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血管
  • 5篇栓塞
  • 5篇细胞
  • 5篇介入
  • 5篇肝癌
  • 3篇低强度超声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造影
  • 3篇疗效
  • 3篇介入性
  • 3篇静脉
  • 3篇化疗
  • 3篇放射学
  • 3篇超声
  • 2篇动脉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栓塞术
  • 2篇体层摄影

机构

  • 24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作者

  • 24篇王平
  • 13篇颜志平
  • 13篇王建华
  • 6篇刘光华
  • 6篇刘邦忠
  • 5篇刘清欣
  • 4篇石明芳
  • 3篇王永刚
  • 3篇陈颐
  • 3篇薛军
  • 3篇陆志辉
  • 2篇程洁敏
  • 2篇钱晟
  • 2篇刘嵘
  • 2篇陈建新
  • 2篇周大勇
  • 2篇罗剑钧
  • 2篇胡美玉
  • 2篇杨积慧
  • 2篇李文涛

传媒

  • 5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结核CT特点的探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肺结核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结核的CT表现。结果肺结核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好发于单侧或两侧的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原发型肺结核,表现为"哑铃征";继发性肺结核,可表现为渗出、增殖、纤维化、钙化、干酪样坏死、空洞、结核球等相应影像改变;结核病灶有通过支气管、血液、淋巴管播散的特点,累及胸膜后引起胸腔积液。结论肺结核的CT表现复杂,但仍有一定特征,结合其他临床资料,CT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王平
关键词:肺结核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离培养和经门静脉途径移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细胞 (marrowstromalcell,MSC)经门静脉移植后在同种异体大鼠体内的转归 ,为MSC体内诱导转化及功能发挥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连续传代培养的方法纯化MSC ,DAPI标记后经门静脉移植入受体 ,移植细胞数量为 10 5个 /只 ,2 0只受体大鼠分为 4组 ,各组分别于移植后 2h、1周、2周、3周、4周处死 ,观察受体肝脏及肺脏内DAPI标记的移植细胞的分布和存活情况。结果 体外培养的MSC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 ,2 0只受体大鼠 4只死亡 ,其余均存活至处死前 ,MSC经门静脉植入异体大鼠后 2h、1周、2周、3周、4周受体肝脏内均可见DAPI标记的移植细胞存活 ,而各期受体肺内未见DAPI标记的移植细胞存活。结论 经门静脉注入MSC后 ,细胞主要分布于受体肝脏 ,在肝脏内分布呈现由门静脉小分支逐渐向肝实质内移行的过程 ,并与肝细胞紧密结合呈索状排列。
王平王建华颜志平胡美玉王艳红李文涛林根来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肝硬化介入性放射学
ContourSe微球联合碘油栓塞治疗大肝癌的初步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ContourSe微球联合碘油动脉栓塞治疗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大肝癌,其中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碘油廓清快的病例13例,初次治疗6例。常规动脉造影后行化疗栓塞。根据所用栓塞剂的不同分为2组,即(1)常规栓塞组(10例):在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后,注入超液化碘油和表柔比星制成的乳剂,然后用明胶海绵条栓塞供血动脉;(2)微球碘油栓塞组(9例):微球作为辅助栓塞剂,超选择插管灌注化疗后,注入超液化碘油与ContourSe微球及表柔比星混合制成的混悬剂,供血动脉近端用明胶海绵栓塞。CT随访肿瘤大小变化,肿瘤坏死程度,碘油沉积情况;对比不同栓塞方法对肝功能的影响;栓塞前后AFP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常规栓塞组术后肿瘤缩小3例,无变化5例,增大2例;微球碘油栓塞组术后肿瘤缩小6例,无变化1例,增大2例,其中2例部分坏死,3例近完全坏死。微球碘油栓塞治疗与常规栓塞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别;微球碘油栓塞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肝功能无显著差别;微球碘油栓塞组术后AFP下降5例,发生肝脓肿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ContourSe微球作为辅助栓塞剂对大肝癌进行化疗栓塞安全可行,近期效果良好,尤其适用于大肝癌的首次介入治疗。
杨积慧颜志平王建华罗剑钧陈颐王平刘清欣吴安乐李说王永刚
关键词:肝癌化疗栓塞微球碘油
胸部外伤的影像学诊断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的X线、CT等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010年50例胸部外伤的临床资料、X线、CT表现。结果肋骨骨折、气胸、胸腔积液(血)、皮下气肿、纵隔气肿、肺挫伤、创伤性肺囊肿及肺血肿、被动性肺不张、心包积血是胸部外伤常见的影像学表现,CT比常规X线DR摄片更具优越性。结论胸部外伤多为复合性损伤,X线DR摄片简单方便,但容易遗漏病变。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扫描比常规X线有显著优势,可弥补常规X线的不足,避免漏诊,为临床及时处理提供更多的信息及可靠的诊断依据。
王平
关键词:胸部外伤多层螺旋CT
肝癌射频治疗后的血管造影表现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了解肝癌射频治疗后的DSA征象 ,为评价肝癌射频治疗的疗效和选择理想的术后影像学随访手段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 8例 ,原发性肝癌 7例 ,转移性肝癌 1例 ;6例为单发病灶 ,2例各为 2个病灶 (1例为原发 ,1例为转移 ) ;肿瘤直径 3~ 7.5cm(平均 4 .3cm)。肝总动脉及可疑区域供血动脉超选择性造影。结果 DSA表现 :射频治疗的肿瘤区多为圆形或类圆形无染色的低密度区 ;边缘区可见以下几种征象 :(1)局部染色 ;(2 )肝动脉门静脉瘘 ;(3)边缘区出血 ;(4 )边缘复发 ;(5 )无异常造影征象。肝内异位复发灶造影表现同其原发肿瘤常见造影表现。本组 7例造影发现原位边缘复发和 /或肝内异位复发灶。结论 发现和鉴别射频治疗区域的边缘征象是判断局部复发的关键。 (1)肉芽组织染色为治疗区边缘常见征象 ,多见于治疗后 1个月内。 (2 )局部肝动脉门静脉瘘是射频治疗的并发症 ,常因局部肝动脉灌注不足和门静脉异常灌注 ,掩盖局部复发征象。 (3)边缘出血与局部复发的鉴别要点在于 :前者为片状染色 ,时相更早 ,门静脉显影后仍有对比剂存留 ;边缘复发多为结节状 ,分布不均 ,突出于治疗轮廓以外。 (4 )射频治疗 3个月后 ,原肿瘤病灶边缘应无异常血管征象 ,若有染色应考虑复发。DSA在检出
李文涛王建华颜志平程洁敏刘清欣刘嵘张大江王平
关键词:肝癌射频治疗血管造影疗效观察
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残癌和癌旁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及其磷酸化状态的表达水平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残癌及癌旁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水平及其磷酸化状态水平的差别和意义。方法取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行二期手术切除的肝癌及其周围组织标本43例份(TACE加手术组)和未经任何治疗直接手术切除的肝癌及周围组织标本20例份(单纯手术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残癌及癌旁组织VEGFR-2、磷酸化VEGFR-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CD31标记)];采用方差分析及Χ^2检验比较2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TACE加手术组残癌组织磷酸化VEGFR-2和HIF-1α的吸光度值(A值)分别为(0.034±0.016)、(0.047±0.021),单纯手术组分别为(0.024±0.009)、(0.035±0.016),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5、4.77,P值均〈0.05);TACE加手术组癌旁组织VEGFR-2、磷酸化VEGFR-2和HIF-1α的A值分别为(0.040±0.017)、(0.031±0.011)和(0.037±0.015),单纯手术组分别为(0.030±0.015)、(0.020±0.008)和(0.024±0.014),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60、13.72、11.65,P值均〈0.05);TACE加手术组和单纯手术组的癌旁组织MVD分别为(58.3±15.2)、(44.4±10.5)个/高倍视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4,P〈0.05)。结论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缺氧程度加重,VEGFR-2表达增加且功能增强。
周大勇王建华刘嵘钱晟王平颜志平
关键词:化学栓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低强度超声诱导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低强度超声(LIPUS)对肝肿瘤细胞系SMMC-7721细胞凋亡的体外生物学效应,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SMMC-7721细胞根据有无超声干预或超声作用强度分为空白对照组、0.5W/cm^2超声干预组、1.3W/cm^2超声干预组和2.0W/cm^2超声干预组。空白对照组切断电源给予假超声干预,0.5W/cm^2超声干预组、1.3W/cm^2超声干预组和2.0W/cm^2超声干预组则根据对应的强度进行超声干预。4组细胞超声干预后孵育6h,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坏死情况及细胞周期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微结构变化,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检测DNA是否发生片段化,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经LIPUS处理后6h,0.5W/cm^2超声干预组、1.3W/cm^2超声干预组和2.0W/cm^2超声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66%、8.99%、32.41%;且各组G2期(DNA合成后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G1期(DNA合成前期)细胞显著减少,分别与空白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5W/cm^2超声干预组、1.3W/cm^2超声干预组和2.0W/cm^2超声干预组Hoechst-染色和透射电镜下均可见明显细胞凋亡,且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DNAladder,并于6h、9h时出现明显片段化。1.3W/cm^2超声干预组和2.0W/cm^2超声干预组Caspase-3的表达明显增高,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超声可通过多种效应抑制肝肿瘤细胞SMMC-7721增殖,诱导其凋亡,且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强度依赖性;促凋亡作用的机制可能与经线粒体通路特别是Caspase-3蛋白的活化有关。
石明芳刘邦忠杨名珍薛军刘光华王平李蕴
关键词:低强度超声抗癌效应细胞凋亡
多层螺旋CTA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下肢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即下肢MSCTA(CT angiography)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70例下肢CTA的图像资料,包括断面图像及重建、重组图像,观察下肢动脉及其分支。结果: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76处,其中股动脉狭窄及闭塞20处,髂动脉狭窄及闭塞15处;主干动脉段钙化斑块136处,其中以髂动脉、腹主动脉及股动脉为主;有明显软斑块48处,下肢各段主干动脉分布相对均匀,血栓形成8例,有明显的侧枝7例,动脉瘤2例,支架介入术后2例,1例有再狭窄,5例下肢CTA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下肢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有明显价值,因其安全、无创,可以替代DSA,有望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王平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下肢动脉
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经门静脉移植MRI活体示踪的研究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观察1.5T场强MRI联合动物专用线圈是否可以活体示踪经门静脉移植的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为介入性门静脉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依据。方法供体大鼠5只,梯度密度离心分离BMSCs,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和脂质体转染BMSCs,体外经普鲁士蓝染色和HE染色确定细胞标记率。受体大鼠15只,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的骨髓基质细胞经门静脉移植入正常大鼠肝脏后2h、3d、7d及2周组。1.5T场强MRI联合动物专用线圈行T1W、T2W和T2序列扫描,观察肝脏信号改变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并且与组织切片对照。结果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和脂质体转染BMSCs,细胞标记率>95%。经门静脉移植入正常大鼠肝脏后,T2序列扫描显示经标记的BMSCs在肝内显示弥漫性的结节性低信号影,移植后2h到2周均可见到细胞在受体肝脏内存在,组织学切片显示信号缺失部位与铁颗粒标记细胞相一致。结论纳米级超顺磁性铁氧体颗粒标记的大鼠BMSCs经门静脉移植后可以通过1.5T场强行MRI活体示踪,为临床干细胞移植的应用提供可行的示踪方法。
王平王建华颜志平胡美玉徐鹏举周梅玲严福华FAN Sheung-tatLUK John-m
关键词:细胞移植门静脉
高压交变电场治疗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高压交变电场治疗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共选取sD大鼠48只,将其制成胫骨近侧皮质骨缺损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制模成功的41只大鼠分为实验组(21只)与对照组(20只)。实验组每日接受高压交变电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假刺激。于制模后第7、14、21、28天时各组分别取5只大鼠(实验组于制模后第14天时取6只)采血并检测血清骨钙素(OC)及骨性碱性磷酸酶(BAP)含量,随后处死大鼠并提取手术侧整根胫骨检测骨折处骨痂骨密度值(BMD);同时截取含骨折部位的1cm胫骨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大鼠在制模后第14、28天时骨折部位B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学检测显示制模后第14、21、28天时实验组大鼠血清O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制模后第14、28天时实验组BAP含量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E染色显示,在骨折愈合早期阶段(如制模后7-14d),实验组骨折部位血肿机化、吸收均早于对照组,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提早出现而且数量较多;在骨折愈合晚期(如制模后21-28d)阶段,实验组骨小梁融合及矿化均早于对照组。结论高压交变电场治疗能促进骨折部位血肿机化、吸收,促进骨祖细胞增殖与分化,加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增殖并合成细胞外基质,从而加速骨折愈合,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促进骨折部位OC及BAP表达有关。
刘光华刘邦忠王平薛军陆志辉陈建新宋旭孙慧
关键词:骨折骨钙素骨密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