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印庚

作品数:438 被引量:1,878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3篇期刊文章
  • 171篇专利
  • 3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1篇农业科学
  • 23篇生物学
  • 17篇经济管理
  • 12篇医药卫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文化科学
  • 4篇建筑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97篇养殖
  • 124篇刺参
  • 72篇大菱鲆
  • 47篇弧菌
  • 38篇水产
  • 36篇海参
  • 31篇海水养殖
  • 29篇疾病
  • 27篇病原
  • 25篇鱼类
  • 25篇水产养殖
  • 25篇工厂化
  • 25篇腐皮
  • 23篇腐皮综合征
  • 21篇中草药
  • 20篇养殖刺参
  • 20篇苗种
  • 18篇对虾
  • 14篇水质
  • 13篇纤毛虫

机构

  • 434篇中国水产科学...
  • 49篇上海海洋大学
  • 46篇中国海洋大学
  • 26篇大连海洋大学
  • 9篇新疆农业大学
  • 7篇大连水产学院
  • 7篇烟台开发区天...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淮海工学院
  • 5篇青岛农业大学
  • 4篇江苏海洋大学
  • 3篇天津师范大学
  • 3篇湖南省水产科...
  • 2篇海南大学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天津立达海水...
  • 2篇青岛中仁动物...
  • 2篇青岛国家海洋...
  • 2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34篇王印庚
  • 224篇廖梅杰
  • 206篇张正
  • 190篇荣小军
  • 167篇李彬
  • 70篇陈贵平
  • 66篇于永翔
  • 57篇王岚
  • 25篇陈霞
  • 22篇张天时
  • 22篇梁友
  • 16篇孔祥科
  • 16篇雷霁霖
  • 15篇马爱军
  • 15篇曲江波
  • 13篇高淳仁
  • 12篇秦蕾
  • 11篇常青
  • 11篇朱建新
  • 11篇李健

传媒

  • 56篇渔业科学进展
  • 22篇海洋水产研究
  • 14篇中国水产科学
  • 14篇水产学报
  • 13篇海洋科学
  • 10篇科学养鱼
  • 10篇水产科技情报
  • 8篇齐鲁渔业
  • 8篇渔业现代化
  • 5篇微生物学报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水产科学
  • 5篇科技成果管理...
  • 4篇高技术通讯
  • 3篇农业科技管理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河北渔业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海洋与湖沼

年份

  • 1篇2024
  • 21篇2023
  • 13篇2022
  • 23篇2021
  • 23篇2020
  • 18篇2019
  • 16篇2018
  • 23篇2017
  • 18篇2016
  • 26篇2015
  • 17篇2014
  • 32篇2013
  • 31篇2012
  • 26篇2011
  • 25篇2010
  • 37篇2009
  • 19篇2008
  • 7篇2007
  • 12篇2006
  • 18篇2005
4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鲆鲽鱼类养殖的腹水病防治药品
一种鲆鲽鱼类养殖的腹水病防治药品配方,其药物成分及配比(按重量比分)为:诺氟沙星30%,强力霉素30%,复方新诺明40%。该药物是一种复合性抗菌素配方,能有效的用于养殖鲆鲽鱼类的仔鱼育苗期和商品鱼养成期腹水病的预防和治疗...
王印庚张正陈霞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刺参生长性状辅助选择育种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刺参生长性状辅助选择育种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领域,该分子标记为SNP40标记,所述标记的引物对为SNP40F:5’‑GGGTGGACTTGGAGCAGAAG‑3’和SNP40R:5...
廖梅杰李彬王印庚荣小军刘安然陈贵平范瑞用张正
文献传递
刺参配合饲料添加剂的配方
一种刺参配合饲料添加剂的配方,是由复合酶制剂和维生素C配制而成,复合酶制剂是由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混合而成;复合酶制剂最佳用量为3g/kg饲料;维生素C最佳用量为300mg/kg饲料;添加该添加剂的刺参配合饲料可促进...
梁萌青孙慧玲燕静平王印庚
文献传递
添加外源益生菌对大菱鲆育苗生物饵料菌群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为评价在大菱鲆育苗生产中添加外源益生菌对生物饵料轮虫和卤虫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运用基于illumina HiSeq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添加益生菌和按照生产流程正常强化的轮虫、卤虫进行了菌群结构的分析和对比。添加外源益生菌的实验组轮虫和卤虫中的菌群物种多样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轮虫强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对照组样品中菌群结构差异较明显,优势细菌种类变化较大。而添加外源益生菌后的各时期实验组轮虫菌群结构很相似,优势菌群的种类更为丰富,Lactococcus sp.、Pseudoalteromonas sp.和Alteromonas sp.等一直是各实验组中的优势细菌。在卤虫强化过程中,各对照组样品的菌群结构高度相似,优势细菌Cobetia sp.的相对丰度高达54%~65.2%。而在添加益生菌后,各实验组中的菌群结构仍高度相似,但Cobetia sp.的比例下降至4.3%~25.3%,最优势的细菌为Pseudoalteromonas sp.和Alteromonas sp.等几种,菌群结构中的物种均匀度更好。研究表明,在轮虫和卤虫强化过程中添加外源益生菌,能够改变生物饵料的菌群结构,使生物饵料中的细菌种类均匀度更好,并使菌群结构趋于稳定。
于永翔姜燕张正王印庚景亚运廖梅杰薛良义
关键词:大菱鲆生物饵料轮虫卤虫菌群结构益生菌
海南地区与环渤海湾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水产动物分离株的表型与遗传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damselae,PDD)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内的重要病原菌,可导致多种海洋生物患病死亡,近年来在我国不同养殖区域内均有发现和报道。【目的】通过生理代谢表型、毒力基因分布和分子遗传分析,系统比较我国海南地区和环渤海湾不同株系PDD的表型与遗传多样性特征。【方法】使用选择性培养基测定PDD的蔗糖发酵能力、运动性、溶血性和磷脂酶活性;通过PCR检测质粒pPHDD1复制起始点基因pPHDD1 replication origin和毒力基因dly,hlyA_(pl),hlyA_(ch),plpV;基于toxR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16株PDD的遗传关系。【结果】4株PDD蔗糖发酵测试呈阳性,12株PDD蔗糖发酵测试呈阴性。不同株系PDD运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环渤海湾分离株Pdd1608、Pdd2009和Pdd1704的运动能力较强。仅有环渤海湾分离株Pdd1608表现为强溶血性、强磷脂酶活性;海南地区分离株Pdd1612和Pdd0912表现为弱溶血性、无磷脂酶活性;其余菌株表现为弱溶血性、弱磷脂酶活性。菌株Pdd1608的毒力基因谱为pPHDD1 replication origin-dly-hlyAp-hlyAch-plpV,其余菌株的毒力基因谱为hlyAch-plpV。系统发育分析揭示不同株系PDD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结论】流行于海南地区和环渤海湾的PDD可能都由多克隆种群组成,它们具有复杂的表型特征、相似的毒力基因分布和高度的遗传多样性。
刘潇张正张正于永翔王印庚于永翔王印庚邢婧廖梅杰王凯谢国驷
关键词:水产养殖毒力基因
刺参4个不同选育品系幼参对低盐胁迫的耐受及生理生化响应被引量:4
2016年
由于黄河口区域盐度偏低且不稳定,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生长和存活受到严重威胁。为评估4个不同品系(日本刺参F2代RC-F2、抗病刺参F3代KC-F3、多刺刺参F2代DC-F2、青青刺参F1代QQ-F1)的低盐耐受力及其生理生化响应,本实验以青岛野生群体(QW)为对照,通过测定低盐胁迫下幼参的生长、存活以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变化,评价了4个刺参不同选育品系对低盐的耐受状况。结果表明,在盐度17以下,除了QQ-F1表现为正生长,其他群体均为负生长。RC-F2、KC-F3、DC-F2、QQ-F1和QW的30天半致死盐度(LS50-30d)分别为15.02、15.19、16.48、14.26和15.13,QQ-F1显著低于其他4个群体;盐度14时,5个群体的半致死时间(ST50)分别为19.84 d、18.43 d、10.11 d、23.54 d和19.01 d,QQ-F1的ST50显著长于其他4个群体。在低盐胁迫时QQ-F1的ACP、AKP、SOD、LZM酶指标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其他4个群体。不同选育群体的低盐耐受力排序为QQ-F1>RC-F2>QW>KC-F3>DC-F2,QQ-F1群体表现出良好的低盐耐受能力,在低盐度海域或盐度不稳定的海域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实验研究结果可为刺参健康养殖、良种性状评价、选育与推广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侯西坦廖梅杰李彬王印庚张正陈贵平荣小军孙金生范瑞用
关键词:特定生长率
大菱鲆的生物学特性和苗种生产关键技术被引量:28
2004年
简要介绍了大菱鲆的形态、生态、生长和生殖等生物学特性以及胚胎和仔稚鱼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变化 ,着重报道了有关亲鱼培育、控光控温和人工采卵以及室内水泥池苗种培育等人工繁育的关键技术。
门强雷霁霖王印庚
关键词:大菱鲆生物学特性苗种生殖生态
浒苔添加比例与微生物发酵对幼刺参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为探究浒苔添加比例与微生物发酵对幼刺参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试验以浒苔、马尾藻、石莼、扇贝边等为原料,配制成浒苔添加比例分别为0、10%、20%、30%和40%的5种饲料。将每种饲料均分成2份,其中1份利用酿酒酵母菌发酵,试验最终得到10种试验饲料。将上述饲料饲喂初始平均体重为(3.94±0.46)g的幼刺参46 d,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30头幼刺参。结果表明:1)随着浒苔添加比例的提高,在未发酵组中幼刺参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有升高的趋势,以40%添加组最优;在发酵组中幼刺参的WGR、SGR和FE先升高后降低,以30%添加组最优。添加30%与40%的浒苔对W GR、SGR和FE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添加10%的浒苔(P〈0.05)。而发酵与否对各项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2)在未发酵组中,随着浒苔添加比例的提高,肠道纤维素酶活力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在发酵组中,肠道纤维素酶活力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同一添加比例下,发酵组的肠道纤维素酶活力要高于未发酵组,且在添加比例为10%、20%、40%时差异显著(P〈0.05)。浒苔添加比例和发酵与否之间的交互作用除对肠道纤维素酶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外,对肠道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3)浒苔添加比例与发酵与否对幼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无显著促进作用(P〉0.05),且二者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由此得出,幼刺参饲料中浒苔的适宜添加比例在30%-40%之间;对添加浒苔饲料的进行微生物发酵可以适当提高幼刺参肠道中纤维素酶活力。
李猛廖梅杰王印庚常青李彬张振范瑞用
关键词:浒苔刺参纤维素酶非特异性免疫
不同健康程度和抗生素氟苯尼考干预下斑石鲷肠道菌群的结构差异被引量:13
2018年
为了研究不同健康程度和抗生素氟苯尼考干预下斑石鲷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及其与养殖环境中菌群结构的相关性,采用Illumina Hi Seq PE250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健康、亚健康、典型黑身病和口服氟苯尼考条件下的斑石鲷肠道、养殖水体和颗粒饵料中的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养殖水体中细菌多样性高于肠道和颗粒饵料。不同健康程度及氟苯尼考干预下斑石鲷肠道中细菌均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为主,且对应的操作分类单元(OTU)占样品全部OTU的比例均达到85%以上。黑身病的发生可影响斑石鲷肠道中丰度最高的前20种优势细菌种类的排名次序,其中变形菌门中的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且随着弧菌属丰度的增加,斑石鲷的黑身病症状也逐渐加重。饵料中添加氟苯尼考投喂斑石鲷能使患病鱼肠道弧菌属的丰度从60.33%下降到1.29%,较大程度改变了肠道的菌群结构,并证实氟苯尼考有效防治黑身病。其次,养殖水体和颗粒饵料对斑石鲷肠道菌群也有一定影响,且养殖水体的影响高于颗粒饵料。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斑石鲷肠道菌群结构,其研究结果为今后斑石鲷的健康养殖、疾病防控及其微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许燕王印庚张正姜燕廖梅杰李彬王凯李文生
关键词:氟苯尼考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
刺参陆基池塘设施化养殖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刺参陆基池塘设施化养殖系统,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包括池塘本体、进水闸门、排水闸门、降温增氧机构、监测机构和附着基,池塘本体的内底面中部开设有中央沟,且池塘本体和中央沟的长度方向均与东西方向一致,进水...
李彬王印庚廖梅杰王锦锦葛建龙荣小军于永翔张正王春元
共4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