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维明

作品数:303 被引量:1,255H指数:18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9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 2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8篇理学
  • 98篇化学工程
  • 52篇电气工程
  • 2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机械工程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4篇催化
  • 163篇催化剂
  • 57篇电池
  • 54篇燃料电池
  • 46篇甲烷
  • 35篇合成气
  • 34篇选择性
  • 30篇氢气
  • 28篇制氢
  • 24篇金属
  • 23篇富氢
  • 21篇直接甲醇
  • 21篇直接甲醇燃料...
  • 21篇甲醇
  • 21篇甲醇燃料电池
  • 18篇电催化
  • 18篇氧化物
  • 17篇气体
  • 15篇分子
  • 13篇热重

机构

  • 248篇华南理工大学
  • 93篇广州大学
  • 53篇汕头大学
  • 9篇广东工业大学
  • 8篇广东药学院
  • 6篇广东轻工职业...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广西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4篇江西理工大学
  • 3篇曲阜师范大学
  • 2篇广州鹏辉能源...
  • 1篇东莞理工学院
  • 1篇湘潭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过...
  • 1篇汕头出入境检...
  • 1篇安捷利(番禺...

作者

  • 303篇林维明
  • 126篇董新法
  • 65篇陈胜洲
  • 41篇邹汉波
  • 25篇林绮纯
  • 24篇叶飞
  • 22篇刘自力
  • 20篇宋一兵
  • 17篇蔡秀兰
  • 16篇余林
  • 15篇马紫峰
  • 15篇黄传荣
  • 14篇孙长勇
  • 14篇纪红兵
  • 13篇郭锡坤
  • 12篇甘世凡
  • 12篇李永峰
  • 12篇方奕文
  • 11篇梁红
  • 11篇王琪莹

传媒

  • 48篇天然气化工—...
  • 17篇电源技术
  • 14篇华南理工大学...
  • 10篇工业催化
  • 10篇石油化工
  • 8篇广东化工
  • 8篇广州大学学报...
  • 7篇现代化工
  • 7篇分子催化
  • 7篇Chines...
  • 7篇电池
  • 6篇化工新型材料
  • 6篇光谱学与光谱...
  • 6篇广州化工
  • 6篇化学反应工程...
  • 5篇化工学报
  • 5篇应用化学
  • 5篇化工进展
  • 4篇光谱实验室
  • 4篇化学工程师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18篇2010
  • 20篇2009
  • 18篇2008
  • 18篇2007
  • 27篇2006
  • 24篇2005
  • 23篇2004
  • 17篇2003
  • 23篇2002
  • 8篇2001
  • 19篇2000
  • 13篇1999
  • 8篇1998
  • 10篇1997
3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u、Ti掺杂的SrFeO_(3-δ)基混合导体透氧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利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SrFe(Cu,Ti)O3-δ系列混合导体透氧材料.采用TG-DSC、XRD和透氧测试等手段分别考察了材料的晶体结构、稳定性及透氧能力.结果表明,Cu和Ti的掺杂量对材料的晶相组成和透氧量有重要影响,掺杂Cu能够使晶体内部产生大量的氧空位,从而使材料具有高透氧量;掺杂Ti能够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SrFe0.6Cu0.3Ti0.1O3-δ同时具备较高的透氧量和稳定性,在900℃时的透氧量达到0.7mL·min-1·cm-2(STP).
张恒董新法林维明
关键词:钙钛矿混合导体柠檬酸
新型稀土氨合成催化剂的研制、生产和使用总结被引量:2
1992年
本成果是以少量的稀土氧化物(CeO_2)作为助催化剂,并优化了现有熔铁系氨合成催化剂的配方及制备工艺,研究开发成功一种新型稀土氨合成催化剂。实验室测试及工业生产使用结果表明,使用该催化剂可使氨净值及氨产量提高10%以上;在显著提高低温活性的同时,解决了国内外低温高活性型氨合成催化剂普遍存在的抗毒性和耐热性差的难题。
林维明黄传荣甘世凡
关键词:催化剂稀土元素
铜铁系合成低碳醇催化剂中铁组分的作用探讨
林维明王盛明黄传荣
关键词:催化剂低碳醇
甲烷、二氧化碳与氧气制合成气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在消除内、外扩散影响的条件下,研究了12%Ni-5%Ce/Al2O3(wt.)催化剂的动力学行为,得到本征动力学经验方程,并简单探讨了反应机理,为今后工艺放大和设计提供依据。
纪红兵王乐夫林维明
关键词:动力学合成气甲烷二氧化碳氧气
靛蓝的媒质间接电化学还原及其动力学被引量:6
2008年
研究了以 Fe_2(SO_4)_3/三乙醇胺(TEA)/NaOH 为媒质体系间接电化学还原靛蓝的工艺条件及动力学。采用循环伏安法(CV)确定络合体系的还原电位为-0.9 V(相对氧化汞电极)。采用恒流法还原靛蓝,以在线光谱仪监测反应过程中靛蓝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来考察反应条件对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还原靛蓝浓度为0.02 g/L 时,合适的反应条件为电流密度3 mA/cm^2,Fe_2(SO_4)_3浓度0.0040 mol/L,50℃,pH 值14.0,TEA 浓度0.150 mol/L。当满足一定的电流密度和媒质浓度时,靛蓝还原由其颗粒表面溶解速率决定,其活化能为26.1 kJ/mol。
谢惠英陈胜洲董新法林维明
关键词:媒质动力学靛蓝
一种新型稀土氨合成催化剂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是以四氧化三铁为主组分以氧化铈,氧化钾,氧化钙和三氧化二铝为添加剂的氨合成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其中氧化铈的加入量为0.4~1.0%,使用常规的生产设备就可制得在较低温度和压力下,有较高催化活性,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毒...
林维明黄传荣甘士凡
文献传递
熔铁系催化剂上CO—H2合成低碳醇碳链增长机理
1989年
利用原位红外技术研究了CO+H2在Fe-Co-Cu催化剂上合成低碳醇的碳链增长机理。红外光谱证实了'中间物'——酰基和羟基次甲基的存在;并确认它们是CO+H2合成C2醇的'中间物',从而得出结论:在Fe-Co-Cu催化剂上,CO+H2合成醇的碳链增长机理按缩合理论进行。
林维明黄传荣甘世凡王盛明唐通
关键词:铁催化剂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ZrO_2-Dy_2O_3/SO_4^(2-)-HZSM-5的制备及结构性能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5
2000年
合成了分子筛复合超强酸催化剂 Zr O2 - Dy2 O3/SO4 2 - - HZSM- 5;以柠檬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 ,运用 Hammett指示剂法、 BET、 XRD和 AES等方法 ,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与结构性能的关系 .结果表明 ,Dy2 O3与 Zr O2 的质量比为 0 .0 3∶ 1时 ,催化剂性能较好 ;最适宜焙烧温度为 550℃ ,在此温度下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酸性 ,催化剂中的 Zr O2 以四方晶形存在 ,该催化剂能使柠檬酸的转化率达 97.67% ;反复使用后催化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表面积炭 ,在 50 0℃焙烧 2 h后催化活性能基本恢复 .
郭锡坤林绮纯林维明
关键词: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富氢气体中一氧化碳选择催化氧化净化初探被引量:1
2002年
对甲醇重整制得的富氢气体中CO催化氧化净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制备了一种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较好的0 5 %Pt/γ Al2 O3 催化剂 ,在反应温度为 15 0℃、pO2 /pCO=1 5时 ,产物中CO的含量低于气相色谱的最低检测限 ,且氢的消耗量较低。
董新法简弃飞陈兵林维明
关键词:富氢气体一氧化碳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高温氧渗透膜反应器中的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2006年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Cu掺杂的高温氧渗透膜材料,并用于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过程。探讨了钙钛矿基体氧化物、离子掺杂以及膜片烧结温度等对材料透氧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膜催化反应器内的甲烷部分氧化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4种复合氧化物基体中掺杂Cu得到的透氧量的大小顺序为:SrFe(Cu)O3-δ>BaTi(Cu)O3-δ>SrTi(Cu)O3-δ>LaFe(Cu)O3-δ。SrFe(Cu)O3-δ系列材料显示了很高的透氧能力,透氧量随Cu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继续掺杂Ti可以提高稳定性,但是透氧量会随T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Cu和Ti对SrFeO3-δ基体共掺杂能够制得具有高透氧量和稳定性的透氧膜。在SrFe0.6Cu0.3Ti0.1O3-δ膜催化反应器内,850℃时,甲烷转化率达到85%以上,一氧化碳选择性在90%以上,膜片透氧量达到5mL/(min.cm2)。
张恒董新法林维明
关键词:膜分离反应器部分氧化合成气转化率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