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波荣

作品数:293 被引量:1,599H指数:21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5篇期刊文章
  • 61篇专利
  • 51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213篇建筑科学
  • 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篇经济管理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电气工程
  • 3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50篇建筑
  • 50篇节能
  • 48篇绿色建筑
  • 36篇能耗
  • 31篇建筑节能
  • 27篇空调
  • 22篇室内环境
  • 18篇热环境
  • 17篇公共建筑
  • 17篇采光
  • 15篇住宅
  • 14篇通风
  • 14篇空调系统
  • 12篇航站楼
  • 11篇碳排放
  • 10篇供暖
  • 10篇办公建筑
  • 8篇后评
  • 8篇后评估
  • 8篇

机构

  • 285篇清华大学
  • 18篇清华大学建筑...
  • 16篇北京清华同衡...
  • 12篇教育部
  • 10篇中国建筑设计...
  • 9篇东南大学
  • 8篇同济大学
  • 7篇北京市住房和...
  • 6篇住房和城乡建...
  • 5篇中国工程院
  • 5篇北京清华城市...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中国建筑科学...
  • 4篇上海市建筑科...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北京理工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作者

  • 292篇林波荣
  • 69篇朱颖心
  • 24篇周浩
  • 16篇余娟
  • 16篇刘加根
  • 14篇耿阳
  • 12篇庄惟敏
  • 11篇谷立静
  • 10篇李晓锋
  • 10篇周潇儒
  • 10篇宋晔皓
  • 8篇余琼
  • 8篇周翔
  • 7篇宋凌
  • 7篇彭渤
  • 7篇江亿
  • 7篇秦佑国
  • 7篇李超
  • 6篇李宏军
  • 6篇耿阳

传媒

  • 37篇暖通空调
  • 17篇建设科技
  • 13篇建筑科学
  • 13篇建筑节能
  • 13篇动感(生态城...
  • 8篇建筑节能(中...
  • 7篇科学通报
  • 6篇世界建筑
  • 5篇清华大学学报...
  • 5篇南方建筑
  • 5篇建筑技艺
  • 5篇当代建筑
  • 5篇2005年全...
  • 4篇建筑学报
  • 4篇工程建设标准...
  • 3篇2009年全...
  • 3篇第七届中国城...
  • 2篇太阳能学报
  • 2篇新建筑
  • 2篇时代建筑

年份

  • 2篇2024
  • 21篇2023
  • 29篇2022
  • 38篇2021
  • 14篇2020
  • 16篇2019
  • 26篇2018
  • 12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12篇2011
  • 6篇2010
  • 13篇2009
  • 18篇2008
  • 6篇2007
  • 14篇2006
  • 13篇2005
2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筑学中的工程、技术与意匠被引量:1
2021年
“空间-技术-形态”三位一体,以工程技术性引领而凸显建筑学的艺术性、文化性、生态性。“工程引导意匠”以工程技术的客观理性约束主观随意的建筑形式追求,利用科技工程原理启发建筑创作建筑的空间、形式、景观创造与结构建造、环境调控、功能工艺、智能设计等工程原理及技术场景密切交互融合,突出艺术性与技术性高度整合的建筑创新路径。
李兴钢郭建祥张准祝晓峰关飞林波荣袁烽章明郭屹民郭屹民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创作智能设计环境调控
数据与知识并驾齐驱的下一代认知智能建筑设计自动化探究
2022年
近年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席卷各行各业,建筑业迅速朝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对建筑企业精细化层面设计业务流程了解不足、建筑设计过程信息化及自动化水平较低等成为行业的主要问题。在我国建筑设计大数据的优势驱动下,结合知识图谱、深度学习等融合技术的流程挖掘技术,为新时代具有认知智能的建筑设计自动化革新带来可能。目前,基于设计数据的流程挖掘研究与应用已经展开并逐步深入设计阶段,但仍然存在不足。为实现下一代具有认知智能的建筑设计自动化创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早期设计阶段设计数据的业务流程问题发现、瓶颈诊断、自动优化技术的实施策略,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高雯林波荣
关键词:建筑设计人工智能设计自动化
面向快速装配建造的模块化住宅技术体系探索——以SDC2018作品The WHAO House为例被引量:13
2018年
以2018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清华大学赛队项目"The WHAO House"项目为例,系统探讨面向快速装配建造的模块化住宅技术体系。在分析参赛作品采用模块化技术体系策略考虑因素的基础上,从整合模数体系、分布式加工与施工组织、连接体结构模块与装配节点设计优化、单元式设备系统设计、BIM深度应用及误差控制等5个方面展开讨论,完整介绍了可面向产业化应用的"The WHAO House"箱式住宅技术体系研究和实践成果。
张弘朱宁宋晔皓林波荣于庆广
关键词:模块化住宅产业化BIM
安徽传统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模拟被引量:31
2003年
设计适应地方气候的建筑结构有利于节能和环保。为研究安徽传统民居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在实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建筑环境模拟软件DeST对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将实测数据,如室外气温、太阳辐射强度、围护结构热物性参数和房间内扰模式等作为已知边界条件,通过对不同自然通风模式的室内热状况进行模拟比较,拟合出了与实测情况相符的自然通风模式。验证了:采用热惯性小、隔热作用好的围护结构和双坡屋顶结构减少建筑的太阳辐射得热对改善室内热环境所起的作用。
宋凌林波荣朱颖心
关键词:传统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太阳辐射围护结构通风模式
不同空调系统末端热舒适现场测试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对分别使用辐射地板、辐射天花和对流末端空调系统的12个办公建筑案例进行了室内环境测试和人体热舒适现场调研,主要研究了人体在不同空调系统末端条件下热感觉随操作温度的变化规律。测试发现,各种空调末端环境中的人体中性操作温度几乎一致,约为(25.4±0.1)℃。但是人体对不同末端条件下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有较大差别。其中,对辐射天花环境的温度变化最敏感,对辐射地板环境最不敏感,对流末端则处于中间水平。可能是因为不同空调系统末端传热时主要影响的人体部位不同,而人体不同部位的冷点分布密度不同,最终导致了敏感程度的明显差别。
赵海湉周政翰林波荣刘实朱颖心孙弘历刘建华张菁华
关键词:空调系统现场测试热舒适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光环境及姿态检测方法、装置、系统
本公开涉及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光环境及姿态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可穿戴设备采集的环境光的光照数据和佩戴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目标对象的运动数据,所述可穿戴设备佩戴在目标对象的眼部附近;根据所述运动数...
林波荣曾云一孙弘历余娟
以气候行动助力健康老龄化
2023年
在中国宣布碳中和目标以及频繁遭受极端气候事件的背景下,2021年以来中国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持续高涨.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健康风险问题日益突出.采取健康友好型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及碳中和实现路径,将可以有效减少人类(尤其是老年人群)的空气污染暴露情况.这方面的行动不仅有助于改善人类健康和福祉,还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蔡闻佳张弛张诗卉白玉琪Max Callaghan常楠陈彬陈慧琪程亮亮崔学勤戴瀚程Bawuerjiang Danna董文轩范维澄房小怡高仝耿阳关大博胡艺馨华峻翊黄存瑞黄弘黄建斌江林朗蒋俏蕾姜晓朋金虎Gregor Kiesewetter梁璐林波荣林华亮刘欢刘起勇刘涛刘小波刘心远刘钊刘竹楼书含鲁晨曦罗震宇孟文君苗卉任超Marina RomanelloWolfgang Schopp苏婧汤绪王灿王琼Laura Warnecke文三妹Wilfried Winiwarter谢杨徐冰颜钰杨秀姚芳虹俞乐袁嘉灿曾仪娉张镜张璐张锐张尚辰张少辉赵梦真赵琦赵琦周浩周浩罗勇罗勇
关键词:健康老龄化极端气候事件老年人群
便携式电力检测装置和电力检测系统
本公开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力检测装置和电力检测系统,所述装置包括:接口模块,包括多个第一互感器接口;采集模块,可插拔地连接于所述接口模块,用于采集电力参数;传输模块,用于传输电力参数;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采集模块与所...
周浩林波荣周翔余娟赵洋张仲宸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热的模块化辐射地板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热的模块化辐射地板,属于建筑构件技术领域。该辐射地板是由多个地板单元模块组成,每个地板单元模块包括地板上层、地板下层和半导体组件;地板单元模块的连接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地板上层、上导热层、上金属导体、PN节...
林波荣孙弘历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为了解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运行后实际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文章详细介绍了该气候区内绿色建筑主要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应用效果。选取位于该气候区内共11个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办公建筑,通过调研实际能耗,结合用户主观问卷调研,与常规办公建筑的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主观满意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A类办公建筑,绿色建筑与常规建筑无明显差异,均略低于引导值;对于B类而言,绿色办公建筑的总能耗显著低于常规办公建筑,但与能耗指标相比二者能耗均较高,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在室内环境品质满意度方面,用户对绿色建筑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建筑,在空气品质和室内环境控制上尤为明显,光环境的差异则更多是归因于天然采光的设计,而非人工照明的优化。最后通过一个案例从节地、节能和室内环境等3个方面全面地介绍了适宜于夏热冬暖地区的绿色建筑设计。
刘彦辰林波荣洪家杰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技术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