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慎

作品数:38 被引量:62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3篇天文地球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1篇天然气
  • 9篇盆地
  • 9篇成藏
  • 8篇页岩
  • 8篇页岩气
  • 8篇勘探
  • 4篇断陷
  • 4篇气藏
  • 4篇资源潜力
  • 4篇鄂尔多斯盆地
  • 3篇地质
  • 3篇油气
  • 3篇有利区带
  • 3篇天然气勘探
  • 3篇气井
  • 3篇气田
  • 3篇区带
  • 3篇煤层气
  • 3篇海相
  • 2篇大型气田

机构

  • 37篇中国石油天然...
  • 9篇中国石油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8篇杨慎
  • 16篇赵群
  • 15篇李君
  • 13篇王红岩
  • 13篇佘源琦
  • 12篇邵丽艳
  • 9篇张福东
  • 9篇刘德勋
  • 6篇王明磊
  • 6篇臧焕荣
  • 6篇关辉
  • 6篇高阳
  • 5篇孙钦平
  • 4篇李剑
  • 4篇杨桂茹
  • 4篇魏国齐
  • 3篇杨青
  • 3篇王南
  • 3篇刘洪林
  • 2篇刘玉婷

传媒

  • 6篇天然气工业
  • 4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中外能源
  • 3篇天然气技术与...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广州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环境影响评价
  • 2篇非常规油气
  • 1篇矿物学报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石油科技论坛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2013年全...
  • 1篇2014年全...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陆上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领域及潜力被引量:59
2019年
为了进一步明确中国陆上深层一超深层领域天然气勘探潜力和有利勘探目标区带分布,以及深层一超深层天然气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勘探理论需求,对中国陆上深层一超深层天然气勘探资源概况与勘探进展进行梳理分析,对中国陆上深层一超深层领域的地质特征、成藏关键要素.天然气资源潜力等进行分类评价。分析认为,中西部叠合盆地山前带发育的库车、川西、准南等十大前陆冲断带及斜坡区是前陆冲断带领域的重点勘探区带,华北、扬子、塔里木三大克拉通背景上发育的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古隆起及斜坡区、克拉通内裂陷及台缘带礁滩等是深层一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领域的重点勘探区带,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断陷深层古隆起及斜坡区、基岩潜山是中一新生代断陷盆地深层一超深层领域的重点勘探区带,深层一超深层火山岩等是重要探索领域。研究认为中国深层一超深层天然气仍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加强针对性基础攻关研究。
李剑佘源琦佘源琦杨桂茹高阳杨慎
关键词:天然气前陆海相碳酸盐岩断陷勘探领域
煤层气井开发效率及排采制度的研究被引量:51
2007年
分析我国煤层气井排水采气过程中井筒附近应力的变化,认为由于井筒液面下降太快,导致井筒附近渗透率降低,煤层气井无法获得长期持续的较高产量,从而使得开发效率低下。为此,从煤层气井排采工作制度方面探讨了我国低渗煤层气藏的增产问题,针对煤层低渗和压缩性大的特点,运用地下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煤层气井排水采气数学模型,给出了同时间条件下煤层气井排采制度的定量解,以数值模拟的方法优化了煤层气井排采的工作制度,得出逐级降压的工作制度能扩大气井压降漏斗的体积,使煤层气解析范围增大,从而增加了煤层气井的累积采气量。该数学模型及其定解为我国煤层气井在开发过程中井底压力如何降低以及降低幅度、速度控制在何种程度,给出了量的参数,为低渗煤层气井合理开采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康永尚赵群王红岩刘洪林杨慎
关键词:煤成气孔隙度渗透率增产
燃料乙醇发展现状及发展潜力被引量:3
2012年
燃料乙醇具有安全、环保和可再生等优点。美国和巴西等国原料充足,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在燃料乙醇发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我国燃料乙醇在政府引导下稳步发展。我国非粮燃料乙醇仍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应结合原料供应情况,适度谨慎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和政府监管,确保有计划稳步实施;加强纤维素制乙醇技术攻关,解决原料瓶颈。
赵群王红岩刘德勋杨慎董雷
关键词:燃料乙醇宏观调控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定量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特点,利用世界领先的微米-纳米级CT扫描、场发射扫描电镜和恒速压汞等技术,对储层孔隙喉道、孔喉配置关系和填隙物等微观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孔隙大小决定致密油储层的储集能力,储层孔隙平均半径约为0.5~10μm;喉道大小是开发下限主要制约因素,喉道半径主要分布在0.3~0.9μm;渗透率低的储层孔喉比大,喉道制约孔隙中流体的移动,控制储层输导能力。孔隙中填隙物含量高且以伊利石为主,伊利石粒度小、可塑性强,水化膨胀后易发生运移堵塞孔道,使储层渗透性降低,降低孔隙的输导能力。
王明磊刘玉婷张福东李君杨慎邵丽艳
关键词:储层微观特征孔喉结构鄂尔多斯盆地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现状及前景思考被引量:6
2020年
从分析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现状入手,以当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潜力为基础,从发展机遇及面临挑战切入,多情景预判未来发展前景,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总的观点:(1)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总体丰富,具备建成年产1500×10^8 m^3以上规模的资源潜力。(2)中情景条件下,初步预判2030年全国非常规天然气产量1000×10^8 m^3,其中致密气产量400×10^8 m^3、煤层气产量200×10^8 m^3和页岩气产量400×10^8 m^3;2050年非常规天然气产量1200×10^8 m^3,其中致密气产量300×10^8 m^3、煤层气产量300×10^8 m^3、页岩气产量600×10^8 m^3。(3)非常规天然气发展面临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资源和技术条件成熟、政策环境完善3项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资源禀赋相对较差、开采难度更大、部分资源位于生态保护红线以内等3项挑战。
赵群杨慎杨慎孙钦平孙钦平臧焕荣
关键词:非常规天然气
中国页岩气开发现状及前景预判被引量:18
2019年
随着中国人口、经济、能源和环境的不断发展,天然气作为最清洁的化石能源,需求迅猛增长,产量缺口不断扩大。从分析中国页岩气发展现状入手,总结页岩气发展的政策、开发和示范试验情况,基于当前页岩气的资源基础、发展需求和政策现状等分析,预判未来页岩气发展前景。总的认为:(1)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探明页岩气储量9200亿m3,实现产量90亿m3,预计2020年产量可达200亿m3以上。(2)中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天然气需求旺盛、国家大力扶持,已进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仍面临资源禀赋较差、陆相和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开发尚未取得突破、未来扶持政策尚未落实到位等挑战;(3)初步预判2030年产量有望达到500亿m3,2040年具备达到800亿m3的发展前景。
赵群杨慎杨慎王红岩刘德勋孙钦平刘德勋
关键词:页岩气资源量
不同成因类型页岩气藏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页岩气具有储层致密低渗,自生自储式成藏的特点,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是油气领域的新突破。2011年,美国页岩气产量超过1700×108m3,天然气基本实现自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天然气的供应格局。按照天然气的成因类型,页岩气可划分为热成因和生物成因两类。重点分析Barnett热成因页岩气藏和Antrim生物成因页岩气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我国已完钻页岩气井51口,其中直井37口,水平井14口;直井压裂试气15口,水平井压裂试气4口,14口见气;南方海相页岩气、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气勘探取得突破。通过我国南方海相热成因页岩气地质特征的对比分析,认为我国页岩气藏具有特殊性,储层条件更为复杂,美国页岩气开发技术不能完全适应我国页岩气的开发需求。另外,我国松辽和鄂尔多斯等盆地广泛发育富有机质页岩,但成熟度普遍偏低,热成因页岩气前景有限,但生物成因页岩气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是页岩气勘探的重点方向。
赵群杜东王红岩邹憬邹憬
关键词:页岩气碳同位素储层
低生烃强度区致密砂岩气形成机制——以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段上古生界为例被引量:28
2018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段上古生界生烃强度较低、气水分布关系复杂的问题,对低生烃强度区致密砂岩气形成主控因素与分布规律开展研究。通过二维成藏物理模拟实验、储集层微观孔喉含气性系统分析及典型气藏解剖,建立了注气压力、储集层物性、生气下限等综合评价模型,明确了低生烃强度区致密气形成主要特征:(1)埋深小于3 000 m,生烃强度达(7~10)×10~8 m^3/km^2即可实现有效充注;(2)致密砂岩层规模性发育有利于聚集致密气;(3)储集层物性差异控藏,储集层物性较好的砂体,砂带中心区域局部高点富集天然气,而物性较差砂体整体含气,但含气丰度普遍较低。结合天环坳陷北段气藏解剖,提出低生烃强度区"生烃压力长期充注、规模致密砂层聚气、储集层物性差异控藏、局部甜点富集"形成机制及平面呈不连续"片状"分布的规律。天环坳陷北段致密砂岩气拓展勘探实践较好地证实了这一认识。
张福东李君魏国齐刘新社国建英李剑范立勇佘源琦关辉杨慎邵丽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
中国天然气聚集类型、特征及资源潜力预测被引量:6
2016年
对天然气聚集类型及特征进行划分,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重新计算,指出勘探方向。结果表明,天然气聚集可划分为源内滞留、近源阻滞、远源仓储3种类型,源内滞留聚集主要是指未经大规模运移的吸附气和游离气,典型气藏为煤层气和页岩气,资源量超100×10^(12)m^3;近源阻滞聚集是指天然气初次运移直接进入邻近储层,受致密储层毛细管阻力及盖层封盖的双重阻挡作用形成气藏,如近源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资源量为38×10^(12)m^3;远源仓储聚集是指天然气经过断裂、不整合面等优势输导通道二次运移进入各类圈闭形成的气藏,资源量为73×10^(12)m^3。3种聚集类型探明程度都非常低,剩余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好。源内滞留聚集、近源阻滞聚集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向,远源仓储聚集中碳酸盐岩和逆冲构造深层是现实勘探领域。
李君万东显杨慎佘源琦王明磊高阳
关键词:天然气资源潜力有利区带
吐哈盆地天然气聚集模式及致密气藏有利勘探方向被引量:3
2013年
吐哈盆地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在分析天然气成因、分布和成藏模式的基础上,将该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划分为3种。Ⅰ型天然气主要分布于三间房组和三叠系中,Ⅱ型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侏罗统中,Ⅲ型天然气除三叠系外均有分布,其中,致密气藏成因类型主要为Ⅲ型;天然气成藏模式可概括为侧向分异、垂向分异、近源分异及混合聚集4种类型,其中,近源分异是致密气藏主要成藏模式,在吐哈盆地东部邻近凹陷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李君杨慎申英杨冬杨青邵丽艳高阳
关键词:吐哈盆地天然气成藏模式致密气藏勘探方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