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杰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金刚石薄膜
  • 5篇类金刚石
  • 5篇类金刚石薄膜
  • 4篇血液相
  • 4篇血液相容性
  • 4篇相容性
  • 4篇DLC
  • 3篇血小板
  • 2篇蛋白吸附
  • 2篇血小板黏附
  • 2篇涂料
  • 2篇纳米
  • 2篇纳米银
  • 2篇纳米银粉
  • 2篇内墙
  • 2篇灰色关联
  • 2篇灰色关联分析
  • 1篇电场
  • 1篇电子能
  • 1篇电子能谱

机构

  • 10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作者

  • 10篇殷杰
  • 7篇尹光福
  • 6篇李伯刚
  • 5篇那娟娟
  • 4篇郑昌琼
  • 1篇吴家刚
  • 1篇张云
  • 1篇薛明
  • 1篇罗琳
  • 1篇蒲曦鸣
  • 1篇张萍
  • 1篇吴洁

传媒

  • 5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LC表面特异性吸附血浆蛋白的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为探讨类金刚石薄膜(DLC)与金刚石薄膜(DF)、石墨具有不同血浆蛋白吸附特性的内在原因,进行了人血白蛋白(HSA)和纤维蛋白原(HFG)在3种碳素材料表面吸附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通过-NH基,在DLC与HAS之间及DF、石墨与HFG之间有氢键形成。有力支持并合理解释了DLC具有较高的HSA吸附活性、DF和石墨则优先吸附HFG的前期研究结论。
李伯刚殷杰那娟娟尹光福
关键词:类金刚石薄膜血液相容性蛋白吸附氢键
纳米银粉内墙抗菌涂料的制备及抗菌性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使用纳米银粉、润湿剂、分散剂和消泡剂等原料,制备得到含有纳米银粉材料的内墙涂料。检测可知,涂料性能优良。经灭菌率测试,含有0.02%(wt)纳米银粉的涂料能够有效地起到抗菌效果,在1h内的灭菌率达到91.9%;再继续增加纳米银粉含量对提高抗菌效果意义不大。
殷杰尹光福张云张萍罗琳吴洁
关键词:纳米银粉抗菌涂料
纳米银粉的制备工艺及抗菌应用研究
银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银被广泛应用于抗菌材料、医药材料、装饰材料、电子浆料、催化剂等领域。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纳米银粉材料获得迅速发展。由于纳米银粉具有纳米材料所特有的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在抗菌、...
殷杰
关键词:纳米银粉内墙涂料
文献传递
用于钛酸铋钠基弛豫铁电体的电致应变增强方法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钛酸铋钠基弛豫铁电体的电致应变增强方法。本发明通过对传统固相法合成的位于临界位置附近的钛酸铋钠基弛豫铁电陶瓷进行交流电场的预极化操作,在遍历的钛酸铋钠基弛豫体中引诱出原生性的大尺寸的非遍...
吴家刚吴肖骏殷杰文澜骥吴超
生物碳素材料表面血小板黏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为了解生物碳素材料的凝血机制 ,将新鲜抗凝人血离心分离为富血小板血浆 ,在 37℃恒温条件下 ,对类金刚石薄膜 (DL C)、金刚石薄膜和石墨三种碳素材料进行了血小板黏附实验 ,通过扫描电镜对黏附于材料表面的血小板进行形态观察和计数分析 ,用形态指数描述血小板的变形程度。结果显示 ,DL C表面无血小板黏附 ,而金刚石薄膜和石墨表面均黏附有为数不少、呈 ~ 型重度变形的血小板。血小板的黏附量石墨最多 ,而形态指数则金刚石薄膜更大。经与前期研究和文献报道的对比分析 ,得出三个主要结论 :(1)蛋白吸附介导的血小板黏附、变形和聚集是生物碳素材料的主要凝血机制 ;(2 )评价生物碳素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血小板变形度比血小板消耗率更有价值 ;(3) DL C的纯度越高 ,血液相容性越好。
李伯刚那娟娟尹光福殷杰郑昌琼
关键词:血小板黏附金刚石薄膜石墨血液相容性
DLC血小板黏附特性与其表面能量的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以不同工艺条件制备的 DL C材料为样本 ,进行了血小板黏附实验 ,测定了乙醇、水和不同组分比乙醇 /水溶液在各样本表面的平衡接触角 ,由此计算出表面张力、临界表面张力、界面张力、粘黏功 4个表面能量参数及表面张力的色散和极性分量 ,通过 T型关联度计算 ,分析了各参数对血小板黏附量和形态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 :(1) 4个表面能量参数均与血小板的黏附量呈正相关 ,而形态指数则与表面张力、、界面张力和黏附功呈负相关 ;(2 )血小板的黏附量和形态指数与表面张力色散、极性分量的关联度异号 ,极性分量对血小板的黏附有利 ,而色散分量则于血小板的变形多功 ;(3)临界表面张力与血小板的黏附量和形态指数均有较大的正关联度 ;(4)表面张力极性分量对血小板黏附量和形态指数的影响与表面张力、界面张力和黏附功步调一致。由此得出 2个重要结论 :(1)血小板在 DL C表面的黏附特性与其表面界面性能密切相关 ,DL C的血液相容性取决于其亲水性和有限润湿的平衡 ,存在一个以临界表面张力为指标的血液相容性区域 ;(2 )血小板在 DL C表面的黏附和变形具有不同的能量机制 :亲水性的表面有利于血小板黏附 ,而黏附血小板的变形则要借助于表面的疏水作用。
李伯刚殷杰那娟娟尹光福郑昌琼
关键词:血小板灰色关联类金刚石薄膜抗凝血性能
碳素材料表面吸附蛋白的红外光谱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为探讨类金刚石薄膜(DLC)、金刚石薄膜(DF)和石墨不同血浆蛋白吸附特性的内在原因,对人血白蛋白(HSA)和纤维蛋白原(HFG)在三种碳素材料表面吸附前后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氨基,在HSA与DLC、HFG与DF、HFG与石墨之间形成了氢键,从而有力地支持并合理地解释了DLC具有较高的HSA吸附活性、DF和石墨则优先吸附HFG的前期研究结论。
李伯刚那娟娟殷杰尹光福
关键词:蛋白吸附
碳相成分对DLC薄膜血液相容性影响的能量机制被引量:2
2005年
以6个不同工艺条件制备的DL C薄膜为样本,在前期碳相成分与表面能量参数测定、碳相成分和表面能量参数与血小板黏附特性关联分析的基础上,用T型关联度法,进一步对碳相成分和表面能量参数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1)在6个表面能量参数中,临界表面张力与碳相成分的整体关联最大,其次为表面张力的色散分量,其它则关联较小;(2 ) DL C碳相与临界表面张力和表面张力的色散分量有较大的负关联度(- 0 .5 7,- 0 .33) ,而与亲水性的其它表面能量参数的关联度均为小于0 .2 0的正值;(3) C- H碳相和C- O碳相与临界表面张力呈较大的正相关(0 .4 8,0 .2 5 )。据此得出分析结论:(1) DL C碳相主导DL C薄膜的血液相容性,其作用机制是对表面润湿性的强抑制和亲水性的有限增强;(2 ) C- H碳相和C- O碳相促使血小板变形的能量机制是增大DL C薄膜的临界表面张力;(3)评价DL C薄膜的血液相容性,既可用临界表面张力作指标设立标准,也可以对DL C碳相的含量要求、辅以对C- H碳相和C- O碳相的含量限定设立标准。本研究为用表面性质表征DL C薄膜的血液相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伯刚薛明尹光福殷杰郑昌琼
关键词:类金刚石薄膜血液相容性灰色关联分析DLC薄膜
卵巢癌靶向性氧化铁纳米粒的合成及对MRI成像增强的作用
本研究选择葡聚糖作为包覆连接材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良好分散稳定性的USPIOs,在其表面修饰可靶向到卵巢癌SK-OV-3细胞的WSGPGVWGASVK多肽(WSG),对其细胞毒性、肿瘤靶向性及MRI成像增强作用进行...
殷杰尹光福蒲曦鸣黄忠兵廖晓明
关键词:合成工艺磁共振成像
类金刚石薄膜的碳相成分对其血小板黏附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对不同工艺和条件制备的 7个类金刚石薄膜 (Diamondlikecarbon ,DLC)试样 ,经X光电子能谱 (XPS)碳相成分分析后 ,分别进行了血小板黏附实验、黏附血小板的形貌观察、分类计数和形态指数计算 ,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 ,研究了碳相成分对血小板黏附量、黏附血小板的形态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 :来自全方位离子注入离子束增强沉积工艺的DLC ,其血小板黏附量和形态指数明显小于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的样品 ;在DLC的 5种碳相成分中 ,DLC碳相与血小板黏附量和形态指数的 (负 )关联度远大于其它碳相成分 ,除此之外只有C H和C O碳相与血小板形态指数的 (正 )关联度较大。表明 :(1)DLC碳相对血小板黏附的影响远较其它碳相成分为大 ,增加DLC碳相的含量是优化DLC血液相容性的关键所在 ;(2 )C H和C O碳相对黏附血小板的变形有促进作用 ,须从工艺上抑制其产生或尽可能降低其含量 ;(3)采用全方位离子注入离子束增强沉积工艺有助于改善DLC的血液相容性。这些结论对设计与改进DLC的制备工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伯刚殷杰尹光福那娟娟郑昌琼
关键词:血小板黏附血液相容性血小板形态DLC类金刚石薄膜X光电子能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