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振勇

作品数:45 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省种子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省级财政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1篇大豆
  • 10篇玉米
  • 7篇栽培
  • 7篇菜用
  • 6篇选育
  • 6篇高蛋白
  • 5篇引种
  • 5篇栽培技术
  • 5篇鲜食
  • 4篇甜玉米
  • 4篇高产
  • 4篇菜用大豆
  • 4篇春大豆
  • 3篇蛋白质
  • 3篇试验初报
  • 3篇农艺
  • 3篇鲜食大豆
  • 3篇菜用蚕豆
  • 3篇蚕豆
  • 2篇氮素

机构

  • 37篇福建省种子总...
  • 27篇福建省农业科...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福建农学院
  • 1篇福建省农业厅

作者

  • 40篇滕振勇
  • 17篇林国强
  • 15篇胡润芳
  • 11篇陆佩兰
  • 6篇张玉梅
  • 6篇张广庆
  • 6篇陈伟
  • 5篇蓝新隆
  • 5篇陈志雄
  • 4篇张轼
  • 4篇李爱萍
  • 4篇陈双龙
  • 3篇郑开斌
  • 3篇廖长见
  • 3篇池晓雯
  • 3篇陈山虎
  • 3篇林建新
  • 3篇卢和顶
  • 3篇罗维禄
  • 3篇郑旋

传媒

  • 9篇福建农业科技
  • 9篇福建农业学报
  • 3篇中国种业
  • 2篇种子
  • 2篇大豆科学
  • 2篇东南园艺
  • 1篇大豆通报
  • 1篇种子科技
  • 1篇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蔬菜
  • 1篇福建稻麦科技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菜用大豆“闽豆1号”播期与密度优化配置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菜用大豆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闽北生态区,闽豆1号春播以4月16日和30.0万株/hm2处理组合的鲜荚产量最高,为14288.21 kg/hm2。其适宜播种期是4月上中旬,适宜种植密度是30.0万株/hm2左右。
齐国强钟建伟滕振勇陆佩兰胡润芳林国强
关键词:菜用大豆播期鲜荚产量
鲜食玉米大斑病经济阈值及品种抗性分级标准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明确福建省鲜食玉米大斑病田间病情与玉米产量损失的关系,为福建省鲜食玉米大斑病的合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玉米大斑病自然发病条件下,利用不同施药次数人为造成田间不同病情梯度,建立病情指数与玉米产量损失率模型,制定适合福建省鲜食玉米大斑病的经济阈值。同样条件下,以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模型推算不同抗性玉米品种科学用药时期和次数,制定鲜食玉米品种抗性分级标准。[结果]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玉米大斑病全部叶片病情指数与种植天数的回归方程。玉米产量损失率与玉米大斑病全部叶和功能叶病情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玉米全部叶和功能叶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模型。在用药次数依次为1,2,3和4次条件下,基于全部叶病情指数乳熟期(R3)玉米大斑病经济阈值分别是14.63,17.88,18.72和22.06,基于功能叶病情指数分别是7.74,10.43,12.24和16.80。基于建立的回归方程、经济阈值及玉米籽粒建成期(R2)功能叶病情指数(DI),建议玉米品种抗性分级标准为:DI≤15为抗病(R),1545为感病(S)。[结论]建立了福建省鲜食玉米大斑病田间病情消长动态理论模型和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模型,制定了玉米大斑病的经济阈值和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分级标准。
代玉立甘林滕振勇陈伟卢学松杨秀娟
关键词:鲜食玉米玉米大斑病为害损失经济阈值
对《种子法》施行后出现的几个问题的商榷被引量:1
2001年
林孝水滕振勇
关键词:种子法种子经营许可证经营者购销行为
杂交水稻新组合D优527
李维明张卫清潘润森滕振勇林荔辉周元昌陈志伟吴为人毛大梅刘文炳祁建民林培青吴建梅官华忠赵季志段远霖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育成优质三系不育系D62A,其品质明显比V20A、珍汕97A优,用它与蜀恢527配制的杂种产量高,品质好。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与福建省种子总站于1998年引进该组合参加本校品比、多点试验和省区试,表...
关键词:
关键词:杂交水稻D优527
高蛋白春大豆福豆310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05年
“福豆310”系以“莆豆8008”为母本、“88B1-58-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选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丰产稳产、适应性广。全生育期115d左右,单产2 305.5kg/hm2左右,2005年先后通过了福建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胡润芳滕振勇李爱萍林国强
关键词:大豆高蛋白栽培技术
不同形态氮素对大豆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12年
利用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和混合态氮对3个栽培大豆品种花荚期植株进行诱导处理,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H4+-N增加3个大豆品种功能叶片NR活性效果最好,其次是混合态氮,NO3--N效果较差;三种形态的氮素均能明显提高3个大豆品种功能叶片GS活性;在三种形态氮素诱导下,3个大豆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与其功能叶片NR和G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520*和0.550*);追施氮素对低蛋白大豆品种功能叶片NR、GS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把大豆花荚期叶片NR和GS的活性作为高蛋白品种选育的参考指标之一。
胡润芳张广庆滕振勇林国强
关键词:大豆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蛋白质
优质超甜玉米新品种闽双色4号的选育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选育品质优、产量高、抗倒性强、抗病性较强、适应性广的超甜玉米新品种。【方法】2013年,应用"温带种质×热带种质"的甜玉米杂种优势模式,利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最新育成的热带种质黄色超甜玉米自交系闽甜系G73与温带种质白色超甜玉米自交系闽甜系AS67测交配组,培育黄白粒超甜玉米新品种闽双色4号。2017年分析了闽甜系G73和闽甜系AS67两个自交系的配合力情况,2016–2017年闽双色4号参加秋季国家东南区鲜食玉米科企联合体区试。【结果】配合力测定结果:闽甜系AS67的穗重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闽甜系G73的穗重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中等,而闽甜系AS67×闽甜系G73的穗重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高。秋季国家东南区鲜食玉米科企联合体区试结果:产量方面,闽双色4号在2016–2017年区试中,2年平均鲜穗产量11691.0 kg·hm^(-2),比对照品种粤甜16号增产4.3%,增产点率77.5%。抗逆性方面,在室内接菌试验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试验中,表现抗茎腐病、中抗纹枯病,并具有较强的抗倒性。品质方面,经专家鉴定,2年区试平均,综合评分达90.2分,显著优于对照品种粤甜16号(85.0分),并达到国家颁布的优质甜玉米品种标准(专家品尝分≥90.0分);经扬州大学农学院理化品质检测,闽双色4号2年平均皮渣率10.2%、可溶性总糖含量20.2%、还原糖含量8.3%,优于对照品种粤甜16号的理化品质。2018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玉20180363)。【结论】"温带种质×热带种质"的杂种优势模式可应用于甜玉米新品种选育;闽双色4号很好地协调了品质与产量、抗性的关系,具有品质优、产量较高、抗倒性强、抗病性较强等优点,满足了生产上对优质高产新品种的需求,适宜在我国东南部鲜食玉米栽培区种植。
廖长见张扬陈伟林建新滕振勇陈山虎林静卢和顶
关键词:甜玉米品种选育
优质、广适超甜玉米新品种闽双色6号的选育
2023年
【目的】选育品质优、产量高、抗倒性强、抗病性较强、耐热性好、适应性广的超甜玉米新品种。【方法】2015年冬,应用“温带种质×热带种质”的甜玉米杂种优势模式,利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最新育成的热带种质黄色超甜玉米自交系闽甜系T146与温带种质白色超甜玉米自交系闽甜系AS67测交配组,培育黄白粒超甜玉米新品种闽双色6号。2018–2021年闽双色6号分别通过了国家东南区、西南区鲜食玉米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并于2021和2022年在广东惠州和福建建瓯开展千亩示范。【结果】国家区试结果:产量方面,闽双色6号在2018-2019年东南区试中,两年平均鲜穗产量13587.8 kg·hm^(-2),比对照品种粤甜16号增产7.6%,增产点率80.9%。在西南区试中,两年平均鲜穗产量13505.3 kg·hm^(-2),比对照品种粤甜16号增产3.6%,增产点率70%。抗逆性方面,鲜食玉米品种闽双色6号在田间自然发病的情况下,中抗小斑病,中抗/高抗纹枯病,中抗/高抗瘤黑粉病,中抗茎腐病,中抗/感大斑病和南方锈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感丝黑穗病,感/中抗小斑病,感瘤黑粉病,高感纹枯病,感/中抗南方锈病。品质方面,经专家鉴定,国家东南区试验综合评分89.2分,国家西南区试验综合评分86.8分,均优于对照品种粤甜16号(85.0分);经扬州大学农学院理化品质检测,闽双色6号国家东南、西南两大区试平均皮渣率为11.8%,可溶性总糖含量为26.7%,还原糖含量为11.25%,优于对照品种粤甜16号的理化品质。分别于2020年和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玉20200523、国审玉20220577)。惠州市马安镇千亩示范结果显示闽双色6号每公顷产量17982 kg,比对照增产5.9%,每公顷可增效7014元,品质品尝90.8分;建瓯市东游镇示范片每公顷产量18889.5kg,比对照增产9.44%,每公顷可增效7173.6元,品质品尝为89.7分,均优于对照,且建议�
廖长见张扬林建新滕振勇陈山虎林静卢和顶
关键词:甜玉米品种选育
高蛋白大豆福豆234选育及栽培要点
2004年
福豆234系以莆豆8008为母本、黄沙豆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选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丰产稳产、适应性广。生育期91天左右,产量2227.5kg/hm^2左右,2004年6月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大豆专业组鉴定。
林国强张轼滕振勇陈志雄
关键词:高蛋白大豆选育栽培要点
鲜食大豆新品种闽豆10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2022年
【目的】为加快鲜食大豆品种更新换代,助力福建省乡村振兴及鲜食大豆产业的发展,通过有性杂交系谱选育高产优质的鲜食大豆新品种供推广种植。【方法】以抚鲜5号为母本,K丰72-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育,聚合父母本优良基因,定向选出组合08B2-1。2017年春进行品比试验,平均鲜荚产量8379.60 kg·hm^(-2),比毛豆3号(CK)增产16.35%,增产极显著。定名为闽豆10号推荐参加福建省鲜食大豆品种区域试验,闽豆10号在2019—2020年福建省鲜食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荚产量11381.85 kg·hm^(-2),比CK增产5.40%。【结果】2021年7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豆20210001)。【结论】育成鲜食大豆新品种闽豆10号,该品种荚大粒大,清煮口感香甜柔糯,属中熟鲜食大豆品种,适宜福建省春播种植。
张玉梅蓝新隆陈伟滕振勇陆佩兰林国强胡润芳
关键词:鲜食大豆选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