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少俊

作品数:148 被引量:1,023H指数:17
供职机构:福建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政治法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40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6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17篇鼻咽
  • 111篇鼻咽癌
  • 64篇肿瘤
  • 47篇咽肿瘤
  • 46篇放疗
  • 46篇鼻咽肿瘤
  • 40篇调强
  • 32篇疗法
  • 31篇调强放疗
  • 31篇放射疗法
  • 28篇预后
  • 24篇疗效
  • 19篇化疗
  • 16篇鼻咽癌调强放...
  • 14篇疗效分析
  • 13篇调强放射
  • 13篇远期
  • 12篇远期疗效
  • 12篇适形
  • 11篇颈部

机构

  • 135篇福建省肿瘤医...
  • 33篇福建医科大学
  • 7篇浙江省肿瘤医...
  • 5篇复旦大学附属...
  • 5篇江西省肿瘤医...
  • 4篇中山大学
  • 3篇厦门大学
  • 2篇福州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作者

  • 148篇林少俊
  • 107篇潘建基
  • 40篇陈传本
  • 33篇吴君心
  • 32篇韩露
  • 31篇宗井凤
  • 30篇张瑜
  • 24篇徐鹭英
  • 22篇张秀春
  • 21篇邱素芳
  • 18篇郭巧娟
  • 16篇陈梅
  • 15篇杨凌
  • 14篇张春
  • 14篇廖希一
  • 11篇林锦
  • 9篇柏朋刚
  • 9篇陆军
  • 9篇陈奇松
  • 8篇黄朝斌

传媒

  • 25篇中华放射肿瘤...
  • 12篇中国癌症杂志
  • 8篇实用癌症杂志
  • 6篇中国肿瘤临床
  • 5篇肿瘤学杂志
  • 5篇癌症
  • 5篇2007第六...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中华肿瘤防治...
  • 3篇福建医药杂志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国癌症防治...
  • 2篇第六届全国鼻...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9
  • 8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23篇2009
  • 6篇2008
  • 15篇2007
  • 1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8篇2001
1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诱导化疗及治疗间断对鼻咽癌长期疗效的影响
目的:评估诱导化疗配合放疗是否有利于鼻咽癌长期生存以及治疗间断是否对鼻咽癌长期生存不利。方法和材料:从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1706例晚期(Ⅲ和Ⅳ期)鼻咽癌病人,其中1080例采用单纯放射治疗,625例病人采...
徐鹭英潘建基吴君心潘才柱张喻林少俊杨凌陈传本张春
文献传递
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同期对照研究被引量:63
2009年
背景与目的:调强适形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取得了较好的局部控制率。本研究探讨与常规放疗比较,调强放疗能否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并减少放射性损伤。方法:选择2003年11月至2005年12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调强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190例为调强放疗组,并按1∶1配对选择同期行常规放疗的19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共380例患者。随访两组的生存状况以及急性和慢性放射性损伤发生情况,对两组进行生存分析,并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调强放疗组4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均高于常规放疗组(89.8%vs.80.7%,P=0.029;90.4%vs.78.3%,P=0.0107);而两组的4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8.6%vs.83.4%,79.4%vs.64.8%,88.9%vs.75.8%,P值均>0.05)。调强放疗患者的急性口干、颈部纤维化、张口困难的严重程度以及放疗后6个月、1、2、3、4年的口干反应均明显轻于常规放疗(P值均﹤0.05);但两组的急性黏膜反应、骨髓抑制和慢性听力损伤、放射性颅神经损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调强放疗可提高初治鼻咽癌患者的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及局部区域控制率,并能减轻患者的部分急慢性放射性损伤,但未能提高总生存率。
张瑜林志安潘建基郑茁杨凌林少俊郑飞
关键词:调强放射治疗
放射抗拒鼻咽癌细胞中Annexin A2相互作用蛋白的研究
2017年
目的筛选放射抗拒鼻咽癌细胞中Annexin A2的相互作用蛋白,以探讨Annexin A2在鼻咽癌放射抗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结合质谱(MALDI-TOF/TOF)技术筛选并鉴定放射抗拒鼻咽癌细胞CNE-2(R743)中Annexin A2相互作用蛋白,用Mascot软件在NCBInr数据库对质谱数据进行检索,生物信息学分析Annexin A2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在放射抗拒鼻咽癌细胞中的作用。结果有5种蛋白与Annexin A2存在相互作用,分别是Calnexin、HSP90、GRP78、Vimentin、HSP27。将这些蛋白与Annexin A2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HSP90、GRP78和HSP27与Annexin A2存在直接相互作用,Calnexin、Vimentin与Annexin A2存在间接作用。结论这些蛋白可能与Annexin A2存在相互作用从而导致鼻咽癌细胞的放射抗拒。
何火聪苏颖林少俊邹长棪林可焴潘剑茹陈超
关键词:鼻咽癌ANNEXINA2相互作用蛋白
应用IGRT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研究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
林少俊廖希一潘建基胡彩容
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进展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背景与目的:最新研究报道,西妥昔单克隆抗体(单抗)联合放疗较单纯放疗降低了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的死亡率。为探讨西妥昔单抗在鼻咽癌中的作用,本研究初步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方法:取我院收治的晚期鼻咽癌患者12例。西妥昔单抗与放疗或化疗或同步放化疗同时使用,用法:西妥昔单抗第1周初始剂量为400mg/m2,以后每周维持剂量为250mg/m2,共8周。初诊或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均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给予鼻咽部GTV处方剂量DT6975cGy/31次,6.2周完成。对鼻咽癌转移灶姑息放疗,予转移灶外照射DT3000cGy/10次,2周完成。结果:2例放疗后多脏器转移患者因病情进展而停用西妥昔单抗,2例初诊鼻咽癌因西妥昔单抗引起的Ⅲ级舌黏膜反应而停药,2例因Ⅲ级皮疹延迟用药1周,余6例顺利完成治疗计划。西妥昔单抗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甲沟炎、黏膜反应、疲乏等。10例鼻咽部调强放疗同时使用西妥昔单抗的患者中,5例出现Ⅲ级口咽黏膜反应,其中4例同时出现Ⅲ级舌黏膜反应。全组完全缓解7例(58.3%),部分缓解3例(25.0%),疾病稳定2例(16.7%)。中位随访14个月,2例死亡,10例存活且肿瘤无进展。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安全有效,但联合鼻咽部调强放疗时少部分患者出现较重的舌黏膜反应,影响治疗计划的顺利进行,需进行进一步临床试验研究。
林少俊宗井凤廖希一韩露黄朝斌潘建基
关键词:西妥昔单抗鼻咽癌化疗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进展期鼻咽癌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好发于我国南方地区,同步放化疗在进展期鼻咽癌中的疗效显著,但同步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较单纯放疗显著增加,影响了患者放化疗的顺利进行。目前临床上常用局部对症处理和全身营养支持治疗等方法减轻放疗反应以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但收效甚微。本文旨在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在进展期鼻咽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福建省肿瘤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6月7l例病理证实的初诊鼻咽癌进展期患者,放化疗前行PEG术,放化疗期间行胃造瘘饮食及相关护理,检测放化疗不良反应、治疗耐受性及体重、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情况。结果:71例患者行PEG术68例成功,3例失败。剩下的64例患者中51例顺利完成3周方案的同步化疗,同步化疗完成率为79.69%,4例因肝转移或肝功能损害未行同步化疗。所有68例患者体重变化在一11.86%~0.83%内,平均一5.32%±2.99%,前后血清白蛋白配对t检验提示放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742)。60.29%(41/68)患者发生II度放射性口腔炎,22.06%(15/68)患者发生III度放射性口腔炎。结论:对初诊进展期鼻咽癌患者行预防性PEG术提高了患者同步放化疗的耐受性,降低了不良反应,减少了因放化疗不良反应引起的放疗中断时间,提高了同步化疗的完成率,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且简单、经济、易行、安全。
许昀林锦韩露郭巧娟张伟黄贺李睿林少俊潘建基
关键词: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鼻咽癌同步放化疗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坏死6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坏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对60例诊断明确的鼻咽癌放疗后发生鼻咽坏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0例,女10例,年龄30—70岁,中位年龄51.5岁。所有患者均行纤维鼻咽镜下鼻咽坏死清创术,感染者配合全身或局部抗感染治疗。Kruskal-WallisH检验分析鼻咽坏死发生距末次放射治疗结束的时间(放疗一坏死间隔时间)及治疗后疗效的相关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价预后风险因素。结果放疗.坏死间隔时间为1~156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一程放疗组及多程(≥2)放疗组的放疗一坏死间隔中位时间分别为7.0和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27,P=0.031);T2组和≥T3组的中位放疗一坏死间隔时间分别为7.5和5.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0,P=0.037)。鼻咽伴有感染者41例(68.3%),感染和未感染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75,P〈0.001)。经纤维鼻咽镜下鼻咽清创术及全身或局部抗感染治疗后,全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随访2-46个月,中位数12.5个月,7例死于鼻咽大出血,15例死于肿瘤或系统衰竭,5例失访,其他均存活。Cox回归分析显示颈内动脉受侵显露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纤维鼻咽镜下鼻咽坏死清创术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感染对鼻咽坏死的发生及疗效均有影响;放疗剂量、疗程及肿瘤分期是放疗后鼻咽坏死形成的重要因素,鼻咽坏死灶累及颈内动脉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鼻咽大出血及衰竭为主要死因。
吴君心徐鹭英杨百华林少俊张春林冯杰郭歹于娟韩露潘建基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坏死
中国鼻咽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被引量:4
2022年
我国是全球鼻咽癌患者数最多的国家。得益于鼻咽癌高发地区高危人群的筛查、早诊早治的普及、放疗技术改进、化疗方案及其他药物的不断发展,我国鼻咽癌治疗的总体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在不同地区及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间,诊治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异。201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导成立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推行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以规范国内不同医疗机构的肿瘤诊疗行为,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最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推动鼻咽癌规范化诊疗质控工作,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委托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鼻咽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依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鼻咽癌诊疗指南》及其他国内外权威指南,结合循证医学、专家共识及我国国情,在符合科学性、规范性、普适性、可操作性的指导原则下,起草并制定了《中国鼻咽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鼻咽癌质控专家委员会胡超苏许婷婷郭巧娟黄爽黄爽林少俊陈晓钟林少俊麦海强杨文静麦海强
关键词:鼻咽肿瘤质控指标
儿童鼻咽癌的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鼻咽癌在儿童疾病中较罕见,在儿童恶性肿瘤中发病率<5%,遗传易感性可能是儿童鼻咽癌发病特性。放化疗综合治疗是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模式,调强放疗是目前儿童鼻咽癌首选放疗方式。化疗同样选择铂类为基础的诱导化疗、同步化疗或辅助化疗。84%的鼻咽癌患儿放疗后产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损伤,目前仍缺乏最佳放疗剂量、化疗和放化疗联合方案,以期减少并发症,改善远期生存质量。此外,新型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是未来研究方向,对儿童鼻咽癌治疗需要前瞻性多中心试验进一步探讨。本文就目前儿童鼻咽癌的临床科研成果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论述。
朱丽丽林少俊
关键词:鼻咽癌儿童放射疗法化疗预后放射性损伤
鼻咽癌外照射加腔内近距离超分割推量照射的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的后装治疗一般采用鼻咽腔内治疗的方法进行推量照射,适用于局部早期鼻咽癌。福建省肿瘤医院率先开展鼻咽旁插植技术,无颅底破坏的局部晚期鼻咽癌采用后装治疗推量照射。本文分析腔内后装推量照射的远期疗效,探讨常规外照射的合适剂量配合后程超分割后装推量照射的临床价值。方法:1998年1月~2002年12月体外照射加腔内后装超分割推量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352例,体外常规放射治疗50~70Gy后进行腔内近距离超分割推量照射,外照射后咽旁间隙肿瘤残留者配合咽旁区插植放疗。采用个体化鼻咽腔内施源器,超分割照射每次2.5~3.0Gy,2次/天,间隔6h,总剂量5~32Gy,中位剂量17Gy。结果:本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0%、91.3%、87.6%、84.7%。总体5年生存率Ⅰ、Ⅱ期88.2%,Ⅲ、Ⅳ期79.2%(log-rank检验,P=0.016);总体局控率Ⅰ、Ⅱ期94.1%,Ⅲ、Ⅳ期91.7%(log-rank检验,P>0.05)。后组颅神经损伤32例(9.4%)。结论:鼻咽腔内后装联合咽旁间隙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鼻咽癌取得良好的局控率和生存率,局部晚期鼻咽癌取得与早期鼻咽癌类似的局控率,咽旁间隙受累者咽旁插植增加颈动脉鞘区照射剂量,后组颅神经损伤发生率较高。
林少俊潘建基吴君心韩露潘才住
关键词:疗效分析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