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平

作品数:76 被引量:23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专利
  • 1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建筑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9篇污染
  • 28篇污染土
  • 10篇固化体
  • 9篇污染土壤
  • 9篇垃圾
  • 8篇浸出
  • 7篇土工
  • 7篇脱附
  • 7篇热脱附
  • 7篇重金
  • 7篇重金属
  • 7篇尾气
  • 7篇尾气处理
  • 7篇污染物
  • 7篇矿渣
  • 6篇修复系统
  • 6篇岩土
  • 6篇岩土工程
  • 6篇生物碳
  • 6篇土壤修复

机构

  • 76篇中国科学院武...
  • 5篇江苏中宜生态...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中冶南方都市...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中交第二公路...

作者

  • 76篇王平
  • 57篇李江山
  • 55篇薛强
  • 21篇张亭亭
  • 20篇刘磊
  • 15篇李振泽
  • 14篇赵颖
  • 11篇陈亿军
  • 9篇黄发兴
  • 8篇万勇
  • 7篇朱维申
  • 4篇张先伟
  • 4篇陈益人
  • 3篇黄茜
  • 2篇李先旺
  • 2篇雷学文
  • 2篇曾刚
  • 2篇蔡光华
  • 2篇魏明俐
  • 2篇梁冰

传媒

  • 7篇岩土力学
  • 3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水电站设计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水利与建筑工...
  • 1篇第五届全国青...
  • 1篇第二次全国岩...
  • 1篇中国煤炭学会...
  • 1篇中国岩石力学...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14篇2016
  • 11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04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89
  • 1篇1986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方法。该方法将生活垃圾破碎并过5mm筛,调节过筛后生活垃圾颗粒物含水率在20%-25%范围内,pH值在7-9范围内,向生活垃圾颗粒物中添加由白腐菌或芽胞杆菌或葡萄球菌或成团泛菌的一种或几种...
李江山薛强王平刘磊李振泽
文献传递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固化剂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固化剂及其使用方法,固化剂为胶凝材料、生物碳、植物纤维和稳定剂的组合,固化剂中各物质的质量按照重金属污染土干重的百分含量添加,胶凝材料10-15%,生物碳5%,植物纤维10%,稳定剂1%。添加...
薛强王平李江山李振泽陈亿军
文献传递
一种铬污染土修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铬污染土修复方法,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铬污染土中六价铬的溶出、土水分离、三价铬污染土处理、六价铬污水处理、滤渣处理,通过KH<Sub>2</Sub>PO<Sub>4</Sub>溶液提高铬污染土...
薛强李江山王平陈益人赵颖
文献传递
一种垃圾填埋场用竖井分布及运行优化设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场用竖井分布及运行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竖井所在库区的基本参数;测定库区垃圾堆体的渗透率及产气速率;运用第一优化设计法计算出不同抽气强度、打孔段长度及渗透率对应的单个竖井的流量值;根据流...
刘磊薛强曾刚王平陈亿军马骏
文献传递
一种污染泥土修复后评价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染泥土修复后评价系统,本系统设置六个独立反应釜,并将温度传感器、电导率电极、pH电极及氧化还原电位电极设置于反应釜内凹槽中,实现了反应釜内部精确控温,还可同时进行多试样、多参数的试验分析与动态监测,...
薛强王平李江山
文献传递
一种高含水率软土场地高效固化方法
本发明属于环境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含水率软土场地高效固化方法,包括:原位化学固化步骤和预压排水步骤;原位化学固化步骤包括:场地调查,测定软土场地的物化指标,包括:深度、面积、含水率、有机质含量、液塑限以及含盐量...
陈亿军何星星薛强陈新张少华王平万勇
文献传递
粒径和pH值对铬污染土稳定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制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采用硫酸亚铁(Fe SO_4)对铬污染土进行稳定化处理。基于浸出试验、碱性消解和改进BCR形态提取试验,研究了p H和粒径对铬污染土稳定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粒径和p H对铬污染土稳定性能有较大影响,随着粒径的降低,Cr(Ⅵ)、总Cr的浸出浓度和Cr(Ⅵ)含量均降低,粒径的降低可促使铬从弱酸态(F1态,活性态)向可还原态(F2态,较稳定态)转化。Cr(Ⅵ)浸出浓度和Cr(Ⅵ)含量均随着p H降低而降低,而总Cr的浸出浓度呈相反的变化规律。p H对铬形态分布存在临界值,当p H高于临界值时,随着p H的降低,稳定土中F1、F3态铬含量显著降低,F2态铬含量明显增加;当p H低于临界值时,p H的降低稳定土中F1态铬含量明显增加,F2、F3态铬含量显著降低。铬赋存形态的变化是铬污染稳定性能变化的本质原因。
张亭亭何星星王平王平李江山
关键词:稳定化浸出特性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多级热脱附修复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多级热脱附修复系统,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该系统由第一级热脱附装置、第二级热脱附装置、尾气处理装置、二燃室和坠落式输送带组成。采用热脱附产生的高温尾气对土壤进行预热和初步的脱附,两级或更多级...
薛强赵颖李江山王平黄发兴
文献传递
FeSO4对铬污染土的稳定特性及风险评价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采用硫酸亚铁(FeSO4)对铬污染土进行稳定化处理。选用浸出试验、Cr(Ⅵ)残留值试验和形态提取试验,研究了粒径和有机质对铬污染土稳定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粒径和有机质对铬污染土稳定特性有较大影响。粒径的减小可显著降低稳定土中Cr(Ⅵ)和总Cr的浸出浓度及稳定土中Cr(Ⅵ)的含量;当污染土粒径小于2 mm时,Fe(Ⅱ)/Cr(Ⅵ)摩尔比为3,稳定土中Cr(Ⅵ)和总Cr的浸出浓度分别为4.68、8.9mg/L,均低于我国《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T5085.3-2007)的限值。有机质添加量的增加可明显降低稳定土中Cr(Ⅵ)和总Cr的浸出浓度及Cr(Ⅵ)的含量。当Fe(Ⅱ)/Cr(Ⅵ)摩尔比为3时,有机质的添加量为5%,稳定土中Cr(Ⅵ)的含量为28.3 mg/kg,低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中工业和商业用地限值(30 mg/kg);当有机质的添加量为10%时,稳定土中Cr(Ⅵ)的含量为4.8 mg/kg,低于居住用地限值(5 mg/kg)。形态提取试验结果表明:粒径的减小可降低弱酸提取态的铬含量,增加可还原态的铬含量,而对可氧化态和残渣态的铬含量影响不大;有机质可促使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的铬转化为可氧化态的铬,而残渣态的铬变化不大。稳定土中铬从活性态向较稳定态转化,是铬稳定土稳定特性和环境风险变化的根本原因。
张亭亭李江山李江山王平
关键词:稳定化浸出特性
污染土壤修复过程模拟试验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染土壤修复过程模拟试验系统,属于环境岩土工程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污染土壤修复过程模拟试验系统,通过系统的优化设置,可开展曝气、蒸汽抽提、热脱附、化学淋洗等多种修复技术的试验模拟,也可于模拟流体在多孔介质...
赵颖薛强黄发兴李江山王平刘磊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