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海林

作品数:11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省界首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支疆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骨折
  • 4篇内固定
  • 3篇血清
  • 3篇血清素
  • 3篇老年
  • 3篇股骨
  • 2篇愈合
  • 2篇椎骨
  • 2篇外伤
  • 2篇疗效
  • 2篇螺钉
  • 2篇脑外伤
  • 2篇内固定治疗
  • 2篇骨折固定
  • 2篇骨折固定术
  • 2篇股骨粗隆
  • 2篇股骨粗隆间
  • 2篇股骨粗隆间骨...
  • 2篇固定术
  • 2篇复位

机构

  • 5篇石河子大学医...
  • 4篇界首市人民医...
  • 3篇石河子大学
  • 3篇安徽省界首市...
  • 1篇新疆石河子大...

作者

  • 11篇杨海林
  • 6篇董金波
  • 5篇赵金涛
  • 3篇李国庆
  • 2篇史晨辉
  • 2篇王维山
  • 2篇胡涛
  • 1篇李宽新
  • 1篇方钦正
  • 1篇李长俊
  • 1篇张振东
  • 1篇姚力
  • 1篇钱菲菲
  • 1篇朱磊
  • 1篇张杰
  • 1篇姜锋

传媒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对我院骨科自1998年以来收治并得到随访的21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作一回顾性分析。方法21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Evans分型,Ⅰ型12例,Ⅱ型21例,Ⅲa型44例,Ⅲb型84例,Ⅳ型55例。加压空心钉组38例,DHS组147例,髓内钉(Gamma钉或PFN钉)组21例,骨水泥型人工假体置换组10例。216例患者均进行随访并作出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结果本组216例平均住院20d,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个月。患髋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优良177例,可32例,差7例,总优良率82%。结论手术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特点、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内固定方法。加压空心钉适用于EvansⅠ、Ⅱ型大小粗隆较完整的骨折以及全身状况较差、不能承受大的手术创伤和麻醉的高危患者;DHS和髓内钉基本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骨折,但对于小粗隆等后外侧骨质严重缺损者行复位固定或植骨以增加稳定性,大粗隆外侧骨皮质粉碎者,则DHS不适合。骨水泥型人工假体置换适用于高龄、严重骨质疏松、全身情况较差、并发症多、需早期下床活动者以及内固定失败的挽救手术。
杨海林赵金涛钱非非胡涛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外科手术
经皮双头加压螺纹钉加折断式螺钉治疗老年髋部骨折被引量:3
2004年
杨海林李国庆赵金涛姚力姜锋
关键词:双头加压螺纹钉折断式螺钉老年髋部骨折
关节镜辅助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评价关节镜辅助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与传统切开复位在手术创伤及术后近期功能恢复上的差异性。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手术治疗的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60例,关节镜组29例,传统手术组31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Rasmussen放射评分及术后1年Rasmussen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关节镜组术中出血量少(P<0.05),术后Rasmussen放射评分及术后1年Rasmussen功能评分优良率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Ⅰ~Ⅳ型)较传统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复位满意度高及术后近期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但娴熟的操作技术和适应证的选择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方钦正史晨辉董金波杨海林王维山张振东李长俊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镜骨折内固定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在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固定。结果手术时间70-110 min,术中出血量150-400 ml,术中X线透视时间5-11 min,测定尖顶距19-29 mm,下床负重时间7-14周,骨折愈合时间13-32周。3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4-48周,无肢体短缩及髋内翻畸形发生。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1例,良17例,中3例,优良率90.3%。结论 PFNA适用于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特别是伴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并能提供较早的活动及负重,只要熟练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可提高临床疗效。
杨海林董金波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人
旋入式自锁钉及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微创治疗肱骨骨折
2006年
目的 观察旋入式自锁钉及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肱骨干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4月至2006年3月微创法治疗肱骨骨折36例,其中闭合骨折30例,其中开放性骨折6例;单纯旋入式自锁钉固定11例,旋入式自锁钉加自体骨髓移植25例.肩部小切口,术中均不扩髓,术后不用外固定,并早期能锻炼;自体骨髓移植时间以术后1~2月内1次,可2~3次,不住院.结果 经6~18个月术后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个月,其中加用自体骨髓移植比单纯使用自锁钉骨折愈合时间提前两个月左右.肩、肘关节功能无明显障碍,上肢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旋入式自锁钉治疗肱骨骨折,固定可靠,可不扩髓,联合使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可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两种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是微创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赵金涛杨海林李国庆钱非非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骨髓移植
血清素与骨的代谢调节被引量:1
2012年
血清素(serotonin)又称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人体内脑组织、外周血、消化系统组织中都有一定的分布,主要参与摄食、体温调节、运动、生殖能力、记忆、疼痛及精神活动等生理功能。最近的研究证明[1],作为神经递质,可能在骨吸收及骨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1血清素的生物学特性血清素分子有着很显著的特点,在中枢神经系统有重要的功能,但95%的血清素分布在外周。其表现不同的中枢和外周功能取决于它的合成部位。
杨海林史晨辉董金波
关键词:血清素骨代谢
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13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综合评价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应用AF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体征、X线片和CT。结果132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58%恢复至97%,椎体后缘(中柱)高度由术前76%恢复至98.7%,Coob's角由术前平均19.1°恢复至术后1.8°,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90%。98例有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术后获得10~19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95例患者的神经功能有1~3级恢复,3例没有明显改善。结论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达到精确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赵金涛李国庆杨海林钱菲菲胡涛朱磊
关键词:脊柱骨折复位AF椎弓根螺钉
血清素与NGF在脑外伤合并骨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测定脑外伤合并骨折后血清素与NGF在不同时间段的含量变化,分析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拓展脑外伤加速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视角,同时为骨折愈合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脑外伤合并骨折组(A组)、单纯脑...
杨海林
关键词:血清素脑外伤骨折患者愈合机制
文献传递
内固定治疗胸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胸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内固定方法,评价骨折复位与神经恢复效果。方法 60例胸椎骨折伴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中,对胸椎中上段骨折采用多节段椎弓根螺钉(6~10枚)内固定:对胸椎下段骨折行经伤椎置4钉或6钉2棒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伤椎椎体前高比和脊髓神经的恢复情况。结果 60例中,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时间(331±45)min,出血量(495±158)mL;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时间(297±34)min,出血量(426±138)mL。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0~36个月,骨折脱位均骨性融合,融合率100%。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中上段组术后椎体前高比(87.4±3.6)%,明显高于术前(40.5±3.1)%;下段组术后椎体前高比(88.1±3.9)%,也明显高于术前(41.2±2.4)%。根据国际脊髓损伤评分标准评分,感觉评分两组术后均高于术前(P<0.01);运动评分中上段组术后高于术前(P<0.05),下段组更显著(P<0.01)。结论对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应行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下胸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时机及康复治疗是促进功能恢复的主要手段。
杨海林李宽新董金波
关键词:胸椎脱位骨折固定术
血清素与NGF在脑外伤合并骨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测定脑外伤合并骨折后血清素与NGF在不同时间段的含量变化,分析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拓展脑外伤加速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视角,同时为骨折愈合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脑外伤合并骨折组(A组)、单纯脑外伤组(B组)、单纯骨折组(C组)各40例,健康体检人员(D组)20例作为对照组。于外伤后第1、3、7、14天抽取实验对象的外周静脉血3 mL,通过离心得到血清并编号,ELISA法测定所有标本的血清素及NGF的含量,A组及C组于伤后4、8和12周摄片观察骨痂形成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伤后第1天A、B、C组血清素含量均高于D组,伤后第3天A、B、C组血清素含量趋于下降;伤后第7、14天B、C组血清素含量下降至正常,与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血清素含量下降明显,低于D组,A组不同时间水平差异有显著性,且为下降趋势,分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伤后第1天A、B、C组NGF含量与D组差异无显著性,伤后第3、7、14天均高于D组,A组不同时间水平差异有显著性,且为上升趋势,分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4周时A组骨痂发生率较C组有明显差异(P<0.05),8周及12周A组骨痂发生率较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外周血中血清素含量降低及NGF水平上调可促进骨形成,血清素与NGF在骨折愈合加速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杨海林董金波
关键词:脑外伤骨折愈合神经递质血清素神经生长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