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昌柱

作品数:173 被引量:1,090H指数:1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0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3篇理学
  • 17篇金属学及工艺
  • 13篇化学工程
  • 10篇电气工程
  • 8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建筑科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8篇污泥
  • 30篇废水
  • 24篇水处理
  • 24篇好氧
  • 23篇颗粒污泥
  • 22篇好氧颗粒
  • 19篇污水
  • 19篇好氧颗粒污泥
  • 17篇电化学
  • 17篇纳米
  • 16篇反应器
  • 15篇电极
  • 13篇降解
  • 13篇催化
  • 12篇废水处理
  • 11篇修饰
  • 10篇钝化
  • 10篇缓蚀
  • 9篇电催化
  • 9篇污水处理

机构

  • 140篇华中科技大学
  • 31篇长沙电力学院
  • 8篇宇星科技发展...
  • 7篇湖北第二师范...
  • 5篇江西理工大学
  • 5篇武汉材料保护...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长江大学
  • 3篇武汉科技大学
  • 3篇武汉工程大学
  • 3篇湖北环境修复...
  • 2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河南城建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杭州电力学校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71篇杨昌柱
  • 100篇濮文虹
  • 41篇张敬东
  • 22篇杨家宽
  • 16篇崔艳萍
  • 13篇刘宏波
  • 11篇龙焙
  • 10篇周琼花
  • 10篇杨群
  • 9篇章北平
  • 9篇钱功明
  • 9篇李宇春
  • 8篇郑燕琼
  • 7篇时亚飞
  • 7篇朱志平
  • 6篇杨道武
  • 6篇黄健
  • 6篇龚建宇
  • 5篇陈武
  • 5篇陈建平

传媒

  • 12篇中国给水排水
  • 1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0篇环境科学
  • 9篇长沙水电师院...
  • 7篇水处理技术
  • 6篇材料保护
  • 5篇环境工程
  • 5篇应用化工
  • 5篇工业水处理
  • 4篇热力发电
  • 4篇化学与生物工...
  • 3篇化工环保
  • 3篇环境化学
  • 2篇工业安全与环...
  • 2篇工业用水与废...
  • 2篇电化学
  • 2篇新技术新工艺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分析科学学报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11篇2008
  • 18篇2007
  • 19篇2006
  • 9篇2005
  • 10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1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纳米金直接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活性被引量:1
2008年
在不使用交联剂的情况下,借助种子媒介纳米金属生长法将纳米金直接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试验发现纳米金粒子在电极表面覆盖率为5.4×10-10mol.cm-2。[Fe(CN)6]3-/[Fe(CN)6]4-氧化还原电子探针的试验证明,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速率是使用交联剂制备电极的四倍。与裸玻碳电极相比,抗坏血酸在该电极表面的氧化峰电位负移150 mV,峰电流提高2.2μA,同时与尿酸的氧化峰电位差达到186 mV,可用于抗坏血酸和尿酸的同时检测。
黄健杨昌柱崔艳萍张敬东Munetaka Oyama濮文虹郑燕琼
关键词:纳米金玻碳电极抗坏血酸尿酸
有机负荷对颗粒化SBR反应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研究了进水有机负荷对颗粒化SBR反应器的影响.当进水有机负荷由1.8 kg/(m3.d)逐步下降到1.575、1.125和0.67kg/(m3.d)时,好氧颗粒污泥形态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包括颗粒解体,污泥流失,颗粒化程度和整体沉降性能的下降,颗粒形状由较规则的球状变为杆状、星状等多种形状,颜色加深等.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对COD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0%和70%左右,且进水有机负荷的降低,对其影响较小,但会严重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进行,当有机负荷由1.8 kg/(m3.d)下降到0.67kg/(m3.d)时,硝化率下降了约45%,反硝化率下降了约40%.
刘宏波杨昌柱濮文虹李雅婕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
三种基于骨架构建体污泥复合调理剂脱水泥饼土工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以含水率为97.3%的原污泥为对象,选择了3种基于不同骨架构建体的复合调理剂(F-L、F-S和S-F)进行污泥脱水试验,对脱水效果及脱水泥饼作为填埋处置的土工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体系中,添加无机调理剂起骨架构建体作用,污泥比阻和CST均有降低,可以显著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在不外掺其他固化剂的条件下,脱水泥饼固化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黏聚力随养护龄期增加而增长,摩擦角变化不大,具有优良的固化土工性能。
李亚林陈宁宁张诗楠杨昌柱何姝李野毛苇时亚飞张昊杨家宽
关键词:污泥脱水污泥固化土工试验
喷漆房循环水处理系统维护与管理被引量:3
2010年
介绍了汽车涂装过程喷漆房典型的循环水处理系统,比较各种不同的油漆凝聚产品特性,总结了油漆凝聚产品的使用特点,也对循环水系统的维护,循环水的监测与管理过程中的细节等进行了阐述。在维护和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油漆凝聚产品,其次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正确地使用油漆凝聚产品,特别是要注意根据漆渣和循环水状态进行相应调整,及时完成喷漆房和循环系统的维护和清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水的循环使用,实现喷房系统的正常运行。
米德伟杨昌柱王子建李新立
关键词:循环水絮凝气浮
三维电极反应器氧化降解苯酚被引量:11
2006年
以经吸附处理的活性炭粒子构成的三维电极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对模拟含酚废水进行了静态条件试验和连续动态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苯酚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为0.0103min-1;使用Matlab软件对不同影响因素所产生的变化趋势进行数据的采集和拟合分析,结果说明酸性条件下有利于苯酚的去除;在动态实验中考察了三维电极连续处理模拟含酚废水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证明,三维电极反应器在连续运行过程中,出水水质稳定,苯酚和COD的去除率均保持在80%以上。
杨昌柱崔艳萍黄健郑燕琼
关键词:三维电极反应器含酚废水MATLAB
混凝超滤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市政污水试验被引量:8
2005年
以氧化沟工艺二沉池出水和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二沉池出水为原水,分别采用絮凝-砂滤-超滤和直流混凝-超滤的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2种工艺处理出水的污泥密度指数小于2,浊度达到0.04 ̄0.1NTU,对CODCr去除率在20% ̄60%,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氨氮、总磷等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污泥密度指数,浊度与产水量均达到了反渗透进水水质的要求。
周李鑫濮文虹杨昌柱刘金华范庆峰
关键词:深度处理超滤膜市政污水污水回用
稠油污水处理高效净水剂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4
2005年
针对新疆油田稠油污水乳化严重、油水密度差小等的特点,认为高效净水剂的研制和开发是稠油污水处理的关键。通过实验筛选研制出具有高效净水作用的药剂,结果表明:当凝聚剂XZ-1投加量为125~150mg/l,助沉剂XZ-2为60~80mg/l,助凝剂XZ-3为4~6mg/l,使处理后的滤前水油含量≤10mg/l、悬浮物≤8mg/l,COD≤120mg/l。现场试验验证了高效净水剂性能优良,能够满足新疆油田稠油污水处理达标回注回用及排放。
曾玉彬杨昌柱濮文虹张学鲁李慧敏丁万成
关键词:稠油污水
化学混凝法去除稠油废水中的硅被引量:17
2007年
以新疆油田稠油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混凝除硅方法对稠油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图:采用锌复合混凝剂的混凝、软化及镁剂除硅相结合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除硅效果。确定了最佳除硅配方:NaOH的加入量为500~600mg/L,除硅剂MgCl2·6H2O的加入量为700~800mg/L,锌复合混凝剂加入量为100~150mg/L,处理后废水中SO2的质量浓度小于50mg/L,达到热采锅炉的用水标准。
曾玉彬杨昌柱张报濮文虹张学鲁
关键词:稠油废水除硅
黄铁矿光电类Fenton处理PNP废水被引量:2
2019年
该文研究了外加可见光和电的条件下,黄铁矿(FeS2)类Fenton技术降解水中对硝基酚(PNP)的效果,并优化了降解反应实验条件。结果表明:FeS2电化学催化能高效降解PNP,并且可见光能促进反应进行;FeS2用量和外加电压变大时,PNP降解效率增大;PNP浓度降低时,反应60 min时的降解率增大;Na2SO4电解质的浓度对降解效果影响不明显;初始pH改变时,酸性越强,降解效率越高。PNP浓度为50 mg/L时,催化降解的理想条件为:FeS2 100 mg/L、电压为-1.2 V、Na2SO4浓度为0.10 mol/L、初始pH为3,此条件下反应60 min后降解率达到98.1%。
曾令玉杨昌柱杨昌柱龚建宇
关键词:黄铁矿PNP降解
三维自组装膜的电催化作用及其在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
自组装膜技术为基体表面官能化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在电化学领域已发展成为电极表面修饰的一种简便方法。在过去十几年中,自组装膜修饰平面金属电极在电分析化学领域中的
张敬东杨昌柱濮文虹崔艳萍曾巍
文献传递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