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其燧

作品数:47 被引量:355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北京协和医院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2篇免疫
  • 11篇地高辛
  • 10篇蛋白
  • 7篇细胞
  • 6篇脂蛋白
  • 5篇血清
  • 5篇免疫法
  • 5篇ELISA
  • 4篇血药
  • 4篇血药浓度
  • 4篇药浓度
  • 4篇色谱
  • 4篇生物素
  • 3篇胆固醇
  • 3篇血红蛋白
  • 3篇血小板
  • 3篇液相
  • 3篇液相色谱
  • 3篇载脂蛋白
  • 3篇脂蛋白胆固醇

机构

  • 42篇北京协和医院
  • 7篇卫生部临床检...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安定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47篇林其燧
  • 21篇宋耀虹
  • 10篇鄢盛恺
  • 8篇李金明
  • 7篇叶应妩
  • 6篇苏薇
  • 4篇崔巍
  • 3篇冯涛
  • 3篇陈立奇
  • 2篇潘家绮
  • 2篇任凤琴
  • 2篇万远廉
  • 2篇刘茜
  • 2篇钟敏
  • 2篇李学仁
  • 2篇刘广贤
  • 1篇朱慧萍
  • 1篇寇丽筠
  • 1篇张之南
  • 1篇王美健

传媒

  • 10篇中华医学检验...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国外医学(临...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国实验临床...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化学试剂
  • 1篇中级医刊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史杂志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 7篇1998
  • 7篇1997
  • 8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7
  • 1篇1986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蛋白电泳及其临床意义
1989年
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缩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个别分子量大的可达数千万,小的也有一万左右,其分子直径在1~100毫微米之间,相当于胶体颗粒的大小。胶体颗粒在一定条件下带有电荷,带有电荷的颗粒可借静电吸引力在电场中泳动,带正电荷者向负极移动,带负电荷者向正极移动,此现象称为电泳。
宋耀虹林其燧
关键词:血清蛋白电泳电泳图谱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外周血红系的免疫分型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网织红细胞膜上反应性溶血膜抑制物(CD59)的表达对诊断PNH的意义。方法对10例PNH患者及5例健康成人,采用流式细胞术间接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外周血红系CD59的表达,荧光染料噻唑橙用于测定网织红细胞,抗CD59单抗检测糖化肌醇磷脂结合蛋白(GPI锚蛋白)缺失的细胞。结果健康成人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膜上CD59表达完全阳性,而PNH患者CD59表达分为三型,Ⅰ型细胞的CD59完全阳性,Ⅱ型细胞CD59部分阳性,Ⅲ型细胞CD59完全阴性。10例PNH患者5例表现为两群即Ⅰ型细胞+Ⅲ型细胞或Ⅱ型细胞+Ⅲ型细胞,4例表现为三群即Ⅰ型细胞+Ⅱ型细胞+Ⅲ型细胞,1例红细胞表现为Ⅰ型细胞,而其网织红细胞为Ⅰ型细胞+Ⅲ型细胞。绝大多数PNH患者网织红细胞中Ⅲ型细胞占主要成分(61.0%),同一患者病态网织红细胞高于病态成熟红细胞,RET/RBCⅢ或RET/RBCⅡ+Ⅲ。
崔巍林其燧
关键词:血红蛋白尿症阵发性PNH免疫分型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人血小板膜糖蛋白及活化血小板(论著摘要)
1997年
王美健李家增林其燧刘杰文潘家绮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血小板膜糖蛋白活化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苯妥英钠浓度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建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 ISA)测定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碳二亚胺法将化学修饰后的苯妥英钠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 ,再与被氧化的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 ,作为酶标抗原 ,自制兔抗苯妥英钠多克隆抗体。结果 抗苯妥英钠 Ig G稀释倍数 1∶ 2 0 0、酶标记抗原 1∶ 10 0时 ,标准曲线最理想 ;该方法的测定灵敏度为 2 .87μg/ ml,线性范围 2 .9~ 30 μg/ m l,批内变异系数 3.3%~ 10 .2 % ,批间变异系数 5 .1%~ 13.2 % ,回收率 90 %~ 96 % ,其它 4种抗癫痫药物 (扑痫酮、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 )对测定无干扰 ,与 HPL C方法相关良好 ,相关系数为 0 .97。结论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精确性和特异性 ,灵敏度和测定范围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可用于苯妥英钠的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苏薇林其燧宋耀虹
关键词:苯妥英钠抗癫痫药血药浓度
酶免疫法检测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被引量:23
2000年
目的 探讨酶免疫测定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 (HpSA)在诊断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用酶免疫测定法检测 6 3例患者粪便标本HpSA ,其中 6 1例同时进行1 3C 尿素呼气试验 (1 3C UBT) ,且 31例患者也采用组织学方法进行检查。以1 3C UBT作为金标准 ,对酶免疫测定法和组织学方法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酶免疫测定法的敏感性为 94.7% ,特异性为 95 .7% ,准确性为 95 .1% ,阳性预测值为 97.3% ,阴性预测值为 91.7%。均高于组织学方法。结论 酶免疫测定法检测HpS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方法简便、取材方便 ,适合普通实验室作为常规项目开展。此法既适合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选与诊断 ,也可用于治疗后是否根治的监测。
鄢盛恺林其燧宋耀虹王伟岸潘国宗
关键词: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酶免疫法
固相化学在临床化学中的应用及其发展
介绍了固相化学又叫干试剂化学,是近四十年来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分析系统,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临床化学检验。它的最大特点是快速、简便。最早的固化化学系统出现于1941年,叫做“clinitest”,用于尿糖的测定,是Wal...
阮清云林其燧
关键词:血糖血红蛋白比色法糖尿血糖血尿素氮临床化学
外周淋巴细胞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体转录活性分析被引量:92
1996年
目的了解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体(rDNA)转录活性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的意义。方法应用CLQ-1图象分析系统及其配套细胞培养、银染等试剂和方法,分析了84例恶性肿瘤、炎症及免疫等疾病患者和16例临床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以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银染强度来表达)。结果恶性肿瘤和白血病患者rDNA转录活性明显降低,炎症患者明显增强,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免疫疾病和其他非恶性疾病患者与健康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DNA转录活性分析可能成为肿瘤诊断及其与炎症及免疫等疾病鉴别诊断和治疗监测的新指标。
林其燧陈立奇吴卫宋耀虹
关键词:DNA核蛋白体AGNOR染色肿瘤
辣根过氧化物酶及其在酶免疫试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1993年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酶免疫试验(EIA)最为常用的标记用酶。使用HRP 的EIA,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反应缓冲液的pH、H_2O_2浓度、色原基质以及反应终止剂等密切相关。以HRP 作为标记用酶的均相酶免疫试验(HEI)的发展,有利于HEI 的推广应用。使用HRP 作为中间催化酶的EIA 测定放大系统的建立,大为提高了EIA 的检测敏感性。
李金明叶应妩林其燧
关键词:辣根过氧化酶酶免疫试验
生物素—链毒亲和素免疫学测定地高辛间接包被方法的研究
1997年
笔得曾经成功地应用德国Boehringer Manheim公司生产的现成的链霉亲和素小管建立了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测定地高辛的反应模型,本文用国产的甸霉亲和素自行包被,采用的是一种间接包被方法。首先人工合成BNHS-BSA,将其先行包被于板上,然后加入6.25μg/L的链霉亲和素溶液,室温(20-25℃)3h,并应用到地高辛的临床检测中。
冯涛林其燧
关键词:生物素地高辛ELISA
地高辛的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免疫法测定方法的建立被引量:6
1998年
目的:将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免疫反应系统引入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中,准确地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方法:将生物素与抗DIGIgG化学连接,DIG通过HSA与HRP连接,建立了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免疫反应系统测定地高辛的竞争反应模型。结果:以05、1、2、3、5μg/L五个标准点建立了竞争反应曲线,同时将BNHSIgG作了1:400、1:800、1:1600、1:3200的稀释,探讨了竞争反应曲线的规律性变化,运用流行的四参数曲线拟合法对竞争曲线作了拟合。同时做了方法学评价。结论:流行的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技术可以引入被动的酶联免疫吸附法中。
冯涛林其燧宋耀虹
关键词:生物素地高辛ELISA血药浓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