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建文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衢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胆囊
  • 4篇胆囊结石
  • 4篇细胞
  • 4篇结石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3篇肝癌
  • 2篇胆道
  • 2篇胆道镜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星状细胞
  • 2篇影响及作用
  • 2篇增殖
  • 2篇天冬氨酸
  • 2篇天冬氨酸蛋白...
  • 2篇切除
  • 2篇取石
  • 2篇金属蛋白
  • 2篇金属蛋白酶

机构

  • 6篇浙江衢化医院
  • 6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丽水市人民医...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1篇段建文
  • 6篇陈永胜
  • 5篇张启瑜
  • 5篇熊聪
  • 3篇周丹
  • 2篇吴志伟
  • 2篇余华军
  • 2篇刘云鹏
  • 1篇孙运鹏
  • 1篇俞富祥
  • 1篇叶海林
  • 1篇宋才鑫
  • 1篇段文彪
  • 1篇吴晓
  • 1篇叶海林
  • 1篇刘赞
  • 1篇吴晓
  • 1篇符俊惠
  • 1篇叶海林

传媒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氮杂胞苷对SMMC-7721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2013年
目的观察5-氮杂胞苷(5-Aza-CdR)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常规方法培养SMMC-7721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5-氮杂胞苷,以CCK-8法测定终浓度为0、5、10、25、50 umol/L的5-氮杂胞苷对SMMC-7721细胞作用24、48、72 h后增殖的影响,并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各不同浓度5-氮杂胞苷处理SMMC-7721细胞后24 h后的细胞侵袭能力特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MMP-2的表达。结果 5-氮杂胞苷能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增殖,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随5-氮杂胞苷浓度增加Caspase-3明显增加,MMP-2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 5-氮杂胞苷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表现为时间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蛋白表达量,诱导细胞凋亡,及对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有关。5-氮杂胞苷能增强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的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MP-2蛋白表达量有关。
段建文吴晓叶海林符俊惠吴志伟张启瑜
关键词:5-氮杂胞苷肝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2
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后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吉西他滨联合实施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的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后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吉西他滨联合实施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的整体干预效果,以期提升肝癌根治术的后续远期疗效.方法 将2011年2月-2013年11月浙江衢化医院确诊并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均首先接受肝癌根治暨肝(部分)切除手术.对照组术后单纯给予抗病毒或免疫强化治疗,不实施后续抗肿瘤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抗病毒或免疫强化治疗,在手术结束3周、7周后各实施1次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选用药物为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吉西他滨.随访3年,统计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2组3年内的无肝内复发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综合生存率.结果 患者均完成了全程随访,并无失访病例出现.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患者均顺利耐受肝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无明显不良反应或药物毒性出现,更无中断化疗病例.研究组3年内的无肝内复发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综合生存率分别为83.33%、70.00%、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43.33%、63.33%(P〈0.05).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在实施肝癌根治手术后应及时给予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可极大地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保障远期疗效.
陈永胜熊聪陆惠波段建文周丹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化疗介入灌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吉西他滨
5-氮杂胞苷对SMMC-7721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目的:  本文研究不同浓度的5-氮杂胞苷(5-Aza-CdR)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通过RT-PCR法检测Caspase-3 mRNA及MMP-2 mRNA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
段建文
关键词:5-氮杂胞苷肝癌细胞细胞侵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2
文献传递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研究胆囊结石、息肉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4月浙江衢化医院诊疗的胆囊结石、息肉4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9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保胆取石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分析研究组随访2年内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年的随访内,研究组19例失访,复发率3.0%。结论胆囊结石合并息肉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在取出结石、切除息肉的同时保留胆囊功能,创伤小、安全性高,且并发症相对于传统手术少,复发率低,是临床治疗胆囊结石、息肉的首选方式,疗效确切。
陈永胜熊聪陆惠波段建文周丹刘云鹏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息肉腹腔镜检查胆道镜
选择性脾胃区减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被引量:2
2014年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常引起脾功能亢进症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如何缓解脾亢和控制出血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最主要目的与难题.迄今,各种外科手术方法,如断流术与分流术等疗效始终不能令人完全满意[1-2].自2000年以来,我院张启瑜教授采用选择性脾胃区减断分流术(selective decongestive devascularization shunt of gastrosplenic region,SDDSGSR)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近期与远期疗效[3].鉴于不同患者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病理状态不尽相同,我们对上述术式进行了改良,即采用选择性脾胃区减断术(selective decongestive devascularization of gastrosplenic region,SDD-GSR).该术式仅作减断流而不作分流术,大大简化了手术难度.现将我院近年来实施此手术的情况报道如下.
吴晓段建文余华军叶海林张启瑜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外科手术方法脾功能亢进症远期疗效
腹腔镜一步法与内镜联合腹腔镜两步法治疗80岁以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比较常见的腹腔镜一步法(即胆总管探查+胆囊切除,LCBDE+LC)与内镜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两步法(ERCP+LC)手术治疗老年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分别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年龄大于80岁的4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4例,女性238例,年龄(83.9±3.0)岁。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一步法组(LCBDE+LC,n=186)和内镜腔镜两步法组(ERCP+LC,n=306),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结石和住院费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两步法组相比,一步法组患者既往行胃大部切除术比例更高[21.5%(40/186)比4.2%(13/306)],多发结石更多见[77.4%(144/186)比49.3%(151/306)],结石最大径更大[13.7(6.4,18.6)mm比10.9(5.7,16.1)mm],住院费用更低[(2.37±0.31)万元比(3.26±0.44)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步法组与两步法组的结石残余率[2.7%(5/186)比1.3%(4/306)]、结石复发率[2.2%(4/186)比5.2%(16/306)]、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2%(6/186)比1.3%(4/306)]和总住院时间[(10.7±6.2)d比(11.3±5.4)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一步法(LCBDE+LC)对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老年患者是安全且经济有效的,尤其对于既往行胃大部切除术、结石多发且体积较大、不能配合行内镜治疗的老年患者,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段建文袁磊孙运鹏孙达徐大鹏肖铭甲沈红波卢家俊
关键词:胆囊结石内镜括约肌切开术
肝星状细胞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2018年
目的 观察人肝星状细胞LX-2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人肝星状细胞LX-2条件培养基(HSC-CM)与肝癌SMMC-7721细胞共培养,设为HSC-CM组;人正常肝细胞LO2条件培养基(LO2-CM)与肝癌SMMC-7721细胞共培养,设为LO2-CM组(阴性对照);1%FBS培养基与肝癌SMMC-7721细胞共培养,设为1%FBS组(空白对照)。采用CCK-8法检测3组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培养48h后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SC-CM组、LO2-CM组、1%FBS组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能力、侵袭能力、PCNA、VEGF、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O2-CM组、1%FBS组比较,HSC-CM组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均增强(均P<0.05);PCNA、VEGF、NF-κB、MMP-2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均P<0.05)。结论 肝星状细胞可促进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侵袭等生物学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CNA、VEGF、NF-κB、MMP-2表达水平有关。
段建文陈永胜吴雯斐张启瑜熊聪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肝癌细胞增殖
选择性脾胃区减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比较选择性脾胃区减断术(SDD-GSR)与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3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资料,男性102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1岁。其中61例行SDD-GSR纳入SDD-GSR组,73例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由门静脉压力(FPP)、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和术后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SDD-GSR组手术时间165(110,198)min、术中出血量280(100,650)ml,少于对照组190(135,605)min、895(300,35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SDD-GSR组和对照组FPP分别为39(35,44)cmH2O(1 cmH2O=0.098 kPa)和38(34,44)cmH2O,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DD-GSR组术后血小板计数与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DD-GSR组患者术后近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D-GSR组腹腔感染、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相比,SDD-GSR具有术中出血少,肝功能改善明显,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术式。
段建文余华军叶海林陈永胜张启瑜
关键词:肝硬化断流术脾切除术
肝星状细胞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修复的影响
2014年
目的 探讨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在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对肝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部分:将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与大鼠肝细胞系(BRL-3A)共培养,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培养肝星状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即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ic growth factor,H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growth factor,I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actor growth factor-α,TGF-α)含量.体内实验部分;将45只260 ~330 g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肝星状细胞培养液组)、实验组(肝星状细胞培养上清液组).各组分别于肝大部切除术后第3、7、12天取血清检测肝功能情况并计算肝再生指数;HE染色切片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结构改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us antigen,PCNA)、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甲胎蛋白(a1pha feta1 protein,AFP)及白蛋白(albumin,ALB)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CCK-8法检测肝星状细胞能促进肝细胞增殖(P<0.05);②上清液较培养液中细胞因子HGF、TGF-α含量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实验组肝再生指数比对照组大,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实验组大鼠AST随着时间的推移,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实验组PCNA表达量较正常组、对照组增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⑥平滑肌肌动蛋白、白蛋白、甲胎蛋白三组间差别不显著(P> 0.05).结论 ①体外肝星状细胞能促进肝细胞增殖;②肝星状细胞培养上清液能促进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其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在肝损伤再生修复中起了重要作用.
吴志伟段文彪刘赞宋才鑫段建文俞富祥张启瑜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肝再生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的临床可行性与安全性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浙江衢化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总共664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312例,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试验组352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并统计试验组5年内的胆囊收缩率、胆囊壁厚度变化、结石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年的随访时间内,试验组失访19例,术后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壁厚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结石复发率6.58%。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在取出结石的同时保留胆囊功能,创伤小、安全性高;且并发症相对于传统手术更少,复发率低,疗效确切。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这是临床治疗胆囊结石的较为理想的术式。
段建文陈永胜吴雯斐熊聪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胆道镜保胆取石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