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建成

作品数:147 被引量:2,628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2篇政治法律
  • 39篇经济管理
  • 6篇医药卫生
  • 4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0篇刑事
  • 42篇诉讼
  • 31篇刑事诉讼
  • 31篇司法
  • 18篇诉讼法
  • 15篇刑事诉讼法
  • 11篇法律
  • 8篇审判
  • 7篇实证
  • 7篇起诉
  • 7篇公正
  • 6篇蛋白
  • 6篇检察
  • 6篇法制
  • 5篇人权
  • 5篇司法鉴定
  • 5篇司法制度
  • 5篇企业
  • 5篇法治
  • 5篇犯罪

机构

  • 78篇北京大学
  • 52篇中山大学
  • 11篇烟台大学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中国政法大学
  • 3篇中国法学会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神户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上海海关学院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中国南航集团
  • 1篇北京市海淀区...
  • 1篇最高人民检察...
  • 1篇北京市人民检...
  • 1篇三盟科技股份...

作者

  • 140篇汪建成
  • 16篇毛蕴诗
  • 10篇项鹏
  • 7篇孙远
  • 4篇臧志军
  • 4篇姜美花
  • 4篇蔡炳
  • 3篇王敏远
  • 3篇陈卫东
  • 3篇杨雄
  • 2篇祁建建
  • 2篇王涛
  • 2篇何诗扬
  • 2篇樊崇义
  • 2篇张志铭
  • 2篇卞建林
  • 2篇吴江
  • 2篇高瑞红
  • 2篇王一鸣
  • 1篇刘晓龙

传媒

  • 9篇国家检察官学...
  • 8篇政法论坛
  • 6篇中外法学
  • 5篇中国法学
  • 5篇法学论坛
  • 4篇中国刑事法杂...
  • 4篇法学研究
  • 4篇管理世界
  • 4篇法学家
  • 4篇人民检察
  • 4篇烟台大学学报...
  • 3篇法学评论
  • 3篇法学
  • 3篇国际经贸探索
  • 3篇山东警察学院...
  • 3篇中国检察官
  • 3篇刑事司法论坛
  • 2篇环球法律评论
  • 2篇经济管理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11篇2008
  • 7篇2007
  • 10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 9篇2003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诉讼监督与诉讼规律被引量:18
2010年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以诉讼的形式进入司法领域。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诉求强烈,特别是对那些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甚至是执法司法人员徇私枉法、徇私舞弊等现象反映强烈。全面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防止和纠正司法不公,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诉讼监督是权力制约理论在诉讼程序中的重要体现,是维护司法公正、保障人权的重要措施。本刊编辑部认为,诉讼监督与程序公正要统一于诉讼规律、统一于司法公正、统一于人权保障。在诉讼监督活动中,检察机关应当遵循依法监督原则、适度监督原则、有效监督原则。依法监督原则要求检察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方式和程序进行监督。适度监督原则要求检察机关进行诉讼监督时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程度选择适当的监督方式,兼顾诉讼效率,达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了提高诉讼监督的有效性,检察机关应当增强发现诉讼中违法犯罪情况的手段和拓展法律监督的范围。检察机关要重点加强对侦查活动中刑讯逼供及暴力取证、强制性侦查措施、滥用刑事手段违法插手经济纠纷等问题的监督;加强对抗诉案件审判活动、死刑案件、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等审判重点环节的法律监督;加强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活动,违法监管活动,超期羁押等刑罚执行活动重要环节的监督。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本刊编辑部以《如何认识和加强诉讼监督》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
汪建成
关键词:诉讼监督诉讼规律现代法治国家权力分立滥用权力公权力
刑事诉讼法再修订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被引量:12
2007年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已经列入本届人大的立法规划,根据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将于今年10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进行审议。可以预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将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意义重大,难度也很大,目前对于如何修改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为此,我们约请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实务界和刑事诉讼法学界的专家学者撰写了一组论文,谈谈他们个人的观点,期望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能够有所助益。
汪建成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智者
刑事诉讼溯源被引量:1
2000年
“刑起于兵 ,礼出于俗” ;刑事诉讼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在解决纠纷问题上由“私力救助”向“公力救助”的飞跃 ,标志着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 ;通过对历史的考察 ,可以得出如下几点启示 :( 1 )刑事诉讼是一种国家活动 ,而不是一种个人行为 ;( 2 )刑事诉讼具有特定的任务 ,即解决和处理刑事案件 ;( 3)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是一种“三角结构” ;( 4 )刑事诉讼的运行 ,是以程序化和规范化为基石的 ;( 5)刑事诉讼的权威性建立在公开性和民主性之上。
汪建成
关键词:刑事诉讼渊源
刑事推定若干基本理论之研讨
本文介绍推定不是诉讼证明,而是诉讼证明的替代方法;刑事推定与无罪推定和有利被告原则并不矛盾,而是这两项原则的例外;刑事推定不是首先规则,而是末为规则;刑事推定不会导致证明责任倒置,但会引起证明责任转移;刑事推定的目标不是...
汪建成何诗扬
关键词:刑事推定司法制度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有待完善被引量:2
2007年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非常重要,它带有纲领性,具有指导作用。这次大会提供的背景材料里列了三个基本原则作为共识原则,分别是无罪推定原则、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和禁止双重危险原则。这三个原则都很重要,但我个人认为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则,一个是有效辩护原则,另一个是直接言辞原则,这两个原则可能比禁止双重危险原则更有意义。禁止双重危险原则是英美法系中的规定,大陆法系称之为一事不再理原则,我们应考虑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在我国是否行得通,严格的禁止双重危险原则是排斥再审制度的,
汪建成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一事不再理原则无罪推定原则自证其罪有效辩护
Nestin基因及蛋白在治疗器官纤维化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Nestin基因及蛋白在治疗器官纤维化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表明,Nestin可作为器官纤维化的重要标志物,同时干扰/抑制Nestin对器官纤维化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通过干扰Nestin内源性表达,从而降低胶原含...
项鹏汪建成王涛
刑事证据制度的变革对检察工作的挑战及其应对被引量:8
2012年
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对刑事证据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修订,这些修订对检察工作提出许多挑战。为保证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的有效实施,检察机关应当严格执行证据种类规范,加大对侦查取证行为的监督力度,积极应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准确理解证明标准的内涵,正确面对辩方提出的证据,科学把握卷宗移送制度。
汪建成付磊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修改检察工作非法证据排除
量刑程序改革中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被引量:19
2010年
量刑程序改革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中的一个重大举措,欲使这一改革健康稳步地进行,应当实行几个观念的转变:从对行为的关注转变为对行为人的关注;从对抗转变为合作;从概括性请求转变为具体请求;从法定转变为裁量;从严格证明转变为自由证明;从结果公正转变为程序公正;从矛盾转变为和谐。
汪建成
关键词:量刑行为人公正
必须重视人民检察院在审判监督程序中的作用
1989年
最近,国内诉讼法学界正在开展对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职能的讨论,许多报刊已发表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但这些文章一般都是从整体上对人民检察院的监督职能进行论述,一些具体问题尚未涉及。现在看来,有必要就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在具体程序中的适用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汪文指出: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人民检察院在审判监督程序中的权力主体地位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手里的统计数字表明,人民检察院依审判监督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的很少,被人民法院受理、并开庭审判的就更少。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四个:①人民检察院过多地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提出抗诉,往往会被认为是"配合不力,矛头对内"。
汪建成
关键词:审判监督程序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法律监督职能抗诉权诉讼法学
我国未决羁押制度的批判性重构被引量:53
2004年
我国的未决羁押适用的目的失之偏颇;不是一个例外,而是一种常态;缺乏比例性原则;期限具有不确定性;羁押措施滥用;超期羁押现象严重;场所设置违背中立性原则;救济功能缺失等等。实际上,未决羁押应当受到比已决羁押更加严格的司法控制,因此,必须对我国未决羁押制度进行制度性、法治化的改造与构建,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封闭的司法控制系统。
汪建成冀祥德
关键词:未决羁押制度检讨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