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继军

作品数:56 被引量:694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8篇人口
  • 7篇人口年龄
  • 6篇人口年龄结构
  • 6篇失衡
  • 6篇出口
  • 5篇服务贸易
  • 5篇储蓄
  • 4篇知识产权
  • 4篇知识产权保护
  • 4篇制造业
  • 4篇顺差
  • 4篇经济失衡
  • 4篇经济增长
  • 4篇分工
  • 4篇产权
  • 4篇储蓄率
  • 3篇生产率
  • 3篇农产
  • 3篇农产品
  • 3篇企业

机构

  • 32篇南京财经大学
  • 28篇南京大学
  • 13篇南京审计大学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安徽财经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建设银行
  • 1篇《江苏经济》
  • 1篇江苏省商务厅

作者

  • 56篇杨继军
  • 7篇张二震
  • 7篇范从来
  • 4篇唐保庆
  • 2篇陈志和
  • 2篇马野青
  • 2篇陈启斐
  • 2篇张为付
  • 2篇张如庆
  • 1篇任志成
  • 1篇王鑫
  • 1篇孙少勤
  • 1篇黄繁华
  • 1篇谢建国
  • 1篇范兆娟
  • 1篇杨继军
  • 1篇程瑶

传媒

  • 7篇国际贸易问题
  • 4篇经济学家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南京社会科学
  • 3篇财贸经济
  • 3篇财经科学
  • 2篇农业技术经济
  • 2篇经济科学
  • 2篇国际贸易
  • 2篇经济学动态
  • 2篇国际经贸探索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世界经济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江海学刊
  • 1篇中国经济问题
  • 1篇经济评论

年份

  • 4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外贸顺差的人口因素影响——基于动态GMM法的实证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本文运用Arellano和Bond首创的动态面板数据方法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流动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差分广义矩法估计所采用的工具变量表现良好,差分方程得到的残差服从AR(1)过程,过度识别条件成立。人口抚育负担的降低、人口的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对贸易顺差有着积极显著的影响。然而,由于劳动力转移方式的差异,不同时间区段的子样本回归结果之间不尽相同。
杨继军
关键词:外贸顺差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流动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四化同步”发展战略被引量:12
2013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新四化"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它们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标;它们既有各自的独立性,亦有相互勾连、协调发展的意蕴。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结合,突破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对立,弥合了先进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之间的分割,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西方"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路径。要真正实现"四化同步",必须大力发展信息化,有效推进城镇化,积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打破城乡分割,引导资源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自由流动。
范从来杨继军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欧班列开通的贸易增长效应——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基于2004—2016年中国海关和城市层面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城市—国家”维度出发,检验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通过贸易成本效应和政策补贴效应显著促进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出口贸易,对进口贸易的影响不显著,且“一带一路”倡议对中欧班列开通的贸易促进作用起到了正向调节效应。从异质性分析来看,中欧班列开通对内陆城市和节点城市的出口贸易影响更显著,对沿海城市和途经城市的出口贸易影响不显著。应加强中欧班列开通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优化班列的运行路线,打造中欧班列和国际内陆港组合,强化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建设,畅通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新的贸易通道,提高进出口贸易的广度和深度。
杨继军李艳丽
关键词:贸易增长双重差分
服务贸易出口、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
本文首先基于知识产权保护这一视角从理论上研究了服务贸易出口驱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且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了服务业出口部门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溢出效应以及由此分解而来的要素配置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随后基于90个国...
唐保庆黄繁华杨继军
关键词:服务贸易出口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溢出效应经济增长
文献传递
“中国制造”对全球经济“大稳健”的影响
2016年
20世纪80年代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全球经济经历了一个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时期。1981~2007年经济平均增长率保持在3.03%。通货膨胀率平均维持在6.45%。
杨继军范从来
关键词:全球经济通货膨胀率
什么影响了生产者服务业FDI的区域分布--来自美国的经验证据:1985-2006被引量:5
2011年
本文把生产者服务业FDI细分为5类,借助于1985-2006年美国对OECD中24个国家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制造业FDI和其他因素对生产者服务业FDI区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批发贸易类生产者服务业FDI以外,其他各类生产者服务业FDI在区域分布中均明显具有追逐制造业FDI的倾向。本文的研究同时得出了一些与现有研究不同的结论:生产者服务业FDI的区域分布大多不受东道国市场规模因素与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与工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唐保庆孙少勤杨继军
关键词:生产者服务业FDI制造业FDI
“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10+3贸易网络拓扑结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分别选取2012、2014、2016三个年份东盟10国与中日韩三国的双边贸易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东盟10+3贸易格局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贸易整体网密度显著提高,中日韩三国依旧处于贸易网络的核心位置,但中国的核心度相对日韩两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像缅甸、柬埔寨等边缘国家也在慢慢地"去边缘化";东盟10+3贸易网络有着明显的小世界特征,各国平均聚类系数普遍较高,表明各国凝聚力也较强,降低了国际贸易的风险,同时对企业"走出去"具有借鉴意义。
王晨聿杨继军
关键词:贸易网络社会网络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学术源起、实践探索与理论反思被引量:6
2013年
本文回顾了现代化的学术源起,并给出了一般性的涵义,结合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探索,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独特意涵,即中国的现代化是开放的、分区域分阶段进行的、是内生和外源的统一、是以经济现代化为先导、渐次拓展的全面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走的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促成了我们对现代化中诸多问题的反思,这就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的边界如何确定?区域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特殊性何在?经济增长的动力、模式如何变化?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如何"脱钩"?如何摆脱"贫困化增长"的困境?
范从来杨继军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
人口因素如何挑起外贸失衡:现象描述、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被引量:17
2010年
文章强调人口因素在外贸失衡问题上的重要性。缘于经济体人口转型时序上的先后和速率上的高低,人口年龄结构会在地域上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在一个可求解的四期迭代模型中,劳动适龄人口数量高、人口抚育比低的经济体倾向于高储蓄,而由于人口的储蓄重心一般要晚于投资需求,所以这类国家通常出现结构性的国民储蓄大于国内投资问题,经常项目顺差自然成为这个问题的一部分,进一步的数值模拟为上述判断提供了支持。此外,人口年龄结构的"高"或"低",是劳动适龄人口在时间上错置的结果,从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视域考察,人口年龄结构总是处于高低嬗替中。因此,人口因素促成的外贸失衡,虽然是结构性的、长期的,但却不是永久性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反转迟早将搅动各国已有的贸易收支地位。
杨继军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转型
国际分工格局深度调整下的中国外贸发展:典型事实、理论反思与政策意涵被引量:9
2014年
本文从理论上阐释国际分工深度调整背景下,中国的外贸发展将何去何从?我们认为,中国未来的外贸发展可能会进入"挤压式"增长之后的自然回落阶段,但不会出现松巴特(1903)所说的"国际贸易重要性渐减"现象,贸易在未来仍将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顺差式的外部不平衡蕴含着诸多风险,且未能通过全球性金融危机得以根本性矫正,中国需要利用自身的"大国优势",实现"稳外需"与"促内需"相互联动,"中国制造"与"中国需求"协同发展;同时,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实现开放型经济与创新型经济的互促互融,改变我国外贸"大而非强"的颓势,重拾对外贸易竞争力;针对美欧发起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我们要推崇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增强多边贸易体制的"纪律",尽可能使谈判重新回归到多边贸易框架中,避免陷入"第二次入世"的困境。
杨继军张二震
关键词:全球经济失衡竞争优势国际分工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