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凤芝

作品数:7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儿童
  • 2篇婴儿
  • 2篇月龄
  • 2篇儿童发展
  • 2篇干预
  • 1篇信度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早期儿童
  • 1篇早期儿童发展
  • 1篇早期干预
  • 1篇智力低下
  • 1篇智力低下儿
  • 1篇智力低下儿童
  • 1篇随访
  • 1篇体格
  • 1篇体格发育
  • 1篇转归
  • 1篇综合干预
  • 1篇综合评价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儿科研究...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北京海淀妇幼...
  • 2篇北京市怀柔区...
  • 2篇北京市西城区...
  • 2篇北京市宣武区...
  • 2篇北京市门头沟...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北京市顺义区...
  • 1篇北京市延庆县...
  • 1篇北京市密云县...

作者

  • 7篇梁爱民
  • 7篇王凤芝
  • 6篇武英华
  • 4篇丁辉
  • 4篇裘蕾
  • 4篇孟杰
  • 4篇杨海河
  • 4篇滕红红
  • 3篇陈欣欣
  • 3篇张秀玲
  • 3篇张晚霞
  • 2篇穆凤霞
  • 1篇曲成毅
  • 1篇桑田
  • 1篇季涛云
  • 1篇朱赛楠
  • 1篇王静敏
  • 1篇陈雪辉
  • 1篇周文娟
  • 1篇郭芒芒

传媒

  • 3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北京市婴幼儿家庭养育现状及与体格发育关系的调查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婴幼儿体格发育和家庭养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发现养育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指导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城郊2 697名3岁以内健康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并对其家庭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婴幼儿家庭在喂养、早期认知刺激和交流三方面低分组比例分别为15.6%、20.1%和13.5%,各年龄段比例不均衡。不同养育方式体格发育指标分析显示:喂养高低分组儿童的体格发育在4~5、6~7、12~17月及24~35月4个年龄段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或非常显著差异(P〈0.01);早期认知刺激和交流高分组在0~3月体格发育指标高于低分组,差异有非常显著(P〈0.01)意义。相关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辅食添加时间、种类、换乳期乳量及饮食习惯等是影响婴幼儿体格发育的重要因素,感觉刺激和母子交流是影响早期婴儿的体格发育的因素。【结论】北京市10%~15.6%的婴幼儿家庭在食品转换的关键期喂养方式存在明显不足,须加强针对性指导;适宜的早期认知刺激和交流可促进婴幼儿体格发育。
杨海河梁爱民裘蕾孟杰张晚霞王凤芝武英华丁辉滕红红
关键词:婴幼儿体格发育
早期干预对0~1岁儿童家庭环境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了解早期干预对儿童家庭环境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北京5个区县抽取10个保健科(5个试验组,5个对照组),试验组按综合干预模式给予父母和家庭干预1年,两组研究对象满12月龄时用HOME量表进行家庭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试验组HOME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儿童家庭开展适当的早期干预,可以提高儿童的家庭培养环境质量,并进一步促进儿童身心的良好发展。
裘蕾梁爱民滕红红杨海河王凤芝孟杰武英华丁辉
关键词:家庭环境干预HOME儿童
北京市社区0~12月龄儿童发展综合干预模式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索社区0~12月龄儿童发展干预模式,促进早期儿童发展。方法2005-06—2006-08在北京市城镇12个保健科采取病例对照、纵向追踪、随机整群抽样的研究方法,共收集数据210份,试验组66例、对照1组74例、对照2组70例。按各组的工作流程追访1年(6个月以内1个月1次,6~12个月每2个月1次)。采用Gesell发育诊断法、HOME量表、依恋问卷评估干预模式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安全依恋行为(F=4.35,P<0.05)、父母提供适宜玩具(F=5.37,P<0.01)、丰富环境刺激(F=5.87,P<0.01)与对照1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在家居组织环境(均数差=0.49,P<0.01)方面好于对照1组,在语言发育(均数差=5.12,P<0.05)、个人-社会能力发展(均数差=7.57,P<0.05)方面好于对照2组;试验组及对照1组的保健费用低而保健模式满意率高于对照2组。结论综合干预模式能够通过改善父母的养育知识及行为,促进早期儿童发育及社会性的发展;具有发育监测作用,适宜在社区儿童保健中使用。
梁爱民杨海河张晚霞裘蕾孟杰王凤芝武英华穆凤霞郭纯全王春华宋琴素闫奇陈欣欣滕红红张秀玲丁辉
关键词:婴儿干预
0~3岁儿童发育迟缓监测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索0~3岁儿童发育迟缓监测预防的有效性及数据直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五个区县22个社区对20907名0~3岁儿童进行为期1年的发育监测,采用问卷、信息报表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并与非项目社区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社区儿童发育迟缓筛查率62.18%,0岁组筛查率明显高于1岁组、2岁组,三个年龄组筛查率明显高于非项目社区筛查率。筛查阳性儿童268人,转诊253名儿童,转诊率为94.4%;诊断发育迟缓儿童97名,发育迟缓现患率为7.46‰;43.28%的评估儿童接受干预与康复训练。结论 0~3岁儿童发育迟缓监测方法可以提供监测的有效性,并在数据直报方面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梁爱民陈雪辉王凤芝武英华
关键词:发育监测
北京市社区早期儿童发展综合评价标准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编制北京市社区儿童保健医生使用的0-36月儿童发展的综合评价标准,提高群体儿童保健质量,促进早期儿童发展。【方法】依据目前的研究结果,编制综合评价标准,包括体格发育、神经心理、视觉、听觉发育以及疾病情况五个维度;采用横断面、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社区0-36月健康儿童进行信度效度研究;采用纵向追踪的方法在儿童保健门使用考察其应用情况。【结果】综合评价标准采用标准参照研究,评价结果与专家评定R=0.30-0.79;体格发育、视觉、听觉发育以及疾病情况四个维度均有临床可靠的评价和诊断标准,神经心理维度在各年龄组测查的一致百分比为94.22%,同质性信度α=0.43-0.82、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及效标关联效度(R=0.40-0.83)。【结论】0-12月儿童发展的综合评价标准适用于综合评价城市社区儿童发展状况,13-36月评价标准有效性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梁爱民滕红红张秀玲裘蕾陈欣欣杨海河王凤芝武英华张晚霞孟杰闫琦王春华宋琴素郭纯全穆凤霞丁辉
关键词:信度
北京市0~6岁智力低下儿童237例3年转归随访
2009年
目的了解2004年北京市0~6岁残疾抽样调查诊断的270例智力低下患儿的智力发育特点及转归。方法2007年6~11月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和北京妇幼保健院采用Gesell发育诊断法、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婴儿初中生活能力量表、线索调查通过现场或入户调查,获得237例儿童的资料。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124例(52.32%)诊断正常;113例(47.68%)诊断智力低下,其中轻度46例(40.71%)、中度32例(28.32%)、重度16例(14.16%)、极重度19例(16.81%)。轻度以转归正常为多,中度转为轻度及正常者多于加重者,重度以程度加重为主。儿童好转影响因素有:2004年测查个人社会能区发育商(DQ)高、适应性能区DQ高、接受过教育、具有早产因素的儿童、父母认为儿童将来生存状况较好、认为孩子发育属于正常。结论"发育迟缓"诊断较"智力低下"更符合发育量表诊断的儿童;对北京市0~6岁轻、中度智力低下儿童发育转归研究宜采用定期监测方式。
梁爱民陈欣欣邵翠霞武英华张秀玲张致祥王凤芝安惠卿边杨李勇施继良曲成毅
关键词:智力低下发育迟缓
北京市四区/县18月龄儿童发育迟缓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7
2013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四区/县18月龄儿童发育迟缓的患病率、影响因素及病因学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2011年5月至9月在北京市选取顺义、大兴、密云和延庆4个郊区/县,对所有四区/县的18月龄儿童进行发育迟缓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儿童保健三级网管理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模式,先由一级保健网的社区医生对入选儿童进行儿童发育问卷调查以及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再由二级保健网的区/县妇幼保健院医生采用Gesell对DDST筛查阳性儿童进行发育评估;诊断为发育迟缓的患儿,转诊至三级保健网医疗机构进行病因学诊断,并进行随访和后续评估。对诊断发育迟缓患儿,按照1∶4方式选择筛查结果为非发育迟缓的同性别和同居住社区的儿童,进行病例配比,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描述及病例对照单因素分析。结果:北京市四区/县18月龄应筛查儿童4 037名,实际筛查3 182名,筛查率78.8%(3 182/4 037),诊断发育迟缓儿童22名,患病率6.91‰(22/3 182),其中15名为男性,7名为女性,男女比例为2.1∶1。顺义、大兴、密云与延庆四区/县发育迟缓患病率分别为3.45‰(4/1 160)、4.50‰(5/1 111)、15.87‰(7/441)和12.77‰(6/47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收入家庭、母亲文化程度低、小于胎龄儿、多胎儿、生后严重疾病史、先天畸形以及体格发育迟缓是影响发育迟缓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四区/县78.8%的18月龄儿童发育迟缓筛查结果显示,发育迟缓患病率为6.91‰,而且具有性别和地区差异性,其发生与社会文化因素、生物学等多因素有关。
周文娟梁爱民王凤芝崔文红王秀云刘秋明游红贺春燕彭金荣张迎武于聪黄琼辉郭芒芒季涛云桑田杨艳玲朱赛楠王静敏姜玉武
关键词:发育障碍流行病学研究婴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