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元震

作品数:69 被引量:279H指数:9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9篇基因
  • 12篇林木
  • 9篇基因组
  • 8篇胁迫
  • 7篇甜杨
  • 7篇桉树
  • 6篇杨树
  • 6篇植物
  • 6篇试验林
  • 6篇葡萄糖
  • 6篇葡萄糖-6-...
  • 6篇磷酸脱氢酶
  • 6篇毛白杨
  • 6篇克隆
  • 6篇白杨
  • 5篇无性系
  • 5篇抗冻
  • 5篇抗冻性
  • 5篇火炬松
  • 5篇红锥

机构

  • 48篇华南农业大学
  • 2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1篇广东省林业科...
  • 1篇包头市林业局

作者

  • 69篇林元震
  • 25篇刘纯鑫
  • 20篇张志毅
  • 18篇林善枝
  • 18篇张卫华
  • 15篇黄少伟
  • 14篇张谦
  • 12篇陈晓阳
  • 12篇郭海
  • 11篇刘天颐
  • 9篇莫晓勇
  • 9篇潘文
  • 6篇张方秋
  • 5篇杨小红
  • 5篇张鑫鑫
  • 4篇周玮
  • 2篇彭仕尧
  • 2篇杨会肖
  • 2篇梁理勇
  • 2篇谢正生

传媒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植物生理学通...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植物生理与分...
  • 3篇Forest...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林业与环境科...
  • 2篇中国林学会林...
  • 1篇中国林业教育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广东林业科技
  • 1篇林业实用技术
  • 1篇高校实验室工...
  • 1篇Agricu...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2006年全...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2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甜杨抗冻转录因子ICE1基因的in silico克隆及其分析被引量:39
2007年
ICE1基因编码类似MYC的bHLH转录因子,可特异地结合到CBF3启动子的MYC作用元件并诱导CBF/DREB1下游基因的转录表达。本文采用电子克隆的方法,以拟南芥ICE1蛋白序列为信息探针,利用杨树EST数据库和毛果杨基因组序列拼接的结果,设计引物并通过RT-PCR从甜杨克隆了杨树的第一个ICE1基因。其cDNA长1706bp,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543个氨基酸的MYC类蛋白。编码蛋白序列含有bHLH区,核定位信号(NLS)区,富S区和转膜区各1个。Blast分析表明,cDNA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与拟南芥和芥菜的ICE1存在着较高的同源性,说明所获得的cDNA可能是甜杨ICE1基因(PsICE1,DQ481236)。通过网络服务器平台进行PsICE1的功能预测,结果显示PsICE1含有bHLH保守功能域,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和跨膜区域。另外,ICE1的电子表达谱分析结果发现,ICE1几乎可在植物中整株表达,在多种组织和不同发育过程均表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ICE1是组成型表达,以及ICE1可能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林元震张志毅刘纯鑫郭海朱保庆陈晓阳
关键词:甜杨转录因子抗冻性
基于空间效应与竞争效应的林木遗传分析模型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建立空间效应与竞争效应的分析模型,以提高林木遗传评估的准确性.【方法】利用R软件及其程序包breed R模拟数据,结合实测数据,采用XFA1结构拟合加性效应、近邻竞争效应和AR1结构拟合空间效应,建立随机区组设计模型(RCBM)、空间模型(SM)、空间与测量误差模型(SUM)和空间与竞争模型(SCM),运行ASReml估算遗传参数,进行模型比较。【结果】对于模拟数据,估计的参数结果均显示SCM是最优模型,其大大降低了随机误差方差,随机误差方差分别由7.56(RCBM)、5.72(SUM)降低到3.13(SCM),分别降低了58.6%、45.3%,并估算到四周近邻竞争方差;SCM模型估算的单株狭义遗传力在0.40左右,高于RCBM(0.24)和SUM模型(0.30);设置参数的不同初始值,SCM估计的参数结果均较为稳定;对于实测数据,估算结果与模拟结果比较一致。【结论】SCM模型是新的单株混合模型,可用于林木遗传分析。
林元震张卫华程玲张心菲张鑫鑫
关键词:REML
甜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克隆及结构分析与功能鉴定
甜杨(Populussuaveolens)属杨柳科(Salicacae)杨属(PopulusL.)青杨派(SectionTacamahaca)树种,分布于北美、亚洲。在中国,甜杨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及漠河一带,分布区的...
林元震
关键词:甜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克隆
毛白杨幼苗抗氧化系统对盐胁迫的响应
在3种不同浓度的NaCl(85 mmol L-1,170 mmol L-1,260 mmol L-1)胁迫下,对毛白杨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
林善枝林元震张志毅雍军张谦
关键词:毛白杨抗氧化系统盐胁迫
文献传递
运用基因组和EST数据库进行电子克隆分离杨树功能基因的策略被引量:15
2007年
杨树是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也是主要的工业用材树种,还是高大林木的模式树种。进行杨树功能基因的挖掘、克隆和功能的研究,是当前杨树基因组学的首要任务之一,不仅可为杨树品种改良和基因资源的有效利用奠定基础,而且对探讨林木的生理及遗传特性分子机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电子克隆是近年来伴随着基因组计划和EST计划发展起来的基因克隆新方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技术要求低和针对性强等优点。丰富的杨树EST数据和公布的杨树基因组序列框架图,使得利用电子克隆技术开展杨树功能基因的分离和鉴定已经成为可能。本文阐述了电子克隆分离杨树功能基因的基本方法、相关的生物信息资源,并讨论了电子克隆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
林元震张志毅林善枝张谦刘纯鑫郭海
关键词:杨树功能基因电子克隆
高抗性桉树优良无性系选育与生态栽培技术
莫晓勇梁理勇谢正生彭仕尧刘丽婷裴文军杨小红陈文平林元震邓玉森林桦李尚均廖柏勇简明武海霞
该成果属于林业科学技术领域,森林培育学科。“高抗性桉树优良无性系选育与生态栽培技术”是针对中国华南地区桉树栽培品种单一、高抗性品种缺乏、桉树人工林系统稳定性低,易受台风、病虫害等灾害的侵袭,并缺乏与之配套的高效生态栽培技...
关键词:
关键词:桉树无性系选育生态栽培
表达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转基因杨树的虫试试验(英文)被引量:3
2002年
将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三倍体毛白杨回交杂种 [(毛新杨×毛白杨 )×毛白杨 ]]于春季萌发前截干 .用萌条上的树叶对 3种主要杨树害虫 :天幕毛虫 (Malacosomadisstria)、舞毒蛾 (Lymant riadisparL .)和杨雪毒蛾 (StilpnotiacandidaStaudinger)进行离体虫试试验 ,年底测量各转基因株系萌条树高和地径 ,以衡量其生长性状 .结果发现 ,与对照相比 ,转基因株系的树高和地径没有显著降低 ,说明外源基因的导入没有影响转基因杨树的速生特性 ,相反 ,TG0 4的树高和地径较对照有明显的提高 ,这可能是外源导入后促进转基因杨树生长的结果 ;转基因植株均能显著提高害虫的死亡率 ,降低幼虫的排粪量、蛹重、体重增加量和成虫的产卵量 ;其中 ,TG0 7、TG0 8和TG713个转基因株系的抗虫特性较为突出 。
张谦林善枝张志毅林元震
表达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转基因杨树的蛋白检测(英文)
2002年
对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三倍体毛白杨杂种 [(毛新杨×毛白杨 )×毛白杨 ]的可溶性总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剂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发现 ,与未转基因植株相比 ,所有供试转基因株系叶片中的总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但老叶的含量高于嫩叶 ,这表明转基因株系可溶性总蛋白含量增加可能是CpTI基因表达的结果或由于外源基因导入后引起杨树基因组中某些自身基因的表达所致 .转基因株系叶片中有较高含量CpTI,而对照叶片则检测不到CpTI,这进一步证实了CpTI基因已在转基因株系中得到稳定表达 .进一步比较发现 ,在供试的 5个无性系中 ,TG0 7、TG0 4和TG71在总蛋白含量和CpTI含量增加较为明显 .另外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胶分析发现 ,与未转基因植株相比 ,在所有供试转基因株系叶片中均出现一条分子量为 11.
林元震张谦林善枝张志毅
Respon毛白杨幼苗抗氧化系统对盐胁迫的响应(英文)被引量:2
2002年
在 3种不同浓度的NaCl (85mmol·L-1,170mmol·L-1,2 6 0mmol·L-1)胁迫下 ,对毛白杨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以及丙二醛 (MDA)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发现 ,在NaCl胁迫 3小时后 ,幼苗SOD和POD活性显著降低 ,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 ,这两种酶活性降低较缓慢 ,但SOD活性下降程度均较POD小 .在NaCl胁迫中 ,MDA含量明显增加 ,并于胁迫 15小时后达到最大值 ,随后含量增加较小 .进一步分析发现 ,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SOD和POD活性以及MDA含量的作用效应是不同的 ,其中 2 6 0mmol·L-1NaCl处理明显促进幼苗SOD和POD活性的下降与MDA含量的增加 ;而且MDA含量与SOD和POD活性的下降有关 .结果表明 ,NaCl胁迫所引起的SOD和POD活性下降可能加强膜脂过氧化作用 。
林善枝林元震张志毅雍军张谦
“林木遗传育种学”综合性实验初探被引量:4
2008年
该文分析了林木遗传育种学传统验证性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林木遗传育种学综合性实验的必要性、实验教学方案、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综合性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实习课程的教学质量,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提出从理论教学课程中分离出实验课,设置综合性实验,形成独立的实践课程,以及把综合性实验与"实习一体化"有机结合起来的建议。
刘纯鑫黄少伟刘天颐林元震
关键词:林木遗传育种学验证性实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