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江卫

作品数:7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甘薯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疫病菌
  • 3篇晚疫病
  • 3篇晚疫病菌
  • 3篇马铃薯
  • 3篇病菌
  • 2篇嘧菌酯
  • 2篇线虫
  • 2篇马铃薯晚疫病
  • 2篇马铃薯晚疫病...
  • 2篇精甲霜灵
  • 2篇寄主
  • 2篇甲霜灵
  • 1篇疫霉
  • 1篇植物
  • 1篇致病疫霉
  • 1篇致死温度
  • 1篇入侵
  • 1篇生物防治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机构

  • 4篇河北省农林科...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北省微生物...

作者

  • 7篇沈江卫
  • 3篇陈书龙
  • 2篇马娟
  • 2篇杨志辉
  • 2篇朱杰华
  • 1篇于海滨
  • 1篇李洪涛
  • 1篇桂秀梅
  • 1篇杜洪忠
  • 1篇张翠绵
  • 1篇王鹤
  • 1篇秦宇轩
  • 1篇董立新
  • 1篇李秀花
  • 1篇马辉杰
  • 1篇陶晡
  • 1篇王占武
  • 1篇孙颖琦

传媒

  • 2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农药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黄瓜根结线虫拮抗菌筛选及作用机理初探被引量:27
2006年
采用击倒、驱避、温室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已获得的多株拮抗菌株进行了防治黄瓜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筛选实验,并对优势菌株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共同培养条件下,S506,Cm05和Ms2菌株表现优秀,对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在30%以上,其中S506最高,达48.8%;对线虫的驱避实验,以Cm05+S506组合最好;在连茬4,8,11 a的温室土壤上进行的盆栽和田间小区实验表明,S506的防效最高、最稳定,田间校正防效最高达85.29%,显著优于阿维菌素14.89%的防效.S506的抗线虫物质主要是胞外代谢产物.
李洪涛张翠绵沈江卫王占武
关键词:黄瓜根结线虫生物防治拮抗菌
中国甘薯小象甲的rDNA ITS-1遗传变异及入侵来源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甘薯小象甲是国内外重要检疫性害虫,明确中国不同地区甘薯小象甲的遗传多样性可为甘薯小象甲的鉴别检疫提供依据。通过对中国6个地区甘薯小象甲种群rDNAITS-1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探讨了中国6个地区种群的入侵来源。结合世界其他地区已公布35个甘薯小象甲种群序列,经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甘薯小象甲起源于印度次大陆,在亚洲地区随甘薯的调运而自东南向西北扩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为印度地区分支和亚洲东部分2个大的分支,而亚洲东部分支又进一步划分为东南部和东北部2个亚支,中国的甘薯小象甲种群分别位于东北部分支的2个亚分支上,说明中国6个地区甘薯小象甲种群至少通过2个不同地区侵入中国,并在中国定居。
于海滨沈江卫马娟马辉杰陈书龙
关键词:甘薯小象甲ITS-1系统发育树
不同植物对大豆孢囊线虫种群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田间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作物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群体的影响,以寻找对大豆孢囊线虫具有抑制作用的作物品种。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少量大豆孢囊线虫会孵化为2龄幼虫,遇适宜寄主孵化率迅速提高,但非寄主植物对孢囊线虫的孵化影响不大,在处理38d后,适宜寄主根围2龄幼虫数量显著高于非寄主植物根围2龄幼虫数量。在作物生长100d后,农科六号、中黄13、黑乌豆、小粒黑豆和菜豆(改良保丰一号)处理土壤中的孢囊数量是原始孢囊数量的2.3~9.4倍,这5种植物为大豆孢囊线虫的良好寄主;但在豇豆(之豇28-2)、谷子(新吨谷1号)、大葱(中华巨葱)、番茄(精选L-402)和玉米(郑单958)等作物处理中,土壤孢囊数量仅为原始孢囊数量的58%~63%,可有效减少土壤中大豆孢囊线虫的数量。
李秀花马娟陈书龙沈江卫
关键词:大豆孢囊线虫寄主
培养条件对甘薯黑斑病菌生长与产孢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在不同营养条件以及培养环境条件下,测试了甘薯黑斑病菌的生长速度以及产孢量。结果表明:甘薯黑斑病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Ellis et Halsted)在13种供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在番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胡萝卜培养基上生长最差;分生孢子产孢量以在PDA培养基上最多,在玉米粉培养基上最少。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5℃,在15℃下分生孢子产孢量最大。在全光照环境下生长最好,全黑暗下次之,光暗交替条件下较差,光照条件对黑斑病菌分生孢子产孢量没有明显差别。菌丝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为6~8,最适pH值为8,分生孢子最适产孢pH值为10。在真菌生理培养基上,以淀粉为最佳碳源,以酵母膏为最佳氮源。菌丝、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致死条件分别为52℃、5 min,47℃、5 min和50℃、5 min。
沈江卫古树江陈书龙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致死温度
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的寄主专化性研究
朱杰华杨志辉桂秀梅秦宇轩董立新陶晡杜洪忠沈江卫
该研究比较了来自不同产区马铃薯和番茄的21个菌株对马铃薯3个品种和番茄3个品种的侵染率、致病力、产孢能力及对寄主的寄生适合度,证明从马铃薯和番茄上分离的致病疫霉不能互为侵染,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一...
关键词:
关键词:马铃薯番茄病害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和精甲霜灵的敏感性测定被引量:17
2008年
分别测定了2006年采自河北围场60株和黑龙江克山71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水平,并同时从围场和克山各选取30株晚疫病菌株,测定这些菌株对精甲霜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围场和克山晚疫病菌对嘧菌酯均表现为敏感,两地菌株的EC50平均值分别为0.0750、0.0789mg/L,两地总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0.0771mg/L,该值可作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抗药性监测的敏感性基线。对精甲霜灵的抗性测定表明:在河北围场所测菌株中,敏感、中抗和高抗的比例分别为46.7%、46.7%和6.6%,最敏感菌株EC50值为0.0226mg/L,最高抗性菌株EC50值为169.7991mg/L;而在克山所测菌株中,敏感、中抗和高抗的比例分别为73.4%、20.0%和6.6%,最敏感菌株EC50值为0.0158mg/L,最高抗性菌株EC50值为24.3684mg/L。
沈江卫杨志辉朱杰华孙颖琦王鹤
关键词:致病疫霉嘧菌酯精甲霜灵敏感性基线
马铃薯晚疫病菌SSR基因型分析及对嘧菌酯和精甲霜灵的敏感性测定
马铃薯晚疫病由假菌界卵菌门中的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Bary/]引起,是世界范围内马铃薯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本研究利用两对SSR引物分析了河北围场,崇礼和黑龙江...
沈江卫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精甲霜灵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