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贤赞

作品数:43 被引量:22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8篇地磁
  • 8篇古地磁
  • 8篇沉积物
  • 7篇古气候
  • 6篇柱样
  • 6篇西太平洋
  • 6篇南沙群岛
  • 6篇磁化率
  • 5篇珊瑚礁
  • 5篇暖池
  • 5篇西太平洋暖池
  • 4篇环境意义
  • 3篇地层学
  • 3篇华南地块
  • 3篇古地磁研究
  • 3篇海区
  • 3篇白垩纪
  • 3篇磁性
  • 3篇磁性地层
  • 2篇地球化

机构

  • 4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3篇汤贤赞
  • 17篇王保贵
  • 16篇颜文
  • 14篇侯红明
  • 12篇陈木宏
  • 12篇陈忠
  • 10篇袁友仁
  • 8篇古森昌
  • 8篇郑范
  • 4篇涂霞
  • 3篇谈晓冬
  • 3篇李春娣
  • 3篇陆钧
  • 2篇张辉
  • 2篇韩玉林
  • 2篇赵焕庭
  • 1篇向荣
  • 1篇方大钧
  • 1篇朱袁智
  • 1篇张伙带

传媒

  • 14篇热带海洋
  • 4篇科学通报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矿物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南海研究与开...
  • 1篇极地研究
  • 1篇土壤与环境
  • 1篇磁性材料及器...
  • 1篇南极研究
  • 1篇广东建材
  • 1篇第六届广东海...
  • 1篇1992年中...
  • 1篇中国海洋学会...
  • 1篇"97全国古...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4篇1994
  • 3篇1993
  • 3篇1992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土壤(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以石龙和容桂工业区为例被引量:36
2000年
对珠三角两个代表性乡镇工业区的土壤(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来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两工业区在主要污染元素类型和综合污染程度上很相似,表层土壤(沉积物)均以Hg、As、Cu的污染为主,且均以Hg的污染最严重;但在某些次要污染元素种类以及某些主要、次要污染元素的单个元素污染程度上存在一些差异。柱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变化特征进一步说明,两工业区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累积与我国尤其是本地区的工农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文章最后提出了乡镇工业区土壤(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几点建设性防治对策。
颜文池继松古森昌汤贤赞陈忠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珠江三角洲土壤污染
南海北部陆缘下侏罗统古地磁与岩石磁学结果
2012年
前人研究表明,粤东海盆、南沙地块东部、加里曼丹西部存在晚三叠—早侏罗世海相地层,并且沉积相和古生物的对比认为它们在晚三叠—早侏罗世可能属同一海盆。文章对广东梅县、惠州和东莞的下侏罗统进行了古地磁研究,试图从古地磁的角度探讨粤东海盆、南沙地块东部、加里曼丹西部是否同属一个海盆。本文退磁结果表明,梅县玄武岩样品分离出低温剩磁和高温特征剩磁;惠州样品只有少数能分离出低温剩磁,难以统计方向;东莞红层样品分离出低温剩磁、中温剩磁和高温特征剩磁。梅县和东莞低温剩磁方向与当地现代地磁场方向一致,为现代地磁场的重磁化结果。所有采点中,只有2个采点分离出了高温特征剩磁,难以用褶皱检验方法检验高温特征剩磁是否原生剩磁。若用华南地块早侏罗世、中—晚侏罗世和白垩纪参考极限定东莞和梅县磁倾角大小,对比东莞中温剩磁、高温特征剩磁和梅县高温特征剩磁褶皱展平0—100%的倾角范围,讨论各剩磁在褶皱展平的形成阶段,结果为东莞中温剩磁在褶皱展平70%—80%时获得;东莞高温特征剩磁可能在褶皱展平后获得;但无法确定梅县高温特征剩磁最可能在哪个褶皱展平阶段获得。磁组构揭示了东莞红层沉积和压实特征,增加了东莞高温特征剩磁为原生剩磁的可能性。等温剩磁曲线、热退磁曲线和交变退磁曲线表明,东莞红层的携磁矿物为赤铁矿;梅县玄武岩部分样品携磁矿物为磁铁矿,部分样品携磁矿物为赤铁矿。文章的古地磁结果虽然未能回答"粤东海盆、南沙地块东部、加里曼丹西部是否同属一个海盆"的科学问题,但为今后进一步的古地磁工作提供了有用信息。
张伙带谈晓冬周蒂黎铭汉陈汉宗汤贤赞
关键词:南海北部陆缘早侏罗世古地磁岩石磁学
华南古纬度漂移及其对南海构造演化模式的限制
<正>1.根据华南白垩纪至第三纪一些盆地的古地磁研究结果,获得以广州(23°N)为参考点,反映华南白垩纪以来古纬度漂移的基本完整的古纬度-时间变化曲线。此曲线显示华南白垩纪以来具有如下的古纬度漂移史:华南在早白垩世时期处...
袁友仁王保贵汤贤赞侯红明柳枞阳
文献传递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古地磁参数对米兰科维奇周期的响应被引量:6
1995年
对南沙群岛海域87-11柱样天然剩余磁化强度(NRM)及90-103柱样NRM、磁化率(x)、剩磁倾角(Ⅰ)等的功率谱分析表明:晚更新世以来该区沉积物的古地磁参数较好地反映了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响应着古气候变化的米兰科维奇天文学周期;在周期成分中,以地球轨道偏心率周期(e)及岁差周期(p)为主,地轴倾斜度周期(ε)无明显表现,同时获得了与特殊地球位置相关联的岁差半周期成分。研究还表明,古地磁参数存在着明显的对古气候变化的非线性响应,明显不同于开阔大洋;同时,不同的沉积单元,沉积物古地磁参数对古气候变化响应的灵敏度各不相同。
侯红明汤贤赞王保贵袁友仁
关键词:古气候海域
南永2井“红色与黑色沉积夹层”的成因与环境意义
颜文汤贤赞陈忠古森昌李春娣
南沙群岛南永2井珊瑚礁古地磁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黑色沉积夹层”的底界(99.69m)与布容正极性/松山反极性(B/M)转换、d18O曲线冷/暖(19/20)气候变换界限相对应,距今年龄约0.78Ma;“红色沉积夹层”...
关键词:
关键词:海洋地质
南极海洋沉积物中Heinrich层的发现及其全球变化意义被引量:7
1998年
对南极普里兹湾海区NP95_1柱样沉积物粒度、磁学参数等研究表明 ,15ka以来南极海区沉积了两套冰碛层 ,分别对应着南极地区的YoungerDryas冷事件和Heinrich 1冷事件 ,其中YD发生于 11 7~ 10 3ka ,H1事件发生于 14 3~ 13 6ka ,南极地区的全新世始于约 10 3ka .研究表明 ,南极 15ka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可与全球其他地区的古气候变化资料相对应 ,表明了千年尺度的古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和同时性 .此外 ,磁组构分析还表明 ,古气候的变化与大洋环流的改组密切相关 .
侯红明罗又郎郑洪汉王保贵汤贤赞
关键词:冰碛层海洋沉积物古气候
南沙海区第四纪沉积过程与环境变迁
陈木宏颜文翦知缗涂霞汪品先韦刚建冯伟民郑范汤贤赞陆钧古森昌陈忠
该成果以一个典型地层剖面为研究重点,辅以若干不同沉积特征的柱状样,采用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分析方法,开展了多学科手段(含微体古生物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古地磁与粒度分析等)大批量的实验室分析测试与鉴定工作,共获得10000...
关键词:
关键词:南沙海区第四纪环境变迁
南沙群岛全新世珊瑚礁地质形成演化与环境变迁
赵焕庭温孝胜余克服陈特固彭子成汤贤赞冯伟民郑范王丽荣杨杰东
在永暑礁小泻湖取得井深5.9m的原状样。采用了TIMS铀系法,定年误差在15a之内。采底栖有孔虫优势种茸刺距轮虫分析δ18O与δ13C资料,表征沉积时的海水表层温度和气温,揭示了1669αBP,即330AD以来迄今分辨率...
关键词:
关键词:环境变迁
南沙群岛海域磁性地层学初步研究被引量:5
1993年
根据南沙群岛海域NS89-76,NS90-103和NS84-38柱样的古地磁研究结果,三柱样终孔深度内均属布容正极性期沉积,较完整地记录了布容期约20万年以来5个短期极性事件。结合地层、古生物资料,^(230)Th及^(14)C年代测定,推断这些极性事件可分别与哥德堡、蒙哥、拉尚、布莱克、琵琶湖C事件对比。依极性事件的年代界限推算3个柱样的底界年龄分别为15ka,202ka,191ka。并对海域大陆架、大陆坡及海盆等地貌单元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王保贵汤贤赞侯红明袁友仁
关键词:磁性地层南沙海域
华南三水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古纬度漂移与南海演化被引量:7
1992年
本文主要依据三水盆地古地磁数据所反映的华南地块的古纬度漂移讨论南海的演化模式。结果认为,华南在南海的形成演化中居主导地位,南海基本上是晚白垩世至中新世期间通过华南的南漂及其后的北向回漂过程中,华南大陆南部的拉张、断裂、解体并自东向西扩展的方式形成的,而南海中散布的微大陆碎块则是在华南回漂时被滞留下来的。演化过程中,其周缘菲律宾岛弧自南向北漂,直到上新世后才构成南海的东界;印支地块则仅起转换边界作用;加里曼丹则基本土没有明显的漂移。
袁友仁王保贵汤贤赞赖小嘉范时清柳枞阳
关键词:古纬度漂移华南地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