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侠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白夜·黑夜·红夜——中国现代文学夜意象之三色调
- 2014年
-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夜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白、黑、红三种颜色是其主色调,有着丰富的文学寓意和复杂的审美体验。用夜来作为象征可以说是作家集体的自觉选择,体现了对现实世界的清醒指涉。他们笔下五彩斑斓的夜意象,丰富了现代文学的内容,提高了它的审美表现力及社会批判价值。
- 王侠
-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夜意象
- 围绕《风云儿女》的一场跨时代争论
- 2015年
- 电影《风云儿女》因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而闻名。该片剧本为夏衍在田汉原故事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多处情节改动显示一向注重现实与理性的夏衍已经对原作的浪漫风格进行了不少弱化,从而加强了影片的革命品格。由此引起一场争论。这争论延伸到前后两任大师级的编剧—田汉和夏衍之间,始于上世纪30年代,跨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个时代、到50年代中期聚讼再起。
- 王侠余纪
- 关键词:《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浪漫风格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 一幅绘出郁达夫基督情绪的画——论《迟桂花》中的善恶意识、忏悔意识和救赎意识被引量:2
- 2010年
- 《迟桂花》是郁达夫动用各种手法描绘出的一幅有如桃源美的画。透过这幅画的背后我们去感知沉潜在作品中的情绪流动,惊奇地发现基督教中的善恶意识、忏悔意识与救赎意识是隐藏于其中的。这三大意识在作品中的隐性显现体现了郁达夫对其内在生命的执着和精神的终极追求,而这种执着和追求充分显现了郁达夫的浓厚宗教情绪。
- 王侠庞明启
- 关键词:《迟桂花》善恶忏悔救赎
- 夏衍电影中的父亲形象及家国同构思想
- 2015年
- 夏衍电影中的父亲形象已超越了本身的功能与意义,成为一种文化身份与阶级秩序的象征。在政权更迭、革命浪潮波谲云诡的创作背景下,透过"父亲"这个具有指涉性话语的窗口,看出夏衍对以遵循封建家族伦理秩序为中心的家国同构模式的质疑,体会其在民族危机和家庭罹难之时,对家国同构思想重建的努力。而当他回首"历史之父"的沉重负荷,试图为新中国的美好图景加以影像化的诠释时,却遭受了一时的困境。
- 王侠
- 关键词:父亲形象父权家国同构
- 菲利普·考夫曼电影中的作家形象
- 2015年
- 有着编剧才能的导演菲利普·考夫曼对作家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极为关注,他在影片《情迷六月花》、《海明威与霍尔盖恩》、《鹅毛笔》中建构了三类作家形象:放纵的性爱体验者形象、脆弱的"硬汉"形象、写作狂形象。通过三类作家的性情与爱欲的非常规化表现,影片传达出了政治、战争、宗教、伦理给人带来的虚无与压抑,以及人们争取自由与解放的可贵精神。
- 王侠
- 关键词:作家形象
- 特殊的文化时空与创造性的文学研究——评李永东《租界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近现代文学》
- 2014年
- 《租界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近现代文学》[1]是李永东继《租界文化与30年代文学》之后出版的又一部从租界文化角度解读文学的著作。与前一部著作相比,该著的研究时段大为拓展,涉及"晚清""五四""孤岛"这三个时期。为了规避与前一部著作的重复,该著没有列专章研究"30年代文学",而是选取"30年代的女性电影"作为论述对象,以成全著作以时间为序的论述逻辑。
- 王侠
-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文学租界文化文化语境文学研究30年代文学文化角度
- 《归来》:悲剧的反悲剧叙事
- 2014年
- 凭借着与严歌苓合作的《金陵十三钗》的成功经验,张艺谋再度抽取了其小说《陆犯焉识》的片段,成功地将其搬上银幕。有了《我的父亲母亲》历史积淀,《山楂树之恋》的纯情捕捉,《归来》在对那段特定年代回瞻的视域中,完成了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重述。"较之于现实的话语,历史的叙事始终丰满、凝重,充满了细腻的层次和无限繁复的情感。"[1]亲历反右派斗争、文革,且有着知青体验的张艺谋,似乎有着对那段历史难以拂去的梦魇,
- 王侠
- 关键词:山楂树反右派丹丹《红色娘子军》文革期间
-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论《呼兰河传》文本的裂痕
- 2011年
- 《呼兰河传》是萧红倾尽其全部生命并高度融入她思想情怀的典型范本。在这部小说里,她既要担负着对"国民性批判"的重任,又要借以回到童年来疗救个人内心的痛苦,同时还不失以女性的身份来关怀着其他女性的不幸;在这些多重意念的疯狂侵袭下,她无法承担起生命的重负以及摆脱写作的困境,造成了因意念化严重而带来的叙述的紧迫感,使得文本具有了裂痕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后花园"的温情与"我家是荒凉的"情感裂痕和老胡家大孙子媳妇与冯歪嘴子的性格裂痕两个方面。
- 王侠
- 关键词:《呼兰河传》
-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杭州
- 本论文在梳理杭州主要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考察现代作家所呈现的杭州形象,以期既从纵深的层次上考究杭州文化对于作家思维形式的影响,又从代表杭州特质的文学意象中提炼出杭州文化的整体风貌,从而建构杭州形象的文学大厦。
论文包...
- 王侠
- 关键词:文化特色城市形象现代文学思维形式
- 中国电影中作家身份的想象与建构被引量:2
- 2015年
- 中国电影对作家身份的想象与建构受着时代语境及社会意识的影响与制约。新中国成立之前电影中的作家普遍缺乏启蒙意识、主动精神,他们需要革命者的引导才能走出"象牙塔"、走向革命。十七年时期电影中的作家是被政治和工农兵改造的对象,导致了身份的丢失;20世纪80年代初期作家的银幕形象又被政治过度地美化和诗意化了。80年代后期以来,在商业浪潮的席卷下,银幕中的作家被剥去了诗坛的神话色彩,裹挟进世俗的泥淖,变得卑微而琐碎。与此同时电影也在个体生存视域中对作家进行审视,从两性和家庭关系出发反向建构了男性作家的主体身份。而对民国时期著名作家的银幕追忆则体现了文化收藏与怀旧的情调,并对"五四"精神进行了现代化的回首和解读。
- 王侠
- 关键词:中国电影作家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