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楚艳华

作品数:46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1篇视网膜
  • 21篇网膜
  • 16篇近视
  • 16篇玻璃体
  • 11篇黄斑
  • 8篇视网膜脱离
  • 7篇裂孔
  • 7篇黄斑裂孔
  • 7篇高度近视
  • 7篇玻璃体切割
  • 6篇手术
  • 6篇巩膜
  • 6篇病变
  • 5篇视网膜病
  • 5篇视网膜病变
  • 5篇术后
  • 5篇病理
  • 5篇病理性
  • 5篇病理性近视
  • 4篇生物力学

机构

  • 32篇天津市眼科医...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视网
  • 1篇天津市北辰医...
  • 1篇天津市眼科研...

作者

  • 46篇楚艳华
  • 34篇韩泉洪
  • 15篇王莹
  • 7篇刘蓓
  • 7篇刘玉燕
  • 6篇韩风梅
  • 5篇赵秉水
  • 4篇赵堪兴
  • 4篇王文吉
  • 4篇肖博
  • 3篇姜春晖
  • 3篇郭海霞
  • 3篇李岩
  • 3篇韩梅
  • 2篇陈松
  • 2篇何广辉
  • 2篇康汝秀
  • 2篇申家泉
  • 2篇徐格致
  • 2篇曹维

传媒

  • 10篇中国实用眼科...
  • 6篇中华眼底病杂...
  • 3篇国际眼科纵览
  • 2篇中国城乡企业...
  • 2篇山东医药
  • 2篇眼科研究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第三届全国角...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手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非接触双目间接眼底显微镜及吊顶灯系统治疗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初步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双手剥膜是处理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有效方式之一,既往已有四切口的助手辅助照明双手剥膜、吊顶灯辅助下的双手剥膜等多种处理方式来进行双手剥膜的报道。非接触双目间接眼底显微镜(BIOM)是新型非接触式广角观察系统,具有观察角度大、立体感强的特点,而且在轻度屈光间质混浊的情况下能够清晰获得眼底像,使玻璃体手术过程中的观察更为全面,能够全面评估纤维血管增生膜的粘连范围和牵拉状况,在提高手术效率的同时减少医源性损伤。
王莹楚艳华韩泉洪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微创性
甘油醛滴眼对大鼠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影响的短期观察
王莹韩风梅楚艳华韩泉洪赵堪兴
激光切削制作视网膜切片
2007年
目的 探索视网膜横切面切片方法,显示视网膜细胞层以利于实验观察。方法 取20个健康供体眼杯,进行视网膜铺片,应用193nm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PTK)模式,采取不同的切削深度切削视网膜,分别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剩余视网膜厚度及形态,分析切削深度与切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OCT测量结果发现铺片切削深度参数与OCT测量值之间差异较大;两者之间呈正相关。石蜡切片观察见感光细胞向上切削60~90μm时,所有铺片均残余部分感光细胞内节;神经节细胞向上切削40μm时,所有铺片均残余部分神经纤维层,切削160μm时,剩余视网膜标本结构不完整。结论 激光切削制作视网膜切片操作简单,行之有效。
楚艳华王文吉姜春晖周行涛
关键词:视网膜铺片激光切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甘油醛局部应用对大鼠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短期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目前已有一些角膜胶原交联的方法可用于圆锥角膜的治疗,但其安全性均存在一定问题。甘油醛是一种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交联剂,但其对角膜生物力学特点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评估甘油醛点眼对大鼠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1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组,分别为0.005mol/L甘油醛组、0.050mol/L甘油醛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均取右眼为实验眼;每日点眼2次,连续7d。实验终点处死大鼠,获取大鼠角膜,采用读字法评估各组大鼠角膜的透明度,然后切取两端附带2mm巩膜组织的角膜中央2mm^6mm的条带进行生物力学检测,比较各组大鼠角膜6%弹性模量E(MPa)、极限应力o'max(MPa)、极限应变emax(%)等指标变化,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0.005mol/L甘油醛组、0.050mol/L甘油醛组和空白对照组均可透过大鼠角膜清晰显示文字。采用6%应变时,0.005mol/L甘油醛组角膜的平均应力为(0.463±O.065)MPa,0.050mol/L甘油醛组为(0.846±0.240)MPa,均较空白对照组的(0.195±0.103)MPa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00);0.005mol/L甘油醛组、0.050mol/L甘油醛组、空白对照组角膜极限应力分别为(6.043±2.084)、(10.759±3.337)、(5.295±1.313)MPa,其中0.050mol/L甘油醛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5mol/L甘油醛组与空白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0.005mol/L甘油醛组、0.050mol/L甘油醛组角膜极限应变分别为(36.57±3.09)%、(28.53±1.89)%,均较空白对照组的(43.87±1.89)%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00)。0.005mol/L甘油醛组、0.050mol/L甘油醛组6%弹性模量E值是(7.718±1.076)MPa和(14.102±4.011�
王莹韩风梅楚艳华韩泉洪赵堪兴
关键词:圆锥角膜生物力学弹性模量
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血管分叉角的改变分析
韩泉洪楚艳华刘玉燕
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楚艳华刘蓓韩泉洪王莹
玻璃体腔注气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中影响复位因素
2008年
很多研究表明,在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导致的视网膜脱离方面,单纯注气与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相比,对病人的视力预后没有显著性差异。单纯注气术操作简便,有其应用价值,但是不恰当的适应证选择会大大降低手术成功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73只眼的治疗结果,探讨单纯注气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期能够帮助选择正确的手术适应证及气体填充种类,提高手术成功率。
楚艳华赵秉水刘蓓韩泉洪
关键词: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注气治疗高度近视玻璃体腔手术成功率复位
青光眼患者血清及房水一氧化氮浓度的测定及意义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测定青光眼患者血清及房水一氧化氮 (NO)浓度并探讨其在青光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型青光眼患者 (实验组 )及白内障患者 (对照组 )血清及房水NO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NO浓度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实验组各青光眼类型之间血清NO浓度无差异 (P >0 .0 5 ) ;实验组房水NO浓度高于对照组(P <0 .0 1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房水NO浓度低于对照组及其它类型青光眼组 ,闭角型青光眼房水NO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结论 :开角型青光眼由于房角原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减少引起房水NO浓度的降低 ,导致房水外流阻力增大 ,眼压升高可引起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NO浓度升高 。
申家泉楚艳华康汝秀岳爱环刘真李琳王荣
关键词:青光眼一氧化氮血清房水
硅油填充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价硅油填充合并白内障眼经透明角膜切15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经瞳孔硅油取出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硅油填充术后合并白内障患者27只眼,手术方法为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然后做3mm大小的晶状体后囊切开,通过前房灌注,由后囊切开处进行硅油取出,将折叠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或者睫状沟。评价手术时间、术后反应以及视力恢复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基本控制在20分钟以内,大部分病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术后未见视网膜脱离复发、IOL脱位和其他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患者无明显刺激症状。结论经透明角膜切15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经瞳孔区硅油取出并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这种方法与经巩膜切15的方法相比,不但减少了手术的时间,而且从理论上也较少了术后并发症和患者的刺激症状,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手术方式。
韩风梅韩泉洪楚艳华王莹
关键词:联合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硅油人工晶状体
高度近视患者后极部视网膜血管曲折度及分叉角变异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后极部各个象限视网膜动静脉曲折度及分叉角的变异。方法对比分析高度近视患者32例52只眼以及正常人22例30只眼后极部不同象限视网膜血管曲折度及分叉角大小,并比较高度近视后极部视网膜血管与正常眼的差异。多变量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度近视眼由视盘发出平行走向黄斑的血管,动脉曲折度分别为(1.29±1.10)×10^-4、(5.39±1.93)×10^-5正常眼分别为(4.15±2.38)×10^-1、(9.75±4.99)×10^-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9,2.00;P〈0.05)。高度近视眼视网膜动脉鼻上鼻下分叉角分别为(66.17±14.04)°、(61.20±11.02)°,正常眼分别为(77.66±14.12)°、(85.86±16.4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0.77,0.83;P〈0.05)°高度近视眼视网膜静脉颞上颞下分叉角分别为(92.39±20.36)°、(83.56±23.50)°,正常眼分别为(79.45±15.94)°、(70.59±17.2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4,1.83;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视网膜动脉及从视盘发出平行走向黄斑的血管曲折度变小,与动脉相应静脉曲折度变化不明显;高度近视眼底血管动脉鼻上鼻下分叉角较正常眼较小,高度近视眼底静脉颞上颞下分叉角较正常跟增大。
韩泉洪刘玉燕楚艳华赵秉水刘蓓韩梅李岩
关键词:近视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