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柴炽章

作品数:49 被引量:606H指数:17
供职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2篇地震
  • 15篇断层
  • 11篇活断层
  • 9篇隐伏
  • 9篇裂带
  • 8篇第四纪
  • 7篇断裂带
  • 7篇盆地
  • 5篇银川盆地
  • 5篇隐伏活断层
  • 5篇剖面
  • 5篇晚第四纪
  • 5篇滑动速率
  • 4篇地表破裂
  • 4篇断点
  • 4篇隐伏断层
  • 4篇震前
  • 4篇钻孔联合剖面
  • 3篇地壳
  • 3篇地震带

机构

  • 48篇宁夏回族自治...
  • 28篇中国地震局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市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河北理工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日本东北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麻省理工学院
  • 1篇国家地震局

作者

  • 49篇柴炽章
  • 16篇雷启云
  • 16篇杜鹏
  • 15篇王银
  • 12篇孟广魁
  • 8篇田勤俭
  • 8篇谢晓峰
  • 7篇廖玉华
  • 7篇刘保金
  • 6篇申旭辉
  • 6篇张文孝
  • 5篇赵卫明
  • 5篇韦开波
  • 5篇许文俊
  • 4篇丁国瑜
  • 4篇马禾青
  • 4篇焦德成
  • 3篇邢成起
  • 3篇任雪梅
  • 3篇崔瑾

传媒

  • 16篇地震地质
  • 10篇中国地震
  • 5篇西北地震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地震
  • 1篇地壳形变与地...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内陆地震
  • 1篇高原地震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6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断层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法及操作综述被引量:5
2014年
随着活断层探测工作在各城市的展开,数据库建设工作也随之跟进。在建设过程中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是数据库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平罗活断层探测项目为例,对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给出的活断层探测数据库建设标准及模板进行了阐述。同时综述了活断层探测数据库建设的流程,并对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技术探讨。
崔瑾柴炽章王银
关键词:活断层探测数据库
天景山断裂带前锋区第四纪构造变形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0
1998年
通过野外详细填图,发现天景山断裂带南盘走滑运动的前端,存在庙山和红尖山两排第四纪逆(斜)冲断裂、褶皱构造带。重点介绍了庙山断褶带中的贺家口子第四纪背斜,指出:褶皱从中更新世中-晚期首先由中部开始发育,尔后逐渐向端部扩展。根据新生代构造形迹,分析了庙山和红尖山两断褶带的成因及其与天景山断裂带的运动学关系。
柴炽章张维岐焦德成
关键词:断裂带第四纪
基于钻探的芦花台隐伏断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被引量:21
2011年
芦花台断层是银川盆地内一条重要的隐伏构造。在浅层地震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和钻孔样品测试,获得了断层上断点埋深、最新活动时代、晚第四纪累计位移和滑动速率等数据。结果表明:芦花台隐伏断层北段和南段的活动性不同,南段为中更新世末活动断层,北段为全新世活动断层;在北段内,断层活动强度在空间上表现为由北向南增强,在时间上表现为晚更新世活动强于全新世。
雷启云柴炽章杜鹏王银孟广魁
关键词:隐伏活断层钻孔联合剖面滑动速率
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特点及震前异常特征被引量:9
2003年
将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分为东、中、西三段,以分段的方式研究了该带中强地震的迁移特点,并对各段地震活动进行了统计研究,得到各段的迁移规律和各段中强地震震前异常特征.
柴炽章马禾青金春华
隐伏活动断层的多层次综合探测——以银川隐伏活动断层为例被引量:97
2006年
以银川活动断层试验探测为例,介绍了第四纪巨厚沉积区隐伏断层多手段、多层次探测的步骤与方法。在对前人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银川市兴庆区新渠梢村为综合探测试验场。首先,分层次布施道间距10m、5m和1m的浅层人工地震勘探,由深至浅将银川隐伏断层主断层逐步控制在可以布施浅钻勘探的程度。然后,实施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确定了断层的准确位置和倾角,获得了由钻探资料可分辨的断层上断点埋深8.3m的信息。最后,通过大型探槽开挖,查明了断层实际上断点埋深1.5m和5期古地震活动事件。结合地层年龄的初步测定,得出了银川隐伏断层主断层中—晚全新世活动的结论。
柴炽章孟广魁杜鹏王银刘保金沈卫华雷启云廖玉华赵成斌酆少英张学辉谢晓峰
天景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水平活动强度的分时、分段研究被引量:28
1997年
在野外实测工作基础上,统计归纳了天景山断裂带上的冲沟左旋错动资料,分析了各类冲沟形成年代,对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水平活动强度分时、分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总体活动强度不大,但从时间和空间分析,各段活动差异比较明显,平均滑动速率为023~162mm/a。晚更新世早、中期,活动中心位于断裂带西段,平均速率为140m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活动中心东移到中段,平均速率为130~162mm/a。
柴炽章张维歧焦德成
关键词:断裂带晚第四纪滑动速率
利用活断层探测资料构建银川探测区地下三维结构模型被引量:9
2007年
在收集与整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银川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对银川隐伏断层、芦花台隐伏断层等断层开展了多学科的联合探测。文中对如何以银川市活断层探测成果资料构建银川活断层探测区地下三维构造模型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总结出的步骤是:收集活断层地震探测资料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在地震解释软件中进行断层及层位的解释,绘制层面构造图并输出断层及层位数据,也可在该软件中进一步完成三维可视化建模;在三维建模软件GOCAD中加载基础数据、层面及断层数据,进行断层面及层面修正构建与展示三维模型。鉴于地震探测资料的不规范会增加地震数据解释工作的难度并影响到解释精度,建议:规范原始探测数据的归档要求,在每条活断层的探测区上增加1条联络测线,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石油单位的区域时深转换关系,提高地震剖面的解释精度。
于贵华徐锡伟柴炽章王银刘保金
关键词:活断层探测
景泰地震前宁夏干盐池井和王民井水位的异常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分析了甘肃景泰 1 990年 6 .2级地震和 2 0 0 0年 5.9级地震前 ,宁夏南部干盐池井和王民井水位的变化情况 .发现在景泰地震前上述 2口井水位变化既有趋势异常显示也有中短期异常显示 .干盐池井水位的中短期异常表现为打破年变规律 ,而王民井水位则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变化 .2口井水位的异常变化同步 ,而且具有重复性特征 .
李英柴炽章赵卫明任雪梅康凌燕
关键词:地下水位景泰地震地震前兆异常
海原断裂带内第三纪老龙湾拉分盆地的地质特征被引量:22
2000年
在海原断裂带内部发现一个第三纪拉分盆地 ,命名为老龙湾拉分盆地。根据卫片解译结果和野外地质调查 ,对该盆地内的地层沉积序列、地层分布、相关断裂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老龙湾拉分盆地发育于海原断裂内的最大斜列部位 ,盆地沉积受边界断裂控制 ;盆地内部沉积了巨砾岩、杂砾岩及紫红色 -灰绿色泥岩、桔红色角砾岩等地层 ,最大沉积厚度约 4 6 0 0m。老龙湾盆地内部地层不整合于不同的外围地层之上 ,根据对盆地内部沉积序列及外围第三系的区域对比 ,认为盆地沉积开始于中新世中期。由以上特征确定老龙湾盆地为海原断裂带内的第三纪拉分盆地。它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第三纪的走滑断层活动的研究提供了地质证据。
田勤俭申旭辉丁国瑜陈正位韦开波邢成起柴炽章
关键词:海原断裂带拉分盆地
青藏高原东北缘三关口-牛首山断裂的右旋走滑与弧形构造带扩展被引量:24
2016年
三关口-牛首山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对认识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的扩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大比例地质填图、典型地貌测量和沉积地层年代测定等方法,确定该断裂是一条具有明显右旋走滑特征的断裂,而非前人认为的左旋走滑断裂.研究发现,形成于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质界线均被断层右旋错动,断错位移相近,消除地形效应后确定的断裂最大走滑位移为(961±6)m.断裂北段的三关口断裂具有明显的新活动特征,一系列小冲沟跨断裂发生了同步右旋扭动,获得的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平均水平滑动速率约0.35mm/a.而形成于上新世末的先存褶皱构造被断裂错断异位,表明断裂的右旋走滑不早于上新世末.利用最大位移和平均滑动速率估算的断裂起始右旋走滑时间在2.7Ma之后.结合前人对高原东北缘扩展的认识,根据褶皱变形和断裂活动的先后关系分析,在上新世末(~2.7Ma),青藏高原的北东扩展到达三关口-牛首山一带,导致该区域地层发生广泛的褶曲变形和区域性抬升;到第四纪初,受青藏高原东北向推挤和鄂尔多斯地块逆时针旋转的联合作用,三关口-牛首山断裂开始右旋走滑活动,形成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扩展的最前缘边界.
雷启云张培震郑文俊柴炽章王伟涛杜鹏俞晶星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右旋走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