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峰

作品数:43 被引量:16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椎间盘
  • 11篇颈椎
  • 7篇腰椎
  • 7篇手术
  • 6篇蛋白
  • 6篇疗效
  • 5篇分化
  • 4篇腰椎间盘
  • 4篇生长分化
  • 4篇退变
  • 4篇转染
  • 4篇椎间盘突出
  • 4篇外科
  • 4篇细胞
  • 4篇分化因子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融合蛋白
  • 3篇术后
  • 3篇损伤性
  • 3篇突出症

机构

  • 4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沈阳市第四人...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43篇梁峰
  • 40篇贾长青
  • 23篇付勤
  • 13篇刘振宁
  • 10篇巴根
  • 8篇韩长旭
  • 7篇柳达
  • 6篇柏树令
  • 6篇谭树森
  • 6篇刘瑞端
  • 5篇杨杰
  • 5篇王俊丰
  • 4篇姚强
  • 4篇许晓军
  • 4篇沈涛
  • 4篇邱敏
  • 3篇李妍
  • 2篇佟浩
  • 2篇牛庆飞
  • 2篇王臣

传媒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中国骨伤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解剖科学进展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解剖学研究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3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ST-β-catenin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构建GST-β-catenin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E.col)中诱导表达。方法从COS-7细胞中提取m RNA,反转录为c DNA。用PCR方法扩增出β-catenin基因全长,通过Bam HI和Sal I酶切位点将其定向插入p GEX-4T-2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 GEX-4T-2-β-catenin,并转化E.coli DH5α,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电泳和DNA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入E.coli BL21中,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大量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酶切电泳及测序结果证明,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GST-β-catenin,并用Western blot方法证实了GST-β-catenin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GST-β-catenin原核表达载体,并证实了其在原核细胞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纯化β-catenin及研究其结构与功能提供了前提基础。
梁峰沈涛姚强贾长青
关键词:Β-CATENIN原核表达融合蛋白
GDF-5基因体外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GAM体内转染对椎间盘退行性变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2014年
目的通过对比体外生长分化因子5(GDF-5)转染并移植和基因活化基质(GAM)体内转染对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修复作用,评价这两种方法的差异,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2只,体质量约1.5~2.0kg.雌雄不限。取兔骨髓,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用脂质体介导的pcDNA3.1(+)/GDF-5基因重组质粒转染BMSC。将兔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B组(转染细胞组)、C组(GAM组)、D组(对照组)。B、C、D组从L1-2、L2-3、L3-4、L4-5抽吸约湿质量5mg的髓核组织,制作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B组植入已转染GDF-5的BMSC,C组植入GDF-5GAM,D组植入空白培养液.术后2个月将包括软骨终板在内的各组完整的椎间盘取出,采用间苯三酚法测量椎间盘髓核中蛋白多糖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髓核细胞凋亡率。结果转染48h后BMSC生长良好,体积略增大。经测定pcDNA3.1(+)/GDF-5基因转染成功后髓核内蛋白多糖含量,B组(0.2169±0.0264)与A组(0.2401±0.030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其余组(C组、D组分别为0.1667±0.0278、0.1153±0.0337)两两比较,差异都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髓核细胞凋亡率,A组(24.55%±2.681%)与B组(30.980%±2.462%)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其余各组(C组、D组分别为38.220%±2.524%、57.530%±2.349%)两两相比,差异都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对于利用GAM进行体内转染,体外转染BMSC然后再移植人体内的方法修复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效率更高。
梁峰姚强贾长青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
大鼠椎间盘累积损伤性炎症反应中大麻素水解酶——FAAH、NAAA表达及意义的初步研究
2015年
本研究试图通过检测大麻素(CB)的两种主要水解酶——N-乙酰基乙醇胺水解酸性酰胺酶(NAAA)、脂肪酸酰胺水解酶(FAAH)在鼠累积损伤性椎间盘炎症反应过程中的表达来初步揭示其中大麻素的参与过程及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随即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根据Jill A.Ulrich制作方法准备实验组,以切皮后即缝合为对照组,在术后第3、7、10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每次各取6只,取出相应椎间盘,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Real Time-PCR技术检测FAAH、NAA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10d组可见刺伤所致纤维环断裂,髓核内出血。在椎间盘累积性损伤7d时,NAAA和FAAH表达含量分别约为对照组的3倍,并形成高峰;而在损伤10d后,其表达量呈减少趋势。结论作为水解酶的底物CB类物质在第7天时候表达含量呈低谷,而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CB类物质参与了炎症反应的发展过程,从而抑制骨骼椎间盘的退变。
梁峰刘振宁谭树森贾长青柏树令
关键词:大麻素
大鼠骨骼椎间盘累积损伤性炎症反应中大麻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的初步研究
2015年
目的通过检测大麻素(CB)1、2型受体(CB-1R、CB-2R)在大鼠累积损伤性椎间盘炎症反应过程中的表达来探讨其中大麻素的参与过程及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根据Jill A.Ulrich制作方法准备实验组,以切皮后即缝合为对照组,在术后第3、7、10 d,实验组与对照组每次各取6只,取出相应椎间盘,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Real Time-PCR技术检测CB-1R、CB-2R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B-2R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0 d可见刺伤所致纤维环断裂,髓核内出血。在椎间盘累积性损伤后,CB-1R、CB-2R呈时间依赖性增高趋势。3、7、10 d组CB-2R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结论在骨骼椎间盘反复损伤及其后炎症反应阶段,CB类物质参与了炎症反应的发展过程,从而抑制骨骼椎间盘的退变。
梁峰刘振宁谭树森贾长青柏树令
关键词:大麻素受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不同月龄大鼠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检测不同月龄大鼠的椎间盘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MMP3和VEGF与椎间盘自发退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链酶亲和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免疫组化方法及显微图像分析技术,测定50只Wistar大鼠(1、3、6、12、18月龄各10只)椎间盘组织中MMP3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观察椎间盘组织学变化。结果随着大鼠月龄的增长,其椎间盘中MMP3和VEGF的表达亦发生变化,由低月龄组(1-3月龄)至成龄组(12月龄)MMP3表达逐渐增多,而VEGF表达逐渐下降,且这种变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椎间盘的组织结构也发生变化,随月龄增加,椎间盘中软骨细胞数量减少,胶原纤维增生、粗大、走行紊乱。结论大鼠椎间盘结构随月龄增长发生性改变,椎间盘中MMP3和VEGF表达发生变化,这可能引起椎间盘的自发退变,而且这种改变与人的椎间盘的自然退变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拟性。
贾长青王臣陈勇梁峰王青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3椎间盘
骶尾部肿瘤的发病特点及外科治疗体会
<正>目的:探讨骶尾部肿瘤的发病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近3年来8例骶尾部肿瘤的治疗结果和经验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本组8例随访时间1个月至3年5个月,其中2例转移癌因其它部位再发转移2年内死亡;下肢受累者均...
贾长青梁峰牛庆飞刘振宁韩长旭王振武
文献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及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以及再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病例共计45例,再手术方式为中央开窗椎间盘切除术28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术13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4例。【结果】45例患者经6-80个月随访,平均35个月,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2例(48.89%),良17例(37.78%)、可5例(11.11%)、差1例(2.22%)。【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主要原因为髓核摘除不彻底,术前及术中突出节段定位错误,腰椎节段性不稳,术式选择不当等,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方法,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仍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刘振宁贾长青韩长旭王俊丰梁峰
关键词:再手术
生长分化因子5诱导兔脂肪干细胞成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5,GDF-5)诱导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成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能性及效果。方法3月龄清洁级健康日本大耳白兔6只,雌雄不限,体重2~3kg。取兔皮下脂肪4~6mL,采用胶原酶消化离心贴壁培养法培养AD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波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和CD44、CD49d、CD106免疫荧光染色鉴定ADSCs。调整细胞密度为1×106个/mL,分别用普通细胞培养液以及含0、10、100ng/mLGDF-5的软骨细胞诱导液诱导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R检测诱导细胞ColⅡ和蛋白多糖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阿利新蓝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Westernblot法检测诱导细胞ColⅡ和蛋白多糖表达。结果ADSCs呈小圆形、梭形、多角形分布,表面抗原标志CD44、CD49d呈阳性表达,CD106和波形蛋白呈阴性表达。100ng/mLGDF-5诱导的ADSCs呈圆形或类圆形,且细胞增殖旺盛。普通培养液和0、10、100ng/mLGDF-5成软骨细胞诱导培养后7d,ColⅡ、蛋白多糖mRNA表达均呈浓度依赖性增加,除0、10ng/mLGDF-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ng/mLGDF-5诱导培养14d,ColⅡ、蛋白多糖mRNA以及蛋白表达达高峰,阿利新蓝、甲苯胺蓝染色以及Col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呈阳性。结论经一定浓度的GDF-5诱导的ADSCs,ColⅡ和蛋白多糖表达明显增加,具有软骨细胞的部分生物学功能。
刘振宁贾长青韩长旭梁峰王俊丰柏树令佟浩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生长分化因子5细胞培养分化软骨细胞
侧前方减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评价侧前方减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 2 8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侧前方减压术治疗 ,术后卧床休息 3个月。结果 :经 6~ 61个月的随访 ,所有病人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4例全瘫患者在感觉、运动和大、小便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因前方压迫产生神经损伤 ,尤其对于仅由中柱的骨折移位而致脊髓损伤者 ,侧前方减压术是首选方法。该术式安全可靠。对脊髓直接减压充分彻底 ,仅影响脊柱中柱结构 ,保持了后柱的完整性。
梁峰贾长青吴振东
关键词:侧前方减压术胸腰段骨折截瘫
颈椎前路动力性与限制性固定系统的临床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从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丢失及并发症等方面分析比较颈椎前路动力性与限制性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2006年7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颈椎病79例,随机性应用动力性钛板38例(A组),限制性钛板41例(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在术后第1天、4周、8周、12周、6个月、12个月时复查X线片。结果平均随访15.5个月(12~18个月),所有患者JOA评分、椎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椎间高度丢失较多(以双节段明显),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12周时植骨融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术后6、12个月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疗效及椎间高度丢失方面,动力性固定与限制性固定相比无明显差异。动力性固定系统在术后近期(3个月内)的植骨融合率较限制性固定系统高,但最终植骨融合率无差异。
杨杰贾长青刘瑞端梁峰付勤
关键词:颈椎动力性固定椎间高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