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凌云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根管
  • 4篇根尖
  • 3篇微渗漏
  • 2篇氧化酶法
  • 2篇葡萄糖
  • 2篇葡萄糖氧化酶
  • 2篇葡萄糖氧化酶...
  • 2篇器械
  • 2篇弯曲根管
  • 2篇酶法
  • 2篇根管器械
  • 2篇根管预备
  • 2篇根尖孔
  • 2篇根尖微渗漏
  • 1篇定植
  • 1篇扫描电镜
  • 1篇色素类
  • 1篇体外
  • 1篇体外研究
  • 1篇疲劳性

机构

  • 6篇中南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作者

  • 7篇殷凌云
  • 5篇谢晓莉
  • 4篇陈敏慜
  • 4篇刘柳慧
  • 1篇杨向红
  • 1篇凌天牖
  • 1篇张宇
  • 1篇于鸿滨
  • 1篇夏志刚
  • 1篇刘海霞
  • 1篇姜艳
  • 1篇唐国旗
  • 1篇周静

传媒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2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三种充填技术根管封闭能力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利用葡萄糖定量法检测根管微渗漏模型,评价侧向加压充填技术、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及固核载体充填技术对根管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71颗直根管上前牙,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7组,A组(14颗)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加AH Plus充填;B组(8颗)仅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C组(13颗)用侧方加压加AH Plus充填;D组(8颗)仅用侧方加压充填技术;E组(11颗)用Thermafil加AH Plus充填;F组(7颗)仅用Thermafil充填;G组(10颗)为阴性对照组,用粘蜡充填根管。牙根外表面、根管口及根尖孔处涂二层指甲油。于第7d、14d、21d、28d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从冠方向根方漏出的葡萄糖量。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第7d、14d、21d、28dA、C组及C、E组微渗漏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A、E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C、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A、B组与E、F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7d、14d及第21d、28d各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各组第14d与第21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侧方加压充填技术封闭根管的能力优于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及固核载体充填技术,而后两种充填技术封闭根管的能力相当。
谢晓莉Sahibzada Mohammad Noor殷凌云刘柳慧陈敏慜
关键词:AH根管微渗漏根管充填
不同根管器械预备弯曲根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比较手用不锈钢K锉、手用ProTaper锉、机用ProTaper锉在预备中、重度弯曲根管时的成形能力及其对根尖孔形态特征的影响。方法将40个树脂根管模型分为A、B、C、D组,A、B、C组各12个树脂根管模型,其中每组20°根管和30°根管各6个;D组4个树脂根管模型,均为小于5°根管。分别以手用不锈钢K锉、手用ProTaper锉、机用ProTaper锉预备根管,数码相机摄片,运用专业图像分析软件Auto-CAD比较根管偏移及根尖孔形态。结果B组中轴偏移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其中C组与A组在个别根管段有显著差异(P<0.05)。预备后根尖孔B组各项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B3组根管值显著高于B2组(P<0.05)。相同根管弯曲度下C组值高于A组;不同弯曲度下30°根管值高于20°根管值,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镍钛器械均产生根管偏移,根管弯曲度是偏移产生的主要原因;与不锈钢器械相比,镍钛器械能较好地保持原根管走向及根尖孔形态。
殷凌云谢晓莉陈敏慜刘柳慧凌天牖
关键词:根管预备根管偏移不锈钢K锉
感染根管内产黑色素类杆菌的定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了解感染根管内产黑色素类杆菌(BPB)的定植情况。方法:采用16S rDNA PCR技术检测5种BPB在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的定植情况。统计学分析5种BPB在感染根管内检出率的差异及菌种间相互关系。结果:BPB在感染根管内总检出率为60%,其中牙髓卟啉单胞菌(Pe)、变黑普氏菌(Pn)、牙龈卟啉单胞菌(Pg)、产黑普氏菌(Pm)、中间普氏菌(Pi)检出率分别为38%、32%、30%、18%、14%。Pe、Pn检出率明显高于Pm、Pi(P<0.05)。Pe在慢性根尖周炎组检出率(50%)明显高于牙髓炎组检出率(20%)(P<0.05)。Pn、Pg、Pi和Pm在慢性根尖周炎组检出率(43.33%、36.67%、16.67%、16.67%)与牙髓炎组检出率(20%、20%、10%、15%)无明显差异(P>0.05)。Pg/Pe、Pg/Pn、Pe/Pn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BPB是感染根管内的优势菌群,是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共有的致病菌。Pg/Pe、Pg/Pn、Pe/Pn常定植于同一根管。
谢晓莉刘海霞唐国旗殷凌云
关键词:感染根管产黑色素类杆菌RDNAPCR
根充主牙胶尖对侧压深度和根尖微渗漏的影响
2009年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主牙胶尖充填离体后牙弯曲根管后侧压针首次侧压深度及根尖渗漏的葡萄糖量,探讨主牙胶尖大小对侧压的有效性和根尖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用后牙单弯曲单根管牙根66个,随机分为7组,各组主牙胶尖分别为A组(11颗):0.06°/25#;B组(11颗):0.06°/20#;C组(11颗):0.04°/30#;D组(11颗):0.04°/25#;E组(11颗):0.02°/25#;F组(5颗):阳性对照组,AH-PLUS根管糊剂;G组(6颗):阴性对照组,完整的牙。A~E组用冷牙胶侧方加压法充填,记录NiTi侧压针首次进入根管的深度,并于第1、2、4、7、10、15、20、30天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从冠方向根方渗漏的葡萄糖量。实验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根管工作长度与NiTi侧压针首次侧压深度之差D组显著小于A、C组(P<0.05),E组显著小于A、B、C组(P<0.05),而其余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阳性对照组根尖渗漏的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其余6组(P<0.05),而5个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与阴性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选用小锥度主牙胶尖充填的弯曲根管侧压针首次进入的深度最深,但其短期内根尖的封闭性并无优势。
刘柳慧谢晓莉陈敏慜殷凌云张宇
关键词:微渗漏葡萄糖氧化酶法
不同根管器械预备弯曲根管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手用不锈钢K锉、手用ProTaper、机用ProTaper在预备中度和重度弯曲根管时的切削能力、成形能力及其对根尖孔形态特征的影响。 方法:将40个树脂模块分为4组,A、B、C组各12个,其中20°根...
殷凌云
关键词:根管器械根尖孔
文献传递
不同旋转模式下预备狭窄根管时推出根尖孔物质的体外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比较Waveone、Reciproc、机用和手用Protaper镍钛锉在狭窄根管预备中推出根尖物质的量、预备时间和器械抗疲劳性能。方法:选择60~80岁患者离体的狭窄单根管下颌中切牙40个,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用Reciproc(A组)、Waveone(B组)、机用Protaper(C组)、手用Protaper(D组)进行根管预备。预备过程中收集并测量从根尖孔推出的牙本质碎屑和渗出冲洗液量,记录预备时间和器械折断数目。结果:A、B、C、D组根管预备时间(S)分别为125.2±6.7、94.5±8.2、262.7±9.5、385.3±21.4(组间两两相比P〈0.05);根尖孔外碎屑的质量(g)分别为0.0030±0.0019、0.0036±0.0016、0.0080±0.0026、0.0076±0.0031;根尖孔外渗出冲洗液量(g)分别为0.0746±0.0254、0.0599±0.0118、0.3060±0.1358、0.3355±0.1570(A、B组分别与C、D组相比P〈0.05)。预备中4组器械中各有1支折断(P〉0.05)。结论:Waveon和Recipro系统具有良好的切削功能,在老年人离体牙狭窄根管预备中推出根尖物质的量少于机用和手用Protaper系统,4种器械抗疲劳性能相同。
殷凌云杨向红夏志刚于鸿滨周静
关键词:根管预备抗疲劳性能
玷污层对根尖微渗漏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利用扫描电镜和葡萄糖定量法评价玷污层对离体牙根管充填后根尖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51颗单直根管离体牙,随机分为5组进行根管预备,并按分组进行根管冲洗。A组(11颗)——17%乙二胺四乙酸和1%次氯酸钠,B组(11颗)——1%盐酸四环素和1%次氯酸钠,C组(11颗)——10%枸橼酸和1%次氯酸钠,D组(9颗)——1%次氯酸钠,E组(9颗)——生理盐水。每组各选取1个样本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其余样本进行根管侧压充填。于第1、2、4、7、10、15、20、30天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从冠方向根方渗漏的葡萄糖量。实验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A、B、C组根管无玷污层结构,微渗漏量较D、E组小(P<0.05);D、E组根管玷污层多,微渗漏量大,E组微渗漏量大于D组(P<0.05)。结论:去除玷污层可有效减少微渗漏的发生。
谢晓莉陈敏慜刘柳慧殷凌云姜艳
关键词:玷污层微渗漏扫描电镜葡萄糖氧化酶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