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嘉伦

作品数:46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前列腺
  • 10篇增生
  • 10篇前列腺增生
  • 10篇腺癌
  • 10篇免疫
  • 8篇蛋白
  • 8篇癌组织
  • 7篇前列腺癌
  • 7篇细胞
  • 6篇电镜
  • 6篇组织化学
  • 6篇免疫组织
  • 6篇免疫组织化学
  • 6篇超微
  • 6篇超微结构
  • 5篇血管
  • 5篇腺癌组织
  • 5篇CD44V6
  • 4篇受体
  • 4篇前列腺癌组织

机构

  • 44篇沈阳医学院
  • 5篇沈阳中医前列...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辽宁省基础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日本爱媛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0...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作者

  • 46篇王嘉伦
  • 12篇孙佩杰
  • 9篇张玲
  • 9篇潘晓蔚
  • 7篇韩莹
  • 6篇王艳宁
  • 6篇吴璠
  • 6篇韩丽华
  • 5篇吴凡
  • 5篇王和
  • 4篇杨晓霞
  • 3篇吴番
  • 3篇张忠
  • 2篇李海山
  • 2篇徐军
  • 2篇张玉敏
  • 2篇于卉影
  • 2篇段志文
  • 2篇崔金山
  • 1篇伊德林

传媒

  • 26篇沈阳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世界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全国第三届环...

年份

  • 1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8
  • 5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8
  • 1篇1987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增生及其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病因未完全阐明,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变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种受体在前列腺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9/11在沈阳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完成。选择中国医科大学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增生症标本45块,前列腺癌标本30块及正常前列腺组织标本中12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标本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雄激素受体表达情况(表达强度为0~,>为强阳性,阳性表达强度高,为细胞分化率强)。结果:①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91%,87%,50%)。②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和正常组织(90%,71%,58%),而增生组织中雄激素受体强阳性率又明显高于正常组织(51%,8%)。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雄激素受体表达在正常组织中呈负相关(r=-0.706,P<0.05),增生组织中两者表达无相关(r=0.132,P>0.05),而癌变组织中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578,P<0.01)。结论:在病理状态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雄激素受体之间的关系没有减弱,而是进一步增加,并且其各自的强阳性率也均显著提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这种超敏状态,在基质-上皮的相互作用中介导雄激素的生物学效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雄激素受体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失衡对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的发生起关键的作用。
韩丽华孙佩杰王和杨晓霞王嘉伦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乳腺癌中p21^(WAF1)的表达
2002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p21WAF1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1WAF1在58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NA含量。结果:在乳腺癌中p21WAF1的阳性率为43%,阳性反应产物见于瘤细胞核,p53阳性者的p21WAF1阳性表达率(54%)高于p53阴性者(35%),p21WAF1的表达与SPF(S期细胞比例)和患者预后无关。结论:乳腺癌中p21WAF1的表达不能作为判断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患者预后的独立标志物。
吴璠潘晓蔚王嘉伦于卉影
关键词:乳腺癌P21^WAF1流式细胞术细胞增殖活性
乳癌雌激素受体水平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1999年
目的探讨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与受体的关系。方法应用乳癌受体酶联雌二醇(ER)与孕酮(PR)亲和组化检测法,检测60例乳癌激素受体分布。结果乳癌激素受体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类型相关,组织学分级较低者(分化程度高),ER阳性率高。即受体的阳性率随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下降。结论为较准确判断乳癌预后和指导治疗提供参考。
杨晓霞孙佩杰季淑芹王嘉伦
关键词:乳癌受体孕酮生物学行为
CD44v6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CD44v6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v6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在正常前列组织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无表达,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高.并且分化程度低及有淋巴结转移的CD44v6表达明显高于分化程度高(P=0.007)及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8)。结论CD44v6在前列腺癌组织中有高表达,且其与前列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明显有关。
王艳宁吴凡王嘉伦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CD44V6免疫组织化学
胃癌组织中Fas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的分析
2005年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Fas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Fas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了52例胃癌,52例癌周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Fas基因的表达。结果:52例胃癌组织中Fas表达的阳性率为46.1%(24/52),癌周组织Fas表达阳性率65.3%(34/52),对照组Fas表达阳性率为90%(9/10)。结论:Fas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低表达可能与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有关。
韩莹张玲孙佩杰张博芬王嘉伦
关键词:胃癌FAS蛋白免疫组化
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几点体会
1999年
目前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有ABC法、SP法和LSAB法等。免疫组化染色已成为科研和临床工作常用方法。为此,我们就近年来该方面的工作介绍以下几点体会。1组织标本、固定液和缓冲液组织标本离体后,应在30min之内及时进行固定,所取组织不宜过大,并应...
吴凡张忠潘晓蔚王嘉伦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组织标本抗原抗体
肿瘤与血管
2000年
钟亚楠王嘉伦
关键词:肿瘤血管肿瘤血管形成
从低硒琢鼠软骨超微结构变化看硒在软骨发育中的作用
王嘉伦任宏造
关键词:超微结构软骨发育不全微量元素缺乏病
乳腺癌组织癌基因c—erbB—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 为了探讨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方法 采用S—P法对49例乳腺癌病理标本作癌基因c—erbB—2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腺癌、硬癌、粉刺癌及乳头状腺癌有c—erbB—2的过度表达。结论 癌基因c—erbB—2可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的一个辅助指标。
杨晓霞孙佩杰季淑琴王嘉伦孙成鹤
关键词:乳腺癌组织癌基因免疫组化C-ERBB-2
大肠癌组织中CD44V6、MVD的联合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CD44V 6、微血管密度 (MV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应用CD 44V 6、MVD的单克隆抗体检测两者在 5 7例大肠腺癌、78例大肠腺瘤及 17例正常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腺癌中CD 44V 6阳性表达率为 45 .6% (2 6/5 7) ,腺瘤为 5 8.0 % (3 6/62 ) ,腺瘤恶变为 75 .0 % (12 /16) ,正常肠黏膜为 5 .9% (1/17) ;腺癌中MVD值为 2 4.65± 7.84。腺癌中CD44V 6表达与MVD值有明显相关性 (P <0 .0 1) ,而且两者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CD44V 6和MVD的联合表达与大肠癌生长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联合检测CD 44V 6与MVD将有助于筛选出具有浸润复发转移的肿瘤 ,可作为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辅助指标之一。
张玲韩莹吴番王嘉伦
关键词:大肠肿瘤CD44V6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