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惠秋

作品数:15 被引量:24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2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油源
  • 10篇孢子
  • 10篇孢子花粉
  • 10篇花粉
  • 7篇盆地
  • 6篇原油
  • 6篇孢粉
  • 5篇油源岩
  • 5篇源岩
  • 3篇植物
  • 3篇侏罗纪
  • 3篇孢粉学
  • 3篇孢粉学证据
  • 3篇柴达木盆地
  • 2篇第三纪
  • 2篇形成环境
  • 2篇油田
  • 2篇油田原油
  • 2篇运移
  • 2篇植物群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兰...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5篇杨惠秋
  • 13篇江德昕
  • 2篇孙峰
  • 2篇王永栋
  • 1篇夏念和
  • 1篇刘玉壶

传媒

  • 9篇Acta B...
  • 5篇沉积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年份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8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油源的孢粉学证据被引量:4
1998年
记述了青海柴达木盆地上第三系油储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31属68种。基于原油中孢粉化石的研究及其与潜在油源岩中孢粉化石的对比,确定了含油区的油源岩。根据孢子花粉母体植物的古生态特征探讨了油源岩的形成环境。研究结果表明,渐新统至下中新统干柴沟组和上中新统至下上新统油砂山组应为盆地西部的油源岩系。研究区油源岩形成于温暖半潮湿和半干燥气候下的湖泊沉积环境。
江德昕杨惠秋
关键词:孢子花粉油源柴达木盆地
南海北部湾涠洲油田原油中的孢子花粉
1999年
记述了南海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涠洲油田流沙港组下部储油层所储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28属58种及藻类化石2属3种。通过对比孢子花粉及藻类化石的油源,确定了含油区的油源岩;并根据各类孢型母体植物的古生态特征探讨了油源岩的形成环境。结果表明,中始新统至下渐新统流沙港组暗色泥质岩是北部湾盆地的主力油源岩,中上渐新统涠洲组暗色泥质岩也是该区的油源岩;该区油源岩形成于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湖泊沉积环境。
江德昕杨惠秋
关键词:孢子花粉油源下第三系北部湾盆地
新疆塔北隆起原油孢粉集合与油源岩被引量:1
1999年
鉴定了从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含油区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66属135种,基于原油孢粉集合组成特征的研究,确定了该含油区油源岩的时代和层位,并讨论了油气运移的通道、方向、路线。期次等问题。研究结果确认,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上三叠统黄山街组和塔里奇克组;下侏罗统阿合组和阳霞组;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和恰克马克组是塔北含油区的重要油源岩系。
江德昕杨惠秋
关键词:孢子花粉油源岩三叠系侏罗系塔北隆起
新疆吐鲁番-鄯善地区中侏罗世孢粉组合被引量:17
1998年
研究新疆吐鲁番鄯善地区葡1井和草南1井中侏罗世孢子花粉化石45属97种,包括2个新种。建立西山窑组、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共3个孢粉组合,其地质时代相当于中侏罗世早期和晚期。
王永栋江德昕杨惠秋孙峰
关键词:孢粉组合中侏罗世
朝鲜安州盆地早白垩世孢粉组合被引量:9
1996年
报道朝鲜安州盆地下白垩统龙盘组孢子花粉34 属59 种(包括2 新种),并根据孢粉组合讨论了地质时代和古气候特征。龙盘组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为主,蕨类植物孢子次之,出现少许原始被子植物花粉。松柏纲花粉在组合中占绝对优势;海金沙科和莎草蕨科孢子则在蕨类中占优势。根据孢粉组合,龙盘组的时代应属早白垩世巴列姆期至阿普第期;安州盆地当时气候温暖偏干。
江德昕杨惠秋
关键词:孢粉组合早白垩世
新疆独山子油田原油中的孢子花粉
1989年
本文研究了新疆准噶尔盆地独山子油田原油中分离出的孢子花粉35属51种。基于原油中孢子花粉的研究,追溯了该含油区的油源并讨论了油气运移问题。根据原油中找到的孢子花粉化石来判断,准噶尔盆地西南含油区有两套油源岩系,即下一中侏罗统八道湾一头屯河组和渐新统安集海河组。
杨惠秋江德昕
关键词:孢子花粉油源侏罗纪第三纪
珠江口盆地早第三纪油源岩形成环境被引量:17
2000年
记述了南海北部大陆架珠江口盆地上渐新统珠海组 (E3 3 )储油层所储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 2 5属47种 ;基于原油中孢粉化石及其地层分布的研究确定了该含油盆地下第三系油源岩 ;并根据孢子花粉母体植物的古生态特征探讨了早第三纪油源岩形成的环境。研究结果表明 ,中始新统文昌组 (E2 2 )和上始新统至中渐新统恩平组(E2 3 -E3 2 )暗色泥质岩是珠江口盆地的油源岩 ,研究区油源岩形成于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湖泊沉积环境。
江德昕杨惠秋
关键词:孢子花粉油源岩下第三系珠江口盆地
青海达布逊湖50万年以来气候变化的孢粉学证据被引量:33
2001年
基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达布逊湖达 1井岩芯样品孢粉分析结果 ,将孢粉谱划分为Q2 、Q3 和Q4 三个孢粉带 ;并根据孢粉组合特征讨论了过去 5 0万年中研究区植被演化和古气候变化问题。达 1井沉积剖面年龄根据古地磁测定。研究结果表明 ,柴达木盆地中更新世中、晚期 ( 5 0 0~ 130kaBP)气候可能为暖温带半潮湿型 ,晚更新世 ( 130~ 10kaBP)气候为温带半干燥型 ,全新世 ( 10~ 0kaBP)气候为寒温带干燥型。
江德昕杨惠秋
关键词:孢粉植物群古气候第四纪柴达木盆地沉积剖面
塔里木盆地原油孢粉集合被引量:11
2000年
记述了塔里木盆地 44个原油样品中发现的孢子花粉化石 83属 1 6 3种 ;基于原油孢粉集合组成的研究 ,探讨了塔北、库车、喀什和叶城四个含油区油源岩的时代和层位 ;并根据孢粉化石的颜色鉴定了油源岩的成熟度。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石炭系、三叠系和侏罗系油源岩都是成熟的油源岩。此外 。
江德昕杨惠秋
关键词:孢子花粉油源岩成熟度塔里木盆地油气运移
木兰科(Magnoliaceae)的起源、进化和地理分布被引量:150
1995年
木兰科为亚洲-美洲间断分布科,全世界有15属,246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从喜马拉雅至日本,向南达新几内亚及新不列颠;少数种类分布于北美东南部、中美至南美巴西.中国有11属,约99种.木兰科的现代分布中心在东亚-东南亚地区.根据木兰科的化石记录、系统发育和现代分布,推测其起源时间为早白垩纪,甚至更早.起源地可能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并由此向外辐射,向东经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经白令陆桥进入北美;向西经西亚、欧洲,通过格陵兰进入北美,然后到达南美;向南经印度支那、马来西亚,直至新几内亚.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形成是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南美的木兰科是从北美迁移而来.
刘玉壶夏念和杨惠秋
关键词:木兰科地理分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