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腾飞

作品数:94 被引量:345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8篇基因
  • 25篇水仙
  • 17篇蜜柚
  • 15篇种质
  • 12篇电泳
  • 12篇遗传连锁图
  • 12篇遗传连锁图谱
  • 12篇凝胶
  • 12篇种质鉴定
  • 12篇连锁图
  • 12篇基因组
  • 12篇基因组总DN...
  • 11篇凝胶电泳
  • 11篇取样量
  • 11篇聚丙烯酰胺凝...
  • 11篇聚丙烯酰胺凝...
  • 11篇克隆
  • 9篇琯溪蜜柚
  • 8篇中国水仙
  • 7篇基因克隆

机构

  • 94篇福建农林大学
  • 5篇福建省农业科...
  • 2篇泉州师范学院
  • 1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漳州城市职业...
  • 1篇福建省亚热带...

作者

  • 94篇潘腾飞
  • 68篇潘东明
  • 43篇郭志雄
  • 24篇佘文琴
  • 13篇陈桂信
  • 13篇祁世明
  • 12篇钟凤林
  • 12篇林琳
  • 9篇邱栋梁
  • 7篇李永裕
  • 6篇李开拓
  • 5篇王江波
  • 4篇余东
  • 4篇姜翠翠
  • 4篇申宝营
  • 4篇张蒙
  • 3篇陈清西
  • 3篇王蓓
  • 3篇徐玉
  • 3篇陈文杰

传媒

  • 16篇热带作物学报
  • 5篇福建农业科技
  • 5篇果树学报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北方园艺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园艺学报
  • 3篇亚热带植物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稀土学报
  • 2篇东南园艺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11篇2015
  • 12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仙BES-SSR标记引物 TCA5及鉴定水仙品种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仙BES-SSR标记引物TCA5及鉴定水仙品种的方法,包括水仙BES-SSR标记引物TCA5的设计及合成、水仙基因组总DNA提取、PCR总反应体系建立、PCR扩增程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条件和PCR扩增产物的...
潘东明祁世明潘腾飞林琳郭志雄
文献传递
龙眼叶片活性氧代谢和抗氧化系统对La^(3+)的响应被引量:4
2012年
以一年生龙眼小苗为材料,研究了La3+对龙眼叶片活性氧代谢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探讨La3+提高植物抗逆境能力作用机制。龙眼小苗喷施10,20,30,40,50 mg.L-1的La(NO3)3两次,通过检测叶片的自由基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来分析La3+提高龙眼抗氧化的作用。结果表明:20~30 mg.L-1La3+处理可明显清除龙眼叶片的.O2-和H2O2,减少MDA生成量;显著提高叶片SOD和CAT酶活性,降低POD活性,提高AsA-GSH循环运行效率及相关代谢酶APX,MDAR,DHAR和GR的活性,保证AsA和GSH再生,显示稀土离子La3+对龙眼抗性具有显著的正调节作用。
李永裕潘腾飞余东邱栋梁
关键词:龙眼活性氧抗氧化系统
白菊‘精诚’离体快繁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以日本独头白菊‘精诚’植株的顶芽、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繁研究。结果表明:以0.1%Hg Cl2为表面消毒剂,最适消毒时间为5 min,初代培养中,顶芽的培养效果比带腋芽茎段更好;以顶芽为外植体,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1 mg/L NAA,其平均有效芽诱导数为5.87;在增殖培养中,以带腋芽茎段诱导丛生芽,其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3 mg/L NAA,增殖系数为6.92;以叶片切段诱导不定芽,其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3 mg/L NAA,增殖系数为3.59;以叶柄诱导不定芽,其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15 mg/L NAA,增殖系数为0.49;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35 mg/L IBA,生根率100%。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日本独头白菊‘精诚’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许颖妍胡计红杨惠婷朱梦珠洪荣钦潘腾飞潘东明佘文琴陈桂信
关键词:芽诱导离体快繁
晚熟桃新品种韦端蜜红的选育
2023年
韦端蜜红是从福建省古田县吉巷乡韦端村桃园中优选出的晚熟桃芽变新品种。具有晚熟、果大、肉脆、味甜、抗逆性较强等优良性状。果实近圆形,果顶微凸,果实缝合线浅且较明显,平均单果质量259 g;果皮底色黄绿色,果面带有深红色红晕;果肉黄白色,果汁多,风味甜,可食率达93.73%,成熟果实硬度为10.91 kg·cm^(-2)。果实汁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6%~14.5%,总糖含量(以葡萄糖计)10.4%~11.0%,可滴定酸含量(以苹果酸计)0.15%~0.21%,抗坏血酸(维生素C)含量10.2 mg·100 g^(-1),果皮花青素、总酚、类黄酮含量分别为18.03 mg·kg^(-1)、1.65 mg·g^(-1)和1.53 mg·g^(-1)。在古田县3月上旬始花,果实成熟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果实生长发育期约为135 d,在株行距5.02 m×5.03 m条件下,5年生树株产达92.41 kg。适宜在福建省桃主产区推广种植。
李文曾志芳陈小梅潘腾飞马翠兰邱栋梁
关键词:晚熟桃
贮藏温度对中国水仙鳞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以中国水仙‘金盏银台’品种3年生休眠鳞茎为试验材料,研究在5、15、25、35℃和室温(CK)贮藏下鳞茎内鳞片、外鳞片和主芽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鳞茎内鳞片、外鳞片和主芽淀粉含量变化受贮藏温度的影响显著;不同贮藏温度下内鳞片、外鳞片和主芽的可溶性糖含量都基本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而淀粉含量整体波动较大。在鳞茎贮藏期的叶芽和花芽分化期间,不同温度对淀粉水解产生显著影响,对可溶性糖的影响不显著,淀粉水解跟主芽的发育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淀粉来研究了解水仙鳞茎贮藏期间碳水化合物的变化更适宜。
姚婷婷李小婷宋敏娜蒲小龙叶如梦郭志雄佘文琴潘腾飞潘东明
关键词:贮藏温度可溶性糖
应用UPLC分析荔枝果皮、假种皮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的变化被引量:4
2021年
为了探讨荔枝果皮和假种皮(果肉)可溶性糖、有机酸组分在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积累和代谢转化,本研究以‘乌叶’和‘兰竹’荔枝为试材,通过UPLC建立果实糖酸组分的定量方法,并对其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成熟果实果皮及假种皮的可溶性糖含量较发育期显著上升,果皮以果糖积累为主,而假种皮则以蔗糖积累为主。发育期果实果皮富含莽草酸和奎尼酸,两者合计占比高达90%,至果实成熟仍占比75%;果皮中其余酸组分较发育期均有所增加。假种皮有机酸组分以苹果酸为主,但伴随果实成熟,其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研究首次利用UPLC分析荔枝果实糖酸组分的变化,表明在不同发育阶段果皮与假种皮中的糖酸组分存在不同的消长。
蔡灿军郭志雄潘腾飞尤有利郭雅倩李瑞潘东明佘文琴陈桂信潘鹤立
关键词:荔枝UPLC果皮假种皮可溶性糖
不同栽培品种(系)橄榄香气成分特征及差异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究不同栽培品种(系)橄榄果实香气成分特征及差异,为橄榄的果实香气品质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11个不同品种(系)橄榄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GC-MS)技术,对不同品种(系)橄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鼻实验可以将11个品种(系)橄榄进行区分,说明参试11个品种(系)橄榄香气特征存在差异。HS-SPME-GC-MS实验结果表明,11个不同品种(系)橄榄共检测出57个挥发性物质成分,其中有23个挥发性物质是不同品种(系)橄榄主要差异物质。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结果进一步筛选出α-蒎烯、石竹烯、α-石竹烯等香气物质,这些化合物可能是构成橄榄果实香气特征差异的主要香气活性物质;可以将不同橄榄产区11个橄榄品种(系)分为两类,即以平阳1号、平阳3号等为代表的木香型品种(系),以梅埔2号、刘族本等为代表的清香型品种(系)。【结论】烯萜类化合物为橄榄主要香气物质,11个不同品种(系)橄榄香气成分与含量均存在差异,经过OAV分析,α-蒎烯和石竹烯等为主要特征香气活性物质。
郑宗昊张向争徐荣王乃玉傅芳浩谷梦雅潘腾飞佘文琴
关键词:橄榄香气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
锥栗总RNA提取方法比较及LFY基因克隆被引量:1
2014年
锥栗总RNA的提取质量是后期锥栗空棚分子机理研究的关键。以锥栗花序为材料,采用2种植物RNA快速提取试剂盒、改良Trizol法和改良CTAB法提取锥栗总RNA,并采用多种方法检测提取出的总RNA的质量。结果表明:采用改良CTAB法获得的总RNA可明显看到28S和18S条带,且亮度比约为2∶1,DNA基本无残留,点样孔无杂质,OD260/OD280均接近2,而OD260/OD230均超过2,经逆转录可作为模板,获得LFY基因。改良后CTAB法最合适,所得的总RNA产量高、比较纯净、完整,可用于后续的逆转录并进行基因片段的扩增。
郜祥雄郑诚乐钟凤林陈桂信潘腾飞
关键词:锥栗RNA花序LFY
果蔬采后处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016年
通过分析果蔬采后处理课程的特点,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内容多、课时少,课堂效果不佳,实验教学内容综合性与实践性弱等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紧跟科学发展前沿,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优化了该课程教学的新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
潘腾飞郭志雄佘文琴潘东明
关键词:教学改革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水仙BES-SSR标记引物GA19及鉴定水仙品种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仙BES-SSR标记引物GA19及鉴定水仙品种的方法,包括水仙BES-SSR标记引物GA19的设计及合成、水仙基因组总DNA提取、PCR总反应体系建立、PCR扩增程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条件和PCR扩增产物的...
潘东明祁世明潘腾飞郭志雄林琳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