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大一

作品数:61 被引量:342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农业科学
  • 1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9篇甘薯
  • 10篇淀粉
  • 8篇块根
  • 7篇植物
  • 5篇栽培
  • 5篇基因
  • 5篇高淀粉
  • 4篇育种
  • 4篇小麦
  • 4篇馒头
  • 3篇选育
  • 3篇品种资源
  • 3篇亲本
  • 3篇种质
  • 3篇种质资源
  • 3篇子房
  • 3篇酵子
  • 3篇挥发性
  • 3篇发酵
  • 3篇甘薯新品种

机构

  • 44篇四川省农业科...
  • 15篇河南工业大学
  • 4篇电子科技大学
  • 3篇西南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苏徐州甘薯...
  • 1篇南充市农业科...
  • 1篇四川省种子管...

作者

  • 60篇王大一
  • 31篇谭文芳
  • 25篇阎文昭
  • 21篇蒲志刚
  • 17篇吴洁
  • 13篇温纪平
  • 13篇张聪
  • 10篇杨松涛
  • 10篇李明
  • 10篇王华东
  • 9篇屈会娟
  • 9篇李明
  • 7篇冯俊彦
  • 7篇胡玉华
  • 5篇郑雪莲
  • 4篇刘立
  • 4篇张慧
  • 3篇张婷
  • 3篇卞科
  • 2篇黄钢

传媒

  • 20篇西南农业学报
  • 5篇分子植物育种
  • 4篇食品科技
  • 4篇杂粮作物
  • 3篇河南工业大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粮食与饲料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作物研究
  • 1篇湖南农机
  • 1篇粮食与油脂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植物生理与分...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现代面粉工业
  • 1篇全国甘薯育种...

年份

  • 4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3
  • 1篇1991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薯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两个α亚基基因的克隆分析和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4
2010年
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催化ADP-葡萄糖合成反应,是淀粉生物合成的限速酶之一。从高淀粉甘薯品种川薯34总RNA逆转录的cDNA中克隆了AGPa1和AGPa2两个α亚基编码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插入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Camb ia1301构建了pC-AGPa1和pC-AGPa2两个双元表达载体,并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获得的工程菌菌株可用于遗传转化甘薯、马铃薯和木薯等重要的薯类作物,为薯类作物高淀粉育种奠定了基础。
张聪郑雪莲蒲志刚吴洁王大一阎文昭
关键词:淀粉合成
种植密度和采摘频率对川菜薯211茎尖产量及食用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大田试验种植菜用甘薯品种川菜薯211,研究不同种植密度(20万、24万、28万株/hm2)和不同采摘频率(6、9 d/次)对其茎尖产量及食用品质的影响,为川菜薯211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密度为28万株/hm2时,茎尖产量最高,分枝数最多,茎尖含水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呈上升趋势;采摘频率为6 d/次时,茎尖产量最高;而采摘次数越多,单株茎尖质量越低,茎尖含水率越大。当种植密度为28万株/hm2、采摘频率为6 d/次时,茎尖产量最高,达64.70 t/hm2,茎尖含水率最高,达到85.77%。综合分析,川菜薯211要达到高产、高品质,最佳的种植密度为28万株/hm2,适宜采摘频率为6 d/次。
谭文芳杨松涛李明王大一
关键词:种植密度食用品质
将水稻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Oryzacystatin I)基因导入甘薯品种被引量:19
2004年
本研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以 12个甘薯品种作为受体材料 ,将OCI (OryzacystatinI)基因导入甘薯品种中 ,获取 7个品种的抗Kan再生植株 ,对获得的具有Kan抗性的再生植株进行PCR分子检测 ,初步结果证明已将外源OCI基因导入到 4个甘薯品种 (6个株系 )的基因组中。
阎文昭吴洁王大一谭文芳
关键词:甘薯根癌农杆菌介导抗病育种马铃薯Y病毒
甘薯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是中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和能源作物。近年来,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甘薯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思路,大量甘薯重要功能基因的相继克隆为这些基因的深入研究和利用奠定了基础。本综述主要从甘薯品质基因、抗病虫基因、抗逆基因和块根发育相关基因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甘薯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并对甘薯基因克隆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展望。
冯俊彦赵珊李明张聪杨松涛乔帅谭文芳王大一蒲志刚
关键词:甘薯基因克隆品质基因
南瑞苕AFLP指纹图谱的构建与聚类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以甘薯生产中主要应用的亲本材料南瑞苕及其子代品种为材料,用建立的AFLP分子标记体系进行研究,筛选得到5对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引物EATT、MCCA等,通过这5对引物构建出了南瑞苕的指纹图谱。用16对引物对47个与南瑞苕相关的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统计DNA多态性条带后用UPGMA方法获得了聚类分析图,根据结果将47个品种分为5大类型,该实验结果为甘薯育种工作者了解各个品种的相互关系和进一步应用某一材料的优良性状选育品种奠定了基础。
蒲志刚王大一谭文芳梁勤吴洁钟婷婷阎文昭
关键词:甘薯AFLPDNA指纹图谱聚类分析
四川省高淀粉甘薯品种资源亲缘关系SRAP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能源作物。本实验用30对SRAP引物研究了39份用于甘薯高淀粉育种的品种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各引物组合产生10-40个扩增带,30对引物共产生87个多态性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2.9个多态性带。在遗传距离(GD)为0.585处,可将39个甘薯品种分为A、B、两类。A类21个占整个实验材料的59%,其中A类有高淀粉型材料12个(57%),B类18个占整个实验材料的41%。A类中的高淀粉材料明显B类,A、B两大类中的低淀粉材料大致相等,B类中的一般型材料明显,从聚类图来看四川省用于甘薯高淀粉育种的品种资源材料的遗传多样较丰富。
王大一吴洁谭文芳蒲志刚阎文昭
关键词:甘薯SRAP标记
四种分子标记技术在甘薯及I.trifida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本研究利用ISSR以及在甘薯中报道较少的3种分子标记技术SCoT、CDDP、CBDP,分别对46份甘薯及其近缘属I.trifida进行基因组扫描。结果表明,SCoT、CDDP、CBDP 3种分子标记的单引物平均扩增片段数和扩增多态性均优于目前甘薯研究中常用的ISSR分子标记。4种标记分析结果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异范围0.36~0.92,各分子标记获得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差异不大。利用全部分子标记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表明,参试材料之间差异较明显。甘薯与I.trifida间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差异较大。在不同甘薯品种之间,除少部分材料间遗传差异较大外,大部分甘薯品种间的差异较小。本研究结果初步证明SCoT、CDDP、CBDP 3种分子标记可应用于今后甘薯及其近缘属分子标记研究,更好的发掘甘薯及其近缘属的遗传多样性。此外,利用I.trifida与栽培甘薯较大的遗传差异,丰富栽培甘薯遗传多样性,将对甘薯育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冯俊彦赵珊李明张聪屈会娟杨松涛乔帅谭文芳王大一蒲志刚
关键词:甘薯分子标记
挤压膨化技术在谷物加工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4年
挤压膨化技术是一种现代的食品加工技术,在谷物类食品加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挤压膨化生产的食品有效的改善了口感,其营养丰富、简单快捷、便于食用、种类繁多,易于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挤压膨化技术解决了全麦粉由于含有丰富的酶类和大量的脂肪而不易保存的问题;提升了玉米和糙米的食用品质;提高了苦荞的适口性和食用品质;改善了大麦产品硬而缺乏弹性的问题,使大麦饮品利用率提高,饮料的沉淀率降低,赋予其浓郁的麦香味;改变了燕麦中膳食纤维的含量同时提高氨基酸的利用率。我们还简单介绍了挤压膨化技术在谷物加工中的工艺参数,以期对挤压膨化技术在谷物加工中更好地应用提供帮助。
胡玉华郭祯祥王华东王大一蔡易辉
关键词:挤压膨化谷物食品
不同抗生素对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0
2005年
探讨了卡那霉素(Kan)、头孢霉素(Cef)、羧苄青霉素(Cn)3种抗生素对甘薯遗传转化植株生长的影响。确立了甘薯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中抑菌剂和筛选剂的计量方案。甘薯腋芽对卡那霉素(Kan)敏感,甘薯叶片次之。当卡那霉素(Kan)为50mg/L时植株的生长基本停止,当卡那霉素(Kan)为70mg/L时,甘薯腋芽一周就变白,3~5d褐变死亡。甘薯叶片20d左右全变白,并慢慢死亡。头孢霉素(Cef)为200mg/L时对甘薯愈伤的分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羧苄青霉素(Cn)对甘薯的愈伤的分化影响不太明显,但浓度超过400mg/L时对甘薯出愈有抑制作用。
吴洁谭文芳阎文昭王大一
关键词:抗生素
酸面团发酵过程生化指标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以长时发酵的酸面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酵子添加量和发酵温度对制作酸面团发酵过程中生化指标(p H、TTA、Aw、水分含量、酵母菌总数、乳酸菌总数)的变化影响,为老面发酵剂在馒头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酵子添加量为3%~5%时,面团中酵母菌和乳酸菌含量比较高;不同添加量条件下,发酵15 h以后,p H值在3.79~4.01之间基本保持不变,TTA也趋近于稳定;不同添加量条件下,面团水分活度都呈现波浪式变化;不同添加量,面团水分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发酵温度在25~35℃之间,面团中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增势较好,数量较多;发酵温度越高,p H值下降越快,TTA值增加越快,但发酵后期,p H和TTA都趋向于稳定;不同发酵温度下,水分活度也是呈现波浪式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发酵温度,面团水分含量变化差异较大,规律性不强。
王大一温纪平李晓芳卞科
关键词:酵子面团发酵生化指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