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学勤

作品数:74 被引量:483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反流
  • 16篇便秘
  • 15篇食管
  • 12篇动力学
  • 12篇综合征
  • 12篇肠易激
  • 11篇十二指肠
  • 10篇动力学研究
  • 10篇易激综合征
  • 10篇肠易激综合征
  • 9篇直肠
  • 9篇胃肠
  • 8篇十二指肠胃反...
  • 8篇胃食管
  • 8篇肛门
  • 8篇肠胃反流
  • 7篇食管反流
  • 7篇胃食管反流
  • 7篇肛门直肠
  • 6篇便秘型

机构

  • 57篇西安交通大学...
  • 18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山东省千佛山...
  • 3篇包头医学院第...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二人...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西安医学院附...
  • 1篇长庆油田钻井...

作者

  • 73篇王学勤
  • 58篇朱有玲
  • 49篇罗金燕
  • 36篇龚均
  • 16篇董蕾
  • 14篇戴菲
  • 8篇牛春燕
  • 7篇戴菲
  • 6篇齐惠滨
  • 6篇刘欣
  • 5篇孟欣颖
  • 5篇张慧
  • 5篇张茹
  • 4篇张军
  • 4篇王深皓
  • 4篇李路
  • 4篇张军
  • 3篇张宽学
  • 3篇王文奇
  • 3篇王进海

传媒

  • 9篇胃肠病学
  • 7篇基础医学与临...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西安医科大学...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中华医学会2...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国际消化病杂...
  • 2篇首届全国便秘...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护理研究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10篇2004
  • 10篇2003
  • 6篇2002
  • 14篇2001
  • 2篇2000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十二指肠胃反流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十二指肠胃反流(DGR)的关系。方法对20例健康对照者和22例FD患者进行胃内pH和Bilitec 2000同步监测,并对FD患者DGR症状进行评分,研究DGR症状与胃内pH≥4及胆红素吸光值(Abs)≥0.14总时间百分比的关系。结果FD组餐后期pH≥4时间(%)和Abs≥0.14时间(%)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45.78±22.54和23.69±17.26,45.12±25.31和23.97±18.54,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夜间胃内pH≥4和Abs≥0.14出现例数(%)、总持续时间(min)、反流次数、反流>5 min次数及最长反流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上腹痛症状评分(SS)与胃内pH≥4总时间%存在相关关系,r=0.678,P<0.01;呕吐胆汁SS与胃内Abs≥0.14总时间%存在相关关系,r=0.495,P<0.05。结论DGR在FD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戴菲龚均罗金燕朱有玲王学勤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十二指肠胃反流胃内PH胆汁
Barrett氏食管、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食管病患者反流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高辉张军罗金燕朱有玲王学勤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食管腺癌癌发病率胃食管反流十二指肠液
胃电图和胃排空检测的临床价值评价被引量:26
2000年
目的:探讨胃电图(EGG)和胃排空检测的临床价值及胃肌电活动和胃排空异常的相关性。方法:170例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功能性消化不良(FD)组140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组30例]和20例正常人分别接受EGG和胃排空(同位素法、Rom’s法和超声法)检测。结果:70%(21/30)的NIDD患者于餐前、66.7%(20/30)于餐后出现胃电节律紊乱,尤以胃动过速为著(餐前:36.7%,餐后:33.3%);NIDD患者的餐后主频(DF)(2.60 cpm±0.30cpm)、餐后/餐前DF(0.01±0.11)、餐后主功率(DP)(121.45 V2·cpm±67.00 V2·cpm)及餐后/餐前DP(0.81±0.07)均较正常对照者显著降低(P<0.05或P<0.01)。FD患者的餐后DP(210.60 V2·cpm±68.40 V2·cpm)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P<0.01)。FD和NIDD患者用3种方法测得的胃半排空时间均较正常对照者延迟(P<0.05或P<0.01)。121例空腹胃电节律正常者中,胃排空延迟者占39.7%(48/121);69例空腹胃电节律异常者中,胃电节律过缓者45.
罗金燕朱有玲王学勤齐惠滨
关键词:胃电图描记胃排空胃肌轻瘫胃动力学
中国人肛门直肠功能多中心检测参数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获得我国健康人不同年龄及性别肛门直肠动力及感觉功能参数的正常值。方法收集4个医疗中心的健康受试者,按年龄分为3组:Ⅰ组为18~39岁,Ⅱ组为40~59岁,Ⅲ组为≥60岁。应用气液压毛细灌注系统和 Pc Polygraf HR 台式高分辨消化道动力监测系统测定受试者静息状态下肛门括约肌参数;嘱受试者模拟排便,记录与排便相关的参数;最后向气囊充气评估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及直肠排便感知功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 t 检验分别比较3个年龄组和不同性别受试者间的各项参数。结果共纳入健康受试者166名,Ⅰ组79名,其中男40名;Ⅱ组68名,其中男29名;Ⅲ组19名,男11名。肛门括约肌参数中3个年龄组间肛门括约肌长度(ASL)、有效肛门括约肌长度(VASL)、肛门括约肌静息压(RASP)、肛门括约肌最大缩榨压(SASP)及肛门括约肌有效缩榨压(VSASP)时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男性 SASP[(180.13±8.10)mmHg,1 mmHg=0.133 kPa]明显高于女性[(143.93±6.59)mmHg,t=-3.489,P =0.001],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排便相关参数中3个年龄组间模拟排便时直肠内压、直肠-肛门括约肌压力梯度(RAPG)、肛门括约肌松弛率(ASRR)及排便时直肠-肛门括约肌同步(RA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男性模拟排便时直肠内压[(61.23±3.46)mmHg]和 RAPG[(40.04±4.08)mmHg]明显高于女性[(44.47±2.32)mmHg,t=-4.075;(24.00±2.59)mmHg,t =-3.367,P 均<0.01],男女之间其他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所有受试者 RAIR 均存在,3个年龄组及不同性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直肠排便感知功能中3个年龄组之间初始阈值(FRS)、排便阈值(CRS)
孙晓红王智凤辛海威朱有玲王学勤罗金燕谢小平侯晓华邹多武柯美云
关键词:性别年龄
非梗阻性食管源性吞咽困难患者食管测压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背景:食管源性吞咽困难的病因可分为机械性梗阻和动力障碍两类。目前关于致吞咽困难的食管动力障碍类型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分析非梗阻性食管源性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测压结果,探讨引起吞咽困难症状的常见食管动力障碍类型。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12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0例以吞咽困难为主诉而行食管测压者,对其测压结果进行分析。入组患者通过病史询问、内镜或食管钡透检查等除外非食管源性和梗阻性吞咽困难。结果:36例(72.0%)患者的食管动力障碍类型为非特异性食管动力障碍(NEMD),13例(26.0%)为贲门失弛缓症,1例(2.0%)食管测压结果正常。9例(18.0%)合并胃食管反流病者均为NEMD。NEMD和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动力障碍均以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紊乱和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异常为主。结论:本组非梗阻性食管源性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动力障碍类型多为NEMD,其次为贲门失弛缓症。非梗阻性食管源性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测压结果可能正常。
张程程王学勤张军罗金燕
关键词:测压法食管动力障碍食管失弛症
雷贝拉唑单剂量口服对夜间酸突破及夜间碱化波的影响被引量:24
2003年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对消化溃疡患者夜间酸突破(NAB)及夜间碱化波(NAKA)的影响。方法:开放、对照研究。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病人4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雷贝拉唑(RAB)10mg(n=15)、奥美拉唑(OME)20mg(n=15)及泮托拉唑(PAN)40mg(n=10)单剂量口服,健康对照组20例,不服安慰剂,监测24h胃内pH。结果:RAB组NAB的pH均值(1.84±0.55)大于OME(1.15±0.31)及PAN(1.10±0.30)(P均<0.01);RAB组NAKA的持续时间(4.65±1.22)h较OME组(3.22±1.89)h及PAN组(3.15±1.92)h明显延长(P均<0.05),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同时,NAKA均值在RAB组pH(6.41±0.45)较PAN组(6.01±0.92)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RAB10mg单剂量口服能提高NAB的pH、缩短NAB时间、提高NAKA的pH及延长NAKA的持续时间。
罗金燕牛春燕王学勤朱有玲龚均
关键词:雷贝拉唑夜间酸突破消化性溃疡
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排便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王学勤朱有玲戴菲罗金燕
关键词: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动力学研究排便
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排便动力学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为探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FOOC)排便动力学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对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对40例结肠传输功能正常的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进行肛肠动力和排便动力学的检查。使用多导管灌汪式测压法,按标准程序进行肛肠测压,分析其肛肠动力参数、运动指数(MI)、排便反射、直肠感知性以及肛管肌电图(EMG),并与20例自愿受试者对照。静息状态下内括约肌压力FOOC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肛管主动收缩压和肛管最大缩榨时间差异无显著性;FOOC组的直肠感和与对照组比较呈低敏感性直肠;FOOC组25%肛管外括约肌无排便时的松驰反射,52.5%EMG为矛盾性收缩,提示这中层得存在盆底肌群失调;FOOC组较正常对照组肛管超慢波及不规律波增移,自发性松驰减少,MI指数升高。FOOC患者的肛管、直肠排便动力学的改变提示这类病人存在平滑、横纹机、自主神经或体神经的功能障碍。动力学特点可为慢性便秘的分型、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王学勤朱有玲
关键词: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排便动力学
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0
2005年
目的探讨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与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异同点。方法30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内镜检查分为NERD和RE两组,分别进行症状、精神心理、生活质量评分;24h食管pH及胆红素同步监测;胃镜检查并活检组织作病理学研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比较质子泵抑制剂(PPI)疗效。结果1NERD女性患者的比例(58.82%)较RE女性患者的比例(15.38%)高(P<0.05)。2两组患者在症状评分、对日常生活影响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NERD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较RE组患者高(P<0.05)。3两组的活检病理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4NERD患者较RE患者病理反流发生率明显要低(P<0.05)。5NERD患者对治疗反应较RE患者差(P<0.05)。结论NERD可能为与RE不同的反流病。
刘洋龚均董蕾王学勤朱有玲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非糜烂性反流病胃食管反流胆汁反流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十二指肠胃反流关系的研究
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关于 DGR (Duodenogastric reflux,DGR)是否参与 FD 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旨在研...
戴菲龚均罗金燕朱有玲王学勤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