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卫青

作品数:91 被引量:63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4篇科技成果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水利工程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天文地球
  • 4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水质
  • 21篇污染
  • 16篇营养化
  • 16篇富营养化
  • 12篇淀山湖
  • 12篇水环境
  • 12篇水质模型
  • 12篇长江口
  • 10篇底泥
  • 10篇水动力模型
  • 9篇水质影响
  • 8篇生态动力学
  • 7篇数学模型
  • 7篇数值模拟
  • 7篇污水
  • 7篇值模拟
  • 6篇水处理
  • 6篇水华
  • 5篇应用生态
  • 5篇藻类

机构

  • 81篇上海市环境保...
  • 11篇东华大学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上海大学
  • 5篇学研究院
  • 3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市水务局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省环境保...
  • 1篇上海市松江区...
  • 1篇上海市堤防(...

作者

  • 91篇林卫青
  • 47篇卢士强
  • 18篇朱永青
  • 16篇矫吉珍
  • 12篇陈义中
  • 10篇裴蓓
  • 9篇徐祖信
  • 9篇杨漪帆
  • 8篇刘立坤
  • 8篇邵一平
  • 5篇余江
  • 5篇孙远军
  • 5篇廖振良
  • 4篇王道增
  • 3篇刘代玲
  • 3篇卢志华
  • 2篇潘仁良
  • 2篇李九发
  • 2篇朱建荣
  • 2篇沈焕庭

传媒

  • 28篇上海环境科学
  • 7篇环境污染与防...
  • 4篇环境科技
  • 2篇河海大学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水动力学研究...
  • 2篇上海水务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力学与实践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化工环保
  • 1篇环境保护
  • 1篇给水排水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云南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9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11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10篇2005
  • 5篇2004
  • 10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7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水质和生态动力学模型与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为系统地实施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措施,国家环保总局从2005年起组织开展“长江口及毗邻海域碧海行动计划”调查与研究工作。评估行动计划实施效果,开展海域水质和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流场、盐度场、温度场和泥沙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维水质模型,主要模拟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无机氮、无机磷,通过2005年夏季和秋季实测水质资料进行了模型的验证和率定,确定了污染物的综合降解参数。利用二维水质模型进行设计水文条件下33个概化排污口控制污染物的水质响应系数场的模拟计算,为海域容量计算和总量分配奠定了基础。建立了长江口及毗邻海域三维生态动力学模型,利用三维生态模型对应用水质模型计算得出的总量控制方案进行了校验模拟。结果表明:实施全海区功能达标控制方案后,原赤潮易发区叶绿素浓度值显著降低,叶绿素高浓度区域面积基本消失,中高浓度区域的面积也由现状方案约1万km^2减少了90%。
林卫青卢士强矫吉珍
关键词:长江口及毗邻海域二维水质模型污染物总量控制富营养化赤潮
长江口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响应系统研究
卢士强邵一平陈义中林卫青裴蓓余江矫吉珍艾丽丽
项目背景:长江口是上海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和生态敏感区。青草沙水库等四大水源地均位于长江口,总供水能力超过1000万立方米/日,供应上海市70%的日常用水。长江口有崇明东滩鸟类、九段沙湿地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长...
关键词: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水质和生态动力学模型与应用研究
为系统地实施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措施,国家环保总局从2005年起组织开展“长江口及毗邻海域碧海行动计划”调查与研究工作。评估行动计划实施效果,开展海域水质和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流场、盐度场、温...
林卫青卢士强矫吉珍
关键词:长江口水质模型生态动力学富营养化海域水质
文献传递
淀山湖蓝藻水华及其控制因子的模型研究被引量:39
2009年
针对淀山湖富营养化严重的问题,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的AQUATOX模型对淀山湖水体中常规水质数据时间变化规律和藻类生长演替进行了研究。在对模型率定、验证的基础上,选择水力停留时间、营养盐、pH、水温、风速、光强对蓝藻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该生态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常规水质和藻类的动态变化。计算结果显示,目前营养盐并非淀山湖蓝藻暴发的主要限制因子;淀山湖水力停留时间越长越适合蓝藻的生长;当pH为7.5~9.5、水温为30~35℃、静风或风速小于3.1m/s、光强为70~400W/m2时,蓝藻能很好地生长。模拟结果可以为揭示淀山湖蓝藻"水华"暴发机制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杨漪帆朱永青林卫青
关键词:富营养化淀山湖
综合调水对苏州河周边水系水质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2
2005年
进行长期有效的水资源综合调度是实现2010年苏州河河水变清的综合整治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为进一步论证该项措施对周边水系的水质影响,为综合调水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利用MIKE11模型系统建立了上海市苏州河水系的水动力、水质模型,进行苏州河综合调水对黄浦江以及蕴藻浜水质的影响作用的数值模拟。分析表明,苏州河综合调水对松浦大桥取水口水质基本没有影响,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黄浦江干流中下游河段的水质;东引北排初期会增加蕴藻浜干流的污染负荷,持续调水6 d后蕴藻浜干流河段的水质将得到改善。
卢士强徐祖信林卫青
关键词:水质模型综合调水
上海市主要河流调水方案的水质影响分析被引量:21
2006年
针对上海市平原感潮河网的特点,对全市河网的水流、水质调度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利用MIKE11建立了上海市平原感潮河网的水动力和水质模型,同时数值模拟和分析了全市主要河流调水方案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水利工程的合理、科学调度运行,全市骨干河流的水质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部分河段的水质甚至可以提高1—2个水质等级.
卢士强徐祖信罗海林林卫青
关键词:平原河网数学模型调水方案水质影响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研究
曹健祝文英袁峻峰林卫青乔美芳陆雍森施介宽陈慎薇吴依平吴胜和贺军锋贺时余徐伟民刘立坤矫吉珍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上海市和各级区县人民政府及其其他部门编制的区域开发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目的是为了贯彻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范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技术指南规定了上海市开展区域...
关键词: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苏州河底泥疏浚中试方案研究与实施被引量:8
2008年
本文系统介绍了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中试的试验方案与试验过程,通过环境监测与数值模拟。进行了底泥疏浚环境影响与疏浚工艺适用性分析。中试表明,液压反铲挖泥船、抓斗反铲挖泥船施工效率较高,抓斗式挖泥船疏浚比反铲式挖泥船对水环境影响程度小;绞吸式挖泥船,由于底泥富含杂物,吸口极易堵塞,难以适用于苏州河底泥疏浚;对常规抓斗进行环保改造,显著减少疏浚过程中抓斗漏水漏土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卢永金程松明石正宝林卫青刘立坤
关键词:底泥疏浚疏浚设备
淀山湖底泥氮磷释放通量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水体中氮、磷元素的含量是影响藻类生长的重要因子,来源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而底泥氮、磷释放是内源性氮.磷的重要组成。为了解城市浅水型湖泊中底泥内源氮.磷释放过程及其规律,根据淀山湖底泥状况,在湖的进水口2个采样点,湖中1个采样点、湖的出水口1个采样点分别采集底泥,通过在室内模拟不同的pH值、温度、扰动3个环境因子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研究浅水湖水体中底泥氮,磷释放因素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淀山湖底泥具有明显的TP释放特性;温度会影响底泥的氮、磷释放量.且温度越高,TN、TP释放通量越大;扰动上覆水体会加快底泥氮、磷的释放,扰动越大,氮、磷释放通量越大;PH升高会加快底泥氮、磷释放通量;淀山湖进水口处底泥污染较严重,湖中心的底泥磷含量也相当高,在出水口处的底泥受污染较轻。
苏丽丹林卫青杨漪帆朱永青
关键词:水体富营养化
基于Web-GIS的水环境监测预警决策支持平台研究
2021年
针对上海市水环境管理的现状和业务需求,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先进的数学模型模拟理念,以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集成、GIS技术为基础,建成1套集环境质量-水质目标-环境容量-污染削减方案-工程效益的动态响应框架,并以Web-GIS数据的管理展示形式的水环境监测预警评估和决策支持系统平台,实现水环境信息的全面联网、集成共享、监测预警和水环境质量的科学评价、污染溯源、预测预警、治理措施方案决策和重大工程环境效益评估。研究成果目前已应用于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等实际工作中。
卢志华林卫青卢士强邵一平朱永青
关键词:水环境数学模型决策支持系统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