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明明

作品数:39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春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8篇文化科学
  • 6篇艺术
  • 4篇政治法律
  • 3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伦理
  • 6篇文学
  • 5篇艺术
  • 3篇信仰
  • 3篇意识形态
  • 3篇课程
  • 2篇大学生
  • 2篇狄德罗
  • 2篇上帝
  • 2篇社会
  • 2篇审美
  • 2篇欧美文学
  • 2篇主体性
  • 2篇外国文学
  • 2篇文化
  • 2篇文艺
  • 2篇小说
  • 2篇伦理观
  • 2篇美文
  • 2篇魔鬼

机构

  • 23篇安庆师范学院
  • 9篇东南大学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长春理工大学
  • 4篇吉林大学
  • 3篇合肥学院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安庆师范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电子技术...
  • 1篇黄山市人民政...
  • 1篇时代出版传媒...

作者

  • 38篇殷明明
  • 3篇赵海月
  • 1篇杨絮
  • 1篇许鸣
  • 1篇袁宝宇
  • 1篇陈静

传媒

  • 2篇安庆师范学院...
  • 2篇学术界
  • 2篇燕山大学学报...
  • 2篇美与时代(美...
  • 1篇新视野
  • 1篇理论观察
  • 1篇安徽广播电视...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江淮论坛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河南广播电视...
  • 1篇信息技术与标...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黄山学院学报
  • 1篇辽宁教育行政...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中科林伍德艺术思想的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发展使得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日益模糊。这种在消费文化驱使下进行的审美化是否有着完全的合理性,是否意味着艺术的全面胜利,是大可质疑的。困难在于质疑的标准从何而来,此时,回顾科林伍德的艺术思想将十分有益,他关于艺术的看法可为我们反思当下形形色色的艺术提供理论支点。
殷明明
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情感
中西艺术伦理观比较研究
艺术和伦理是文化中关系紧密的两个领域,人们对两者关系的思考从未停止。面对当下艺术过度娱乐化,艺术价值混乱的现状,更有进一步系统反思两者关联的必要。本文从中西艺术思想史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艺术伦理观,以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的方法...
殷明明
关键词:审美功能教化作用感性形式
主体性的张扬与诗画界限的模糊
2009年
莱辛坚持认为媒体的不同决定了诗与画的差异,但现代艺术的实践已经完全背离了莱辛的论断。这从黑格尔的美学观念出发就可以得到解释,即随着现代社会中人类主体性的膨胀,精神逐渐摆脱了物质的限制,人类精神自我表现的需要已经使艺术逐渐冲破了莱辛意义上诗与画的界限。
殷明明
关键词:诗画现代艺术美学观念现代社会
世俗化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功能观被引量:2
2016年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社会世俗化过程中,艺术和艺术观也随之世俗化,其审美属性和娱乐功能得到发展。这是因为随着物质的进步,生存的紧张得以缓解,宗教的控制开始松懈,个体的自我意识不断强化,现世的生活不再被视为一种赎罪,而是被理解为一个自身便有价值的过程。艺术的作用也不再仅仅是帮助人们皈依上帝,而是向表现世俗生活、娱乐个体和确认自我转变。但一个世俗化的社会同样不能只有娱乐化的艺术,社会对艺术教育性的期望并未消失。
殷明明
关键词:文艺复兴世俗化娱乐教化
从《拉摩的侄儿》看狄德罗对启蒙伦理的认识被引量:1
2005年
在《拉摩的侄儿》这部小说中,狄德罗通过对拉摩的侄儿这一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他对启蒙伦理的反思。狄德罗虽然反对“拉摩的侄儿”的处世原则,但又无法有力地反驳他,反映了启蒙运动的局限以及狄德罗能够意识这种局限但又无法克服的内心矛盾。
殷明明
关键词:狄德罗启蒙信仰伦理
重建群己关系:“外国文学”课程伦理导向的当代调整
2012年
中文专业"外国文学"课程与现实需要紧密联系,在群己关系复杂化的当下,应当在教学中对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作出全面的解读,力求在群体与个体间取得平衡。
殷明明
关键词:现实语境
李格尔“触觉”概念在艺术史研究中的渊源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西方艺术史研究长期有着视觉中心主义的倾向,这不利于全面认识艺术以及艺术的发展。经验主义认识论以及心理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人类的认知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细致分析艺术中各感官的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赫尔德和康德等人已开始摆脱视觉中心主义,分析触觉在艺术中的作用。李格尔则进一步把触觉引入艺术史的研究中,以触觉与视觉间的张力构建了艺术的发展轨迹。他的努力对理解艺术的知觉基础,认识各门类艺术的个性和共性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殷明明
关键词:李格尔触觉视觉艺术史
文化认同与文化抗争:作为民族寓言的《死亡与国王的侍从》
2021年
《死亡与国王的侍从》中的仪式自杀在殖民者的文化压制下不仅是一种文化认同,也成为一种文化抗争。由于殖民者的阻挠和艾雷辛意志的薄弱,仪式自杀未能完成。艾雷辛之子的“替父自杀”表现出文化抗争的继续和非洲知识分子对传统的回归。但他们对于非洲传统和欧洲文明之间的关系仍然未能有清醒的认识,回到前殖民时代的努力只能以一种悲剧的形式出现。非洲不仅要抵抗文化的殖民,也要抵抗对于失败的忘却。
殷明明
关键词:文化认同
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研究生课程设置论析被引量:3
2015年
哈佛比较文学系课程量大、学术性强、视野开阔,跨文化和跨学科程度高。在立足本系课程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哈佛的整体优势,将其他科系的相关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能力奠定了基础。
殷明明
关键词:比较文学课程跨文化跨学科
《拉摩的侄儿》中两种伦理观的对立
2010年
《拉摩的侄儿》揭示了两种伦理观念的对立:"我"坚持传统的伦理观念,尊崇美德";拉摩的侄儿"代表的则是利己的功利主义。狄德罗在情感上支持前者,可他也清楚那样的美德在现实中已几近破产,很多人已经转而信奉"拉摩的侄儿"所代表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伦理观。对此,他虽焦虑却又无力对抗。
殷明明
关键词:伦理信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