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岩

作品数:8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自杀
  • 3篇大学生
  • 2篇重庆市大学生
  • 2篇自杀未遂
  • 1篇大学生自杀
  • 1篇胆碱
  • 1篇胆碱能
  • 1篇胆碱能纤维
  • 1篇心理
  • 1篇行为生活方式
  • 1篇学生自杀
  • 1篇学习记忆
  • 1篇学习记忆能力
  • 1篇药物
  • 1篇抑郁
  • 1篇抑郁模型
  • 1篇抑郁模型大鼠
  • 1篇少年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因素

机构

  • 8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回龙观医...
  • 1篇上海市精神卫...
  • 1篇世界卫生组织

作者

  • 8篇沈岩
  • 8篇况利
  • 4篇王敏建
  • 4篇艾明
  • 4篇陈建梅
  • 4篇黎雪梅
  • 3篇李大奇
  • 3篇费立鹏
  • 3篇高新学
  • 2篇牛雅娟
  • 1篇甘窈
  • 1篇李献云

传媒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的特征、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提供的《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大学版-Ⅳ)》在重庆市随机抽取的11所大学中调查了9808名大学生,了解自杀未遂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大学生自杀未遂报告率为1.7%(169/9808),男女性别构成比为1∶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危险因素排列为:近一年感到绝望的频率高(OR=4.2,95%CI:3.1~5.9)、一级亲属有过自杀行为(OR=2.8,95%CI:1.7~4.7)、认识的人有过自杀行为(OR=2.8,95%CI:2.1~3.9)、已发生性行为(OR=2.7,95%CI:1.9~3.9)、近1个月心理问题对学习及日常生活的影响(OR=2.5,95%CI:1.8~3.6)、女性(OR=2.5,95%CI:1.8~3.5)、其他血缘关系亲属有自杀行为(OR=2.4,95%CI:1.6~3.4),P值均小于0.001。结论大学生自杀现象并不罕见,应在高校制定和执行有针对性的自杀预防计划。
艾明况利王敏建沈岩李大奇高新学陈建梅黎雪梅牛雅娟费立鹏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未遂
冲动性和攻击性对大学生自杀未遂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了解冲动性及攻击性对大学生自杀未遂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大学版-Ⅳ)》对重庆市随机抽取的11所大学的12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比较有无自杀未遂大学生中文版Barratt冲动行为量表与Buss和Perry攻击问卷的评估结果,分析冲动性及攻击性人格对大学生发生自杀行为的影响。结果收集有效问卷9808份,大学生自杀未遂的报告率为1.7%(169/9808)。自杀未遂组的冲动行为量表中的非计划性、行动冲动性和认知冲动性及总分均高于无自杀未遂组(P<0.001)。自杀未遂组Buss和Perry攻击问卷的总分及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指向自我的攻击等各因子分均高于无自杀未遂组(P<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自杀未遂最密切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排列为:攻击性总分高(OR=20.81,95%CI:12.36~35.03,P<0.01),行动冲动性分高(OR=4.32,95%CI:2.33~8.01,P<0.01),冲动性总分高(OR=3.37,95%CI:1.65~8.42,P<0.01),非计划性分值高(OR=3.12,95%CI:1.75~5.56,P<0.01),自杀意念强(OR=2.54,95%CI:1.75~3.70,P<0.01),已发生过性行为(3.12,95%CI:1.75~5.56,P<0.01),女性(OR=2.15,95%CI:1.48~3.14,P<0.01),指向自我的攻击分值高(OR=1.89,95%CI:1.24~2.88,P<0.01)。结论有自杀未遂的大学生更多体现出冲动性及攻击性人格,对大学生冲动性自杀行为应采取不一样的干预方案。
艾明陈建梅王敏建甘窈沈岩李大奇高新学黎雪梅李献云费立鹏况利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未遂冲动性攻击性
噻奈普汀对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胆碱能纤维的作用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噻奈普汀(TIA)对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海马胆碱能纤维的作用。方法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和孤养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对模型大鼠行噻奈普汀灌胃4周,Y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乙酰胆碱脂酶(AChE)的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显微镜方格目测计数对大鼠海马AchE阳性纤维的密度行定量分析。结果抑郁模型大鼠经噻奈普汀4周治疗后,学习记忆能力:应激+TIA组[(43.0±4.1)分、(7.9±0.8)分]与应激组[(69.3±8.4)分、(4.6±0.7)分]、应激+生理盐水组[(58.0±9.3)分、(5.3±1.1)分]比较学习记忆能力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AchE阳性纤维密度为应激+TIA组[CA1:(54.65±14.29);CA3:(51.00±10.77);DG:(57.63±14.59)],应激组[CA1:(40.68±10.17);CA3:(41.27±9.33);DG:(43.90±11.37)],应激+生理盐水组[CA1:(42.47±11.83);CA3:(48.53±10.75);DG:(50.69±14.59)],应激+TIA组各区AchE阳性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应激组(P<0.01),应激+TIA组CA1区、DG区AchE阳性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应激+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噻奈普汀能有效促进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以及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再生。
王敏建况利黎雪梅陈建梅沈岩
关键词:噻奈普汀学习记忆抑郁海马胆碱能纤维
行为生活方式、心理及社会因素对青少年自杀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沈岩况利
关键词:青少年自杀行为
自杀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6年
沈岩况利
关键词:自杀
旅途性精神病致自杀一例
2006年
艾明况利沈岩
关键词:旅途性精神病自杀
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调查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制量表在重庆市随机抽取的11所大学中调查9808名大学生,了解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模型发现其危险因素。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3.0%,有自杀意念的男、女学生构成比为3:4;多因素分析显示其危险因素排列为:近一年感到绝望频率高(OR=5.07,95%CI:4.27~6.02)、近一个月心理问题对学习及日常生活的影响(OR=2.07,95%CI:1.79~2.38)、已发生性行为(OR:1.95,95%CI:1.65~2.30)、亲属有过自杀行为(OR=1.77,95%CI:1.52~2.08)、女性(OR=1.66,95%CI:1.45~1.90)、认识的人中有过自杀行为(OR=1.46,95%CI:1.28~1.67)、近一个月因疾病对学习及日常生活影响(OR=1.29,95%CI:1.08~1.52)。结论大学生样本中自杀意念报告率较高。应根据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在高校制定和执行有针对性的自杀预防计划。
陈建梅艾明况利王敏建沈岩李大奇高新学黎雪梅费立鹏牛雅娟
关键词:自杀意念大学生
利培酮与传统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传统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来评估利培酮和传统药物两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元方差分析显示利培酮组明显高于传统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依次为病程、药物类型。结论:利培酮治疗组生活质量优于传统药物组;患者病程的长短,药物类型对生活质量有预测价值。
沈岩况利
关键词:利培酮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