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定钦

作品数:67 被引量:188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农业科学
  • 2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转座
  • 22篇转座子
  • 22篇毛竹
  • 22篇基因
  • 15篇转座酶
  • 11篇标记基因
  • 10篇突变体
  • 10篇催化
  • 10篇催化活性
  • 6篇小佛肚竹
  • 6篇佛肚竹
  • 5篇植物
  • 5篇分子标记
  • 5篇MARINE...
  • 4篇染色体
  • 4篇分子
  • 4篇高活性
  • 3篇荧光
  • 3篇诱变
  • 3篇生物合成

机构

  • 41篇浙江农林大学
  • 24篇浙江林学院
  • 1篇福建省林业科...
  • 1篇东京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65篇汤定钦
  • 38篇周明兵
  • 6篇卢江杰
  • 5篇郑丽娜
  • 5篇徐川梅
  • 5篇方伟
  • 5篇桂仁意
  • 3篇林新春
  • 3篇杨萍
  • 2篇张毓婷
  • 2篇钟浩
  • 2篇陈荣
  • 2篇梁银燕
  • 2篇杨萍
  • 2篇胡娇丽
  • 2篇吴令上
  • 2篇余学军
  • 2篇杨海芸
  • 2篇刘亚迪
  • 2篇张岩

传媒

  • 7篇林业科学
  • 6篇竹子研究汇刊
  • 5篇浙江林学院学...
  • 4篇中国细胞生物...
  • 3篇第四届中国竹...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世界竹藤通讯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核农学报
  • 1篇生物技术世界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10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毛竹理化复合诱变育种方法
一种毛竹理化复合诱变育种方法,按如下五个步骤进行:—是毛竹种子的采集,种子净度≥90%,千粒重≥28g,含水率10%-14%,密封后4℃中保存备用。二是辐照射线选定为原子量137的铯γ射线作照射源,与两种诱变剂处理液。三...
桂仁意刘亚迪方伟汤定钦
文献传递
13种中小径散生笋用竹出笋规律及营养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对浙江省临安太湖源竹种园引种的石竹、甜笋竹、雷竹、红竹、黄甜竹、高节竹、角竹、白哺鸡竹、乌哺鸡竹、水桂竹、黄皮刚竹、桂竹、四季竹等13个中小径笋用竹种的出笋成竹规律及其竹笋的营养成分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竹种出笋时间和昼夜生长节律不一致,雷竹和石竹笋期较早,黄甜竹、乌哺鸡竹、白哺鸡竹等笋期居中,黄皮刚竹和桂竹的笋期最晚;多表现出白天累计生长量大于夜间累计生长量的规律,而甜笋竹、红竹、水桂竹及乌哺鸡竹的昼夜节律却与之相反。不同竹种的竹笋营养成分含量不同,但均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蛋白质含量,而脂肪含量较低,氨基酸种类齐全。本研究可为优良中小径散生笋用竹的引种扩繁提供参考。
皮培尧顾李俭陈昂林新春汤定钦
关键词:出笋规律营养成分
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的Ppmar1转座酶S171A突变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的Ppmar1转座酶S171A突变体,所述的Ppmar1转座酶S171A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所述Ppmar1转座酶S171A突变体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
周明兵汤定钦
文献传递
植物生氰糖苷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09年
生氰糖苷在植物中具有化学防御功能,在抗病虫害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在木薯、杏仁和亚麻籽等食用植物中广泛存在,长期食用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植物生氰糖苷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对植物生氰糖苷的结构、生物合成、毒性机理及在抗病虫害方面的应用、转基因研究等进行了综述,并且对其在竹亚科植物中的应用做了展望。
张岩汤定钦周明兵
关键词:生物合成抗病虫害转基因
竹亚科Ty3-Gypsy转座子的克隆、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究根据Ty3-gypsy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性引物,从毛竹、绿竹、菲白竹、龟甲竹中扩增出了430bp左右的目标片段.目的条带经克隆、回收、测序及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后,获得了160条Ty3-g...
杨艳红汤定钦周明兵
关键词:竹亚科反转录酶系统进化
特色经济竹类生物技术育种与中试
汤定钦林新春余学军桂仁意郭小勤杨海芸张有珍池万银
一、简要技术说明  1、收集了雷竹17个栽培类型,21种绿竹种源,建立了雷竹、绿竹种质资源库。通过生长特性等的观察与评价与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优选了8个雷竹、6个绿竹品系。  2、从国内外收集新近开花竹种材料绿竹、雷竹1...
龟甲竹的秆形变异机理探究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属于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单轴散生竹,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面积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在长期的自然演化与人工栽培过程中,毛竹种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形成了一系列较...
叶家其周明兵汤定钦
关键词:转录组学
教学研究型实验室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2年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建设一支能不断提高实验教学与科研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是高校实验室广泛关注和探索的课题。文章就教学研究型实验室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做几点探讨。
杨潮锋杨萍汤定钦
关键词:教学科研型高校实验室教学队伍建设
毛竹微型颠倒重复序列转座子PhTourist1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微型颠倒重复序列(MITE)是DNA转座子中一类依赖自主转座子提供的转座酶进行转座的非自主转座子。以毛竹中与水稻m Ping同源的MITE——Ph Tourist1为例,研究Ph Tourist1的结构特点和转座特性,并分析Ph Tourist1的转座对其附近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而了解转座子对毛竹基因组多态性形成和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方法】利用MEGA5.1,DNAStar,Web Logo 3-Create等软件对Ph Tourist1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TIR)、靶位点重复序列(TSD)、插入位点序列偏好性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并计算Ph Tourist1在毛竹基因组中的插入时间和分布情况。通过PCR手段确认Ph Tourist1在来自同一母本的24株毛竹实生苗基因组中的所有位置并验证是否存在插入多态性。针对其中发生转座的Ph Tourist1-3,通过RTFQ 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分析Ph Tourist1-3存在与否对其下游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共得到30个Ph Tourist1,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与手段确定得到的Ph Tourist1的TIR(GGCCAGTCTCAATG)、TSD(TWA)及插入偏好性序列((C/T)T(C/A)T(T/A)A(G/T)A(A/C))与已报道的Tourist-like MITE的特点吻合。通过对Ph Tourist1的插入时间与分布分析了解到Ph Tourist1在毛竹基因组中的插入时间相对集中,且Ph Tourist1偏好插在基因附近。对毛竹基因组中30个Ph Tourist1的验证确认了每个位置的正确性,并发现Ph Tourist1-3存在插入多态性。且Ph Toutist1-3的切除为完整切除,与m Ping的特性一致。利用RTFQ PCR对Ph Tourist1-3下游基因PH01000402G0860表达量的分析结果表明Ph Tourist1-3转座后PH01000402G0860的表达量比其转座前增加了8.04倍。【结论】本研究鉴定到的与m Ping高度同源的转座子Ph Tourist1,其中Ph Tourist1-3在毛竹基因组中可以发生转座,是首次在毛竹基因组中发现的有活性的Tourist-like MITE,且Ph Tourist1-3的转座对宿主基因表达产生显著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作为�
胡慧周明兵杨萍汤定钦
关键词:毛竹转座
一个毛竹典型LTR转座子的克隆、鉴定及进化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LTR反转录转座子普遍存在于植物界中。为了进一步了解LTR反转录转座子及探索毛竹中存在的可能具有潜在活性的LTR反转录转座子,研究借助毛竹基因组草图数据库,通过LTR-structure软件分析得到一个典型LTR反转录转座子Ph-LTR1,并对其进行鉴定及插入时间的估算,结果表明PhLTR1属于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其两端长末端重复序列同源性高达98.78%,插入时间约为47.9万年,是一个自身具备转座条件的年轻反转录转座子,并且极有可能具有潜在活性。采用同源性搜索方法搜索到52条Ph-LTR1家族元件,并对这些元件结构及其所在基因组的位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hLTR1家族元件中存在大量缺失的元件,且Ph-LTR1家族元件偏向分布于远离基因的区域。研究结果为后续具有潜在活性的LTR反转录转座子转化拟南芥实验奠定了基础,Ph-LTR1家族元件结构及进化分析促进了对于LTR反转录转座子在基因组进化角色的认识与理解。
周敏汤定钦周明兵
关键词:毛竹进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