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鸣宇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韧性
  • 2篇中国模式
  • 1篇调查数据
  • 1篇信息分享
  • 1篇舆论
  • 1篇政府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参与
  • 1篇政治参与行为
  • 1篇政治信任
  • 1篇中国式
  • 1篇三代同堂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群
  • 1篇社会群体
  • 1篇社会舆论
  • 1篇社团
  • 1篇失败感
  • 1篇碎片化
  • 1篇通人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共上海市委...

作者

  • 9篇杨鸣宇
  • 2篇程熙

传媒

  • 2篇社会政策研究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领导科学
  • 1篇北京大学研究...
  • 1篇公共行政评论
  • 1篇党政干部参考
  • 1篇山东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国政府如何进行决策?——关于中国政策过程研究的文献综述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对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政策过程研究的情况进行了综述。并根据研究的关注点把研究文献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研究思路,本文亦同时对中国政策过程研究的一些最新发现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在这个基础上,本文对已有研究的不足和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想法。
杨鸣宇
关键词:利益博弈
如何养老最幸福?
2016年
颐养天年素来是中国人关心的问题。然而,如何养老并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关乎到生命历程最后阶段的'幸福感',而后者在目前的社会舆论里恰恰较少受到关注。来自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两位研究者尝试通过社会调查数据,分析老年人不同的居住安排如何影响他们的'幸福感'。结果发现,和配偶居住的'二人世界'组合几乎是'幸福感'最高的居住安排,唯一能够与之媲美的是'三代同堂'。'独居'
杨鸣宇
关键词:三代同堂社会舆论调查数据老人院失败感统计模型
信自己,还是信专家?
2017年
传统上,研究者认为,普通人和专家意见不一致,是因为两者存在信息上的差距。这是在说,意见不同是因为专家比普通人“懂得更多”,因此有不同于普通人的、更好的意见。既然如此,理论上只要把专家拥有的信息分享给社会,普通人就会和专家意见一致了。
杨鸣宇
关键词:信息分享普通人
嵌入式治理:中国模式“韧性”的机制来源被引量:8
2014年
本文首先从政治制度和政策过程视角概述了中国模式的"韧性"来源。通过概述可以发现,在政治制度和政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对的社会群体是存在区别的。在政治制度层面,政党采取积极吸纳精英的策略。在政策过程层面,政党面对的社会群体则相对分散和多样,政党往往采取随机应变的策略。本文构建嵌入式治理概念,综合了政党在这两个层面的社会应对机制。除了阐述利益同构和差异响应这两个嵌入式治理的核心策略外,我们还同时讨论了嵌入式治理应对社会诉求的两个具体机制。
程熙杨鸣宇
关键词:中国模式
谁更重要?——政治参与行为和主观绩效对政治信任影响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9
2013年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获取合法性的方式被形容为绩效合法性。已有的研究显示中国的政治信任的影响因素中,市民基于政府管治绩效评价所形成的主观绩效是相对而言最有影响力的变量。但另一方政治参与行为也证实和政治信任相关,而且近年发生的一系列基于环境邻避问题引起的事件显示市民开始主动地通过不同的参与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这些诉求和政府经济绩效的取向存在明显的对立。因此对于习惯以绩效合法性为管治基础的政府而言,维持和提高市民的主观绩效是否仍然是政府获取合法性的有效方式?上述两者哪个对政治信任又更有影响?论文运用亚洲民主调查(2008)对这些进行了分析。主要发现是市民对国家经济现状、政治制度的运作效率和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主观满意度是三个对政治信任最有影响力的变量,三者的影响力超过所有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这些发现显示政府目前以发展经济为主,兼顾社会福利并不断提高民生问题解决能力来获取政治信任的管治方式,至少现阶段来说仍然是理性和有效的。
杨鸣宇
关键词:政治信任政治参与
超越“碎片化威权主义”?——评《中国式共识型决策:“开门”与“磨合”》被引量:4
2014年
"碎片化威权主义"被认为是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政策过程最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模型。但由于中国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该理论模型的部分假定已经不适用于今天中国的情况。王绍光教授等在《中国式共识决策:"开门"与"磨合"》一书提出了"中国式共识型决策"的概念,在回应了"碎片化威权主义"不足的同时,归纳出中国政策过程最新的变化。但是"共识型决策"框架的成立需要一定的理论假设前提作为支撑,而这些假定并未完全地被经验证据所证明,还有待更多的经验和案例分析的支持。
杨鸣宇
澳门公共政策咨询模式的比较与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社团是澳门政治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连结市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一方面社会的利益诉求通过社团回馈给政府的决策者,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社团将政策讯息传递给社会,使政策得以被社会成员遵守并有效执行。这种基于澳门特定历史环境而形成的公共决策模式,曾经在长时间内使澳门社会维持和谐稳定。但特别行政区成立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社团咨询模式"的效用逐渐降低。本文通过"美沙酮事件"和"新城填海公众咨询"两个具体的政策案例,分析了这种决策模式的局限和可能的改进方式,并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杨鸣宇
关键词:公共决策社团
嵌入式治理:中国模式“韧性”的机制来源
2014年
一、嵌入式治理:中国模式“韧性”的社会应对逻辑 伴随经济的发展,社会群体的利益走向分化,体制外的精英必然会更多地涌现。根据英格尔哈特的后物质主义理论,在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市民将会变得更在乎主观满足感,这会使他们对政府提出新的治理需求,并且可能更积极地参与到政治事务中。因此,中国的威权韧性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应对这些来自社会的、多元的,并且可能和政府的治理取向不一致的需求。政体对社会要求的回应本质上是一个在压制和妥协之间进行选择的过程,具体的应对策略取决于成本一收益和双方在力量上的对比。
程熙杨鸣宇
关键词:中国模式嵌入式韧性社会群体满足感政府
公众参与能否提高市民对政府的信任?
一种新兴的公共管理理念,公众参与在西方国家被认为能够提高政府的合法性、正当 性和效率,从而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但同样的因果关系又是否适用于中国?运用亚洲民主动 态调查数据,本文对中国背景下公众参与对政治信任的影响进行了...
杨鸣宇
关键词:PUBLICPARTICIPATIONPOLITICALTRUSTPOLICY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