因分型
莱姆病地理分布与病原学研究
杜占森万康林王春生杨修军郝琴候学霞王峰耿镇陈得贵王艳华张国芳夏其斌施得文刘宏涛张诚杨红柳跃远王泽坤米金学杜跃军辛生赵日国李梅马长斗刘福财许长喜李玉清郭建华王平安笑秋董诚葛延辉黎伟明张艳丽
(1)任务来源: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课题(2003BA08-04)  (2)应用领域:本课题涉及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微生物学)、临床医学(试验诊断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免疫学等领域。  2. 技术原理   莱姆病是一...
关键词:
关键词:莱姆病病原学研究地理分布传染病
应用rrf(5s)-(23s)间隔区扩增子的RFLP对伯氏疏螺旋体的基因鉴定被引量:6
2005年
作者对吉林省9个地区,分离的12株伯氏疏螺旋体菌株,利用rrf(5s) -rrl(23s)间隔区扩增(RFLP)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应用特异性单抗对菌株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 12株菌株PCR检测都为B. garinii基因型,菌株鉴定同国内分离株M7相同。(B. garinii基因型常从脑脊液分离出来,损伤神经系统,引起皮肤游走性红斑。该基因型菌株是北方疫苗研制的最佳选择。)该结果为吉林省莱姆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免疫诊断及疫苗制备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技术性参考依据。
王春生隋达伟宁涛万康林益明珠辛生王哲坤张国芳陈得贵葛延辉王平
关键词:伯氏疏螺旋体基因鉴定RFLP扩增子游走性红斑疫苗制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