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浩

作品数:16 被引量:208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水汽
  • 5篇水汽输送
  • 4篇拉格朗日
  • 3篇雨季
  • 3篇梅雨
  • 3篇江淮梅雨
  • 3篇降水
  • 2篇气候
  • 2篇气候特征
  • 2篇气候特征分析
  • 2篇气温
  • 2篇拉格朗日方法
  • 1篇地面气温
  • 1篇订正
  • 1篇动力降尺度
  • 1篇短时强降水
  • 1篇雨日
  • 1篇源地
  • 1篇中国降水
  • 1篇日变

机构

  • 10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湖北省气象局
  • 5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6篇杨浩
  • 7篇江志红
  • 4篇白永清
  • 4篇刘琳
  • 3篇林春泽
  • 3篇刘征宇
  • 3篇智协飞
  • 2篇王晓芳
  • 2篇高洁
  • 2篇任伟
  • 1篇陈雯
  • 1篇赵娴婷
  • 1篇崔春光
  • 1篇汪小康
  • 1篇祁海霞
  • 1篇李肇新
  • 1篇闵爱荣
  • 1篇廖移山
  • 1篇张强
  • 1篇刘樱

传媒

  • 3篇大气科学学报
  • 2篇气象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气象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Agricu...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暴雨灾害
  • 1篇2012年全...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期水汽输送过程的诊断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利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_V4.9),结合轨迹聚类法和气块追踪法,探讨1998年6月12日—8月27日期间长江流域强降雨的水汽输送轨迹、主要水汽源地及其水汽贡献,发现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水汽源地主要为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海和太平洋;不同降水阶段水汽输送轨迹、水汽源地存在差异。降水第一阶段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南海,水汽输送贡献为35%。降水第二阶段水汽主要由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海和太平洋三个区域共同提供,水汽输送贡献分别为32%、28%和31%。降水第三阶段则是来自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南海的水汽输送占主导地位,它们对降水的水汽输送贡献分别为33%和41%。降水第四阶段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贡献为40%。强降水过程中大气环流的调整,导致了不同阶段水汽源地的变化及各源地水汽贡献的差异。
江志红浦建杨浩任伟
关键词:长江流域水汽输送水汽源地
基于轨迹聚类河南地区大气污染过程空气输送通道研究被引量:24
2017年
大气污染除了受本地污染源的影响外,外来污染物的输送也是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本文基于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迹模型(HYSPLIT)分析了河南省重污染过程空气输送通道的特征,并结合地面风场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污染发生时的气象背景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1986—2015年冬季气候平均态下,河南省盛行西北气流,空气输送主要来自西北欧亚大陆,经河北、陕西和山西等地区进入河南地区。2015年河南省17次重污染过程主要空气污染输送分别来自南方(32%)、偏北方(24%)和偏东方(27%),3条通道在输送过程中高度基本维持在900 h Pa以下;重污染过后西北风加强,南风消失,污染物迅速扩散。由2015年12月5—13日河南地区重污染过程的模拟表明,偏北空气输送通道所占比例虽然不是最高的,但经过污染物浓度高值区携带的污染物较多,同时由于风速减弱,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气象观测资料进一步证明河南省重污染过程发生时处于静稳天气状态,同时东南风带来了较多的水汽输送,相对湿度偏高不利于污染扩散。
杨浩白永清刘琳许冠宇王玲玲孔海江
关键词:轨迹聚类大气污染后向轨迹
分位数调整法在北京动力降尺度模拟订正中的适用性评估被引量:6
2017年
基于分位数调整法对变网格模式LMDZ4在中国区域进行动力降尺度模拟的北京日平均气温和降水结果进行了统计误差订正。订正后的日平均气温在年循环、平均值和频率等方面均十分接近观测值,全年平均气温偏差由-1.2℃降至-0.4℃。降水的订正过程较气温更加复杂,首先对降水日数进行订正,以消除模式产生的虚假微量降水,订正后降水日数误差由61.5%降至3.7%。此外,分位数调整法可有效订正中小型与极端降水的频率和强度,订正后全年降水误差由0.28 mm/d降至0.07 mm/d。订正后最大降水月为7月,与观测一致,消除了冬季的虚假极端降水。分位数调整法无论是对气温还是降水,其订正效果都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日平均气温的订正在冬、夏季要优于春、秋季,对极端高、低气温的订正更加显著。该统计误差订正方法不仅有效消除了气候平均值的漂移,同时对极值也有一定改善,是一种相对完善的订正方案。分位数调整法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订正效果受观测资料和模式模拟能力影响较大。
杨浩江志红李肇新王晓芳崔春光
关键词:偏差订正动力降尺度气温降水
基于拉格朗日法的水汽输送气候特征分析——江淮梅雨和淮北雨季的对比
利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轨迹模式(HYSPLIT4.9),结合海量气块追踪分析法,对比了江淮梅雨和淮北雨季平均水汽输送特征,从水汽来源及源地贡献方面探讨二者的相对独立性,对比两雨季降水异常年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气候态上...
杨浩
关键词:水汽输送江淮梅雨
文献传递
变网格模式LMDZ4对东亚夏季气候的模拟检验被引量:2
2016年
对法国动力气象实验室发展的变网格全球大气环流模式LMDZ4在东亚地区的模拟性能进行评估。LMDZ4作为海气耦合模式IPSL-CM5A的大气模块,本文局地格点加密区域位于东亚上空,加密区外使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进行驱动,积分时段为1979—2009年。通过对模式在东亚东部区域夏季气候的模拟能力评估,发现模式整体上能够真实地模拟出南亚高压、西风急流、西太副高、水汽输送以及夏季风等环流系统的气候平均态,地面雨带和气温的分布及极值中心都得到较好再现。同时模式仍显现一定的偏差,具体表现为,华南沿海的模拟偏冷偏湿,江淮流域偏暖偏干,而东北地区则偏暖偏湿,导致这种地面要素场偏差的原因来自于中上层环流场的系统性模拟偏差。例如,高层南亚高压、西风急流模拟偏弱,而印度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输送偏强,导致华南沿海降水偏多。西太平洋副高偏东偏弱,低纬东风带强度偏弱,西太平洋区域比湿偏小,使得东南风带来的水汽无法到达江淮流域。上述偏差的产生可能由于LMDZ4模式中的云参数化方案尚存在不足之处,使得云量的模拟偏少,并且该版本模式的垂直分辨率不足,限制了它对高层环流系统的模拟能力,增加了模式的系统误差。
杨浩江志红李肇新
湖北省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被引量:18
2016年
利用2001—2014年湖北省77个气象观测站的整点逐时降水数据,通过划分不同区域和三种量级降水的方法,分析了夏季(6—8月)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湖北省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非常明显,降水量曲线呈双峰结构,峰值出现在08时和17时(北京时间,下同),降水频次与降水强度均呈现“一主一次”的双峰结构,这主要与青藏高原东移来的天气系统自西向东的滞后性以及局地热力强迫有关,发生在傍晚(15—18时)的降水强度有明显的年际增强趋势。2)湖北省降水日变化特征区域差异显著,鄂西北与鄂西南降水峰值主要出现在傍晚和夜间,谷值出现在正午,鄂东三个区域的降水峰值出现在上午和傍晚,谷值出现在午夜。3)近14 a强度为0~20 mm/h的降水呈现减少趋势,主要发生在鄂西地区。其日变化曲线为“一主一次”的双峰结构,主(次)峰值出现在07(17)时。与之相反,短时强降水(≥20 mm/h)的发生概率东部大于西部,平原大于山区,有增加趋势的站点占总站点数的53.24%,峰(谷)值出现在17(12)时。短时特大强降水(≥50 mm/h)峰值出现在15—20时,03—14时出现概率较低。
林春泽刘琳林文才白永清祁海霞杨浩
关键词:降水日变化短时强降水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淮北雨季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年代际转变
拉格朗日轨迹模式(HYSPLIT_4.9)并结合气块追踪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淮北雨季气候态及异常年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定量讨论,并进一步探讨了淮北雨季水汽输送的年代际转变.结果表明,气候态上,淮北雨季期间的水汽输送主要来自...
杨浩江志红刘征宇
关键词:水汽输送
Variation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recipitation of China in Recent 111 Years被引量:8
2011年
Based on the monthly average SLP data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from 1899 to 2009,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tensity index in recent 111 years was calculated, and the interdecad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the 1920s was the strongest. The intensity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fter the middle period of the 1980s presented weakened trend. It was the weakest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Morlet wavelet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interdecad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had quasi-10-year and quasi-2-year significance periods.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east of China closely related to intensity variation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strong (weak)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year, the rainfall in the middle and low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was less (more) than that in common year, while the rainfall in North China was more (less) than that in common year. The weakening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wa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at it was rainless (drought) in North China and rainy (flood) in the middle and low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fter the middle period of the 1980s.
杨浩智协飞高洁刘樱
关键词:VARIATION
华中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评估及气溶胶辐射效应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基于多种检验指标对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华中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的6种污染物(PM_(10),PM_(2.5),SO_2,NO_2,CO,O_3)和AQI指数的预报结果进行检验评估,在确保模拟效果的基础上,通过敏感性试验研究区域气溶胶对地面气象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华中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对湖北省6种污染物和AQI具有稳定且较好的预报效果。存在03预报较实况偏高,预报误差较大的问题,后期将通过误差订正来减小误差。对比CUACE模式预报效果表明,24~48 h的预报效果区域模式优于CUACE,72 h两个模式预报效果相当。气溶胶对地面气象要素具有一定的影响,对2015年1月9-12日的模拟过程而言,气溶胶的总辐射效应使地表接收太阳辐射减少7.740 W·m^(-2),2 m气温降低0.162℃,行星边界层高度降低16.457 m,相对湿度增加0.557%,10 m风速减小0.011 m·s^(-1),其中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各有一部分贡献,气溶胶对白天地面气象要素的影响比夜间大。由于区域接受太阳辐射减小、气温降低、行星边界层高度降低、风速降低、湿度增加有利于气溶胶吸湿增长等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物浓度不断累积升高又促使气象条件的上述变化,由此产生了气象条件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双向反馈作用。
刘琳白永清林春泽杨浩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江淮梅雨水汽输送特征分析被引量:77
2013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引入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v4.9),结合用于海量轨迹分析的气块追踪分析方法,探讨了江淮梅雨气候平均的水汽输送特征以及梅雨异常年水汽输送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气候态下,江淮梅雨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中国南海、太平洋和欧亚大陆4个区域,其对江淮梅雨的水汽输送贡献分别为35%、19%、22%和19%。其中,印度洋、孟加拉湾—中国南海和太平洋上的输送气流主要来自850 hPa以下的对流层低层,而欧亚大陆的输送气流主要来自600 hPa左右的对流层中层。进一步对比梅雨异常年水汽输送的差异,发现孟加拉湾—中国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输送对江淮梅雨的异常有重要影响,梅雨偏多年来自孟加拉湾—中国南海的水汽输送较多,其对江淮梅雨的水汽输送贡献为24%,比梅雨偏少年约增加了13%,梅雨偏少年则是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输送较多,对江淮梅雨的水汽输送贡献分别达到了40%和30%,比梅雨偏多年约增加了5%和10%。
江志红任伟刘征宇杨浩
关键词:江淮梅雨水汽输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